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又到了品嘗春筍的最佳時節(jié)。春筍被人們譽為春天的“菜王”,它以脆嫩甘鮮、爽口清新、味道鮮美、食之不膩等特色而受到人們青睞。春筍食法很多,素有“葷素百搭”的盛譽,它一經(jīng)與各種肉類烹飪,就顯得更加鮮美,炒、燒、煮、煨、燉等皆可。因此,會吃擅烹的“煮婦”們,大多會在這時做幾道春筍菜肴,好讓家人嘗嘗鮮。
竹筍是竹的幼芽,有竹肉、竹胎、竹芽之稱。竹筍品種繁多,一年四季都有出產(chǎn),按時節(jié)分,春天破土而出的稱“春筍”;夏秋時節(jié)收獲的稱“夏筍”;冬季收藏在土中的稱“冬筍”。但春筍和冬筍較為珍貴,尤其是春筍筍體肥大,美味爽口。然而在我國所產(chǎn)的400多種竹子中,可供食用的竹筍主要有毛竹筍、淡竹筍、麻竹筍、慈竹筍、綠竹筍、大頭典竹筍、幼葉甜竹筍等80多個品種。竹筍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筍干、筍衣、筍絲、腌筍、酸筍、筍脯、玉蘭片和罐頭等多種食品。
我國是食用竹筍最早的國家之一,筍早在古代就膾炙人口,為人們所喜愛,素有“嘗鮮無不道春筍”之贊嘆。相傳唐太宗皇帝喜啖竹筍,每逢春筍上市,總召集群臣吃筍,謂之“筍宴”。他用筍來象征國事興盛,也用筍來比喻大唐天下人才輩出,猶如“雨后春筍”。
春筍的營養(yǎng)與藥用價值頗高。據(jù)分析,每百克春筍肉中含蛋白質(zhì)2. 1克,糖類4克,脂肪0.1克,還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以及鈣、磷、鐵和粗纖維等成分。故食竹筍不僅可增加適當營養(yǎng),而且有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止便秘之功,對于減肥也有很大作用。竹筍作為藥材,《本草綱目》指出竹筍可益氣,久食,有“化熱、消痰、爽胃”之功,并能“通血脈,消食脹”?!肚Ы鸱健分薪榻B竹筍有“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力”之功。據(jù)說山區(qū)人患高血壓較少,壽命較長,與常吃竹筍也有一定關(guān)系。
竹筍食法很多,炒、燒、煮、煨、燉等皆為佳肴。既可與魚肉禽蛋等菜料合烹,也可輔豆制品、葉菜類等合燒,如油燜筍、筍煮豆腐、筍炒鮮墨魚、鮮筍雞丁、筍炒雞蛋、筍蒸魚、筍炒肉等,烹法不同,風(fēng)味各異,均味美氣香,食而不厭。春筍在地方名菜中更占了一席之地,諸如江蘇的春筍燒鯉魚、浙江的南肉春筍、上海的竹筍炒鱔糊、福建的雞茸金絲筍、安徽的問政山筍、江西的甜酸小筍等,都是色香味形俱全,叫人稱絕,爭相一嘗為快。
竹筍種類繁多,大致分為冬筍、春筍、鞭筍三類。其中以冬筍質(zhì)量最佳,春筍次之,鞭筍最差。冬筍為毛竹冬季生于地下的嫩筍,白色、質(zhì)嫩、味美;春筍是春季出土的嫩筍;鞭筍為毛竹夏季生在泥土中的嫩杈頭,狀如馬鞭,色白,味微苦而鮮。
選購竹筍時,盡量不要那些看上去又白又胖的所謂竹筍。以筍干為例,教你如何選擇:上等的筍干具有肉質(zhì)肥厚,色澤金黃,筍花明顯等特點;筍干質(zhì)量優(yōu)劣鑒別首先看色澤,黃白色或棕黃色,具有光澤的為上品;色澤暗黃的為中品;色澤如呈醬褐的為下品。其次看筍體,筍體短粗,體態(tài)肥厚,筍節(jié)緊密,紋路淺細,質(zhì)地嫩脆,長度30cm以下的為上品;長度超過30cm,根部就顯大而老,纖維就多而精,筍節(jié)亦長,質(zhì)地就老了。
由于竹筍中含有難溶性草酸,很容易和鈣結(jié)合成為草酸鈣,過量食用對小兒的尿道系統(tǒng)和腎臟不利。特別是處于發(fā)育期的兒童,骨骼發(fā)育尚未成熟,而筍中含有的草酸會影響人體對鈣、鋅的吸收。兒童如果吃筍過多,會使他們?nèi)扁}、缺鋅,造成生長發(fā)育緩慢及容易誘發(fā)兒童出疹。對容易產(chǎn)生攝入性過敏的兒童來說,食用春筍易引發(fā)蕁麻疹。所以,每人每餐最好不要超過半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