“小馨,你去煮飯,煮完飯幫我倒杯茶來,對了,茶葉少放點。”老公坐在電腦前,沖正在客廳里玩游戲的女兒說。女兒聽后,有些不服氣地回答:“你干嘛不自己去?就知道使喚我?!崩瞎Q了語氣,開始不停地夸獎她:“我寶貝最乖了,你煮的飯比我煮的香,你倒的茶,爸爸最愛喝。”小孩子就是好哄,這樣的“高帽”一戴,女兒樂顛顛地跑去廚房了。
女兒才八歲,老公一回家就經(jīng)常差使她做這做那,我見了有些生氣,等女兒走后,我再次訓斥他:“你呀,現(xiàn)在很得意呀,有孩子可以使喚了。坐享其成呀,真的幸福哦?”他反問:“你沒看到小馨現(xiàn)在的變化多大?她進步了很多,原先懶惰,啥也不會做,現(xiàn)在是不是勤快多了?”“是嗎?”我想了想這陣子,在老公的使喚下,女兒確實有了明顯的進步,她會煮飯,煎雞蛋,會自己收拾房間,整理衣物,還會幫著我拖地,擦窗,的確是勤快多了,這點我不可否認。
“你想想,這些點點滴滴的進步,是不是我差使孩子而進步的?”我點了點頭。老公繼續(xù)說道:“學會用孩子,也是一門學問。你什么都不讓她做,她終究什么都不會做,永遠需要你操心,永遠長不大。你試著讓她去做一些事情,這是一些基本的生存本能。你知道老劉的女兒嗎?她都讀高二了,可是公交車都不會坐,如果家里沒人,她就只會自己泡泡面吃。”我驚訝了,這孩子長得可俊俏了,沒想到啥也不會做,真是愁。
我也開始覺得,學會用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好了。便對老公說:“我也加入你使喚孩子的隊伍,和你一起享受用孩子的快樂吧?”他說行,但你要掌握一些技巧。譬如,用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誠心誠意,你的語言要讓她覺得她是被需要的,她是無可替代的。另一個,別在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用她,這只會增加她的反感,第三個,別在孩子玩得興致正濃的時候,或是認真做作業(yè)看書的時候用她,不要打斷她的興趣。記住了這些,我才知道,我原來使不動她,都是因為沒找到合適的方法。
自那天以后,我也開始興致勃勃地“差使”孩子了,準備上一堆好話,然后指使她端茶倒水,拿拖鞋,給手機充電,還讓她學著給婆婆捶背,洗腳,女兒越來越能干了。
原先,女兒是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孩子,而且不懂心疼人,現(xiàn)在,當我們學會“使用”她后,她會主動地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偶爾還會給我們一些小驚喜、小感動,她會因為付出而感到了快樂,而我們,也享受到了養(yǎng)孩子的幸福。
我也漸漸地悟到,學會“使用”孩子,孩子才會進步,也才會讓他擁有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養(yǎng)成一些好的生活習慣,那是對他的人生大有裨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