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絕對是賞秋品秋的最美時節(jié)。此時的三晉大地,已盡顯她成熟的風(fēng)韻。且看玨山之月,秀媚明皓;紅葉之艷,層林盡染。說不盡秋的極致嫵媚都在這里,靜靜等待你的發(fā)現(xiàn)……歷經(jīng)28億年風(fēng)雨雷電揉搓磨洗的太行山,溝壑縱橫,靈奇險峻,斷裂巖層流淌出的水流,像偉大畫師,描摹得千里太行蒼翠巍峨,靈秀飛動。玨山,就是太行大家族中的神奇一脈。
玨山位于山西省晉城市區(qū)東南13公里處的丹河南岸。主峰海拔973米,玨山風(fēng)景素以險峻、雄奇馳名,玨山月、天下奇,雙峰捧月,絕無僅有,古有“晉魏河山第一奇”、“中國賞月名山”的美譽?!矮k山吐月”為晉城四大名勝之一。
傳說天帝派自己的兩個女兒到凡間尋找兩座麗山,找到后要將隨身帶的玉簪插上,讓那里成為文人和官員的搖籃。這一天,兩位仙女無意間走進(jìn)了太行山南端的一座名為“角山”的地方,發(fā)現(xiàn)這里山明水清,風(fēng)景秀麗,姐妹二人悠然自得地玩了起來,凡人發(fā)現(xiàn)了,紛紛趕來看仙女,姐妹倆情急之下?lián)芟掠耵?,各自插在山的左右。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插上玉簪的地方片刻間長出了兩座山峰,擋住了害羞的仙女,只見雙峰相對而立,遠(yuǎn)看好像兩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人們便把“角山”改為“玨山”。玨山之巔雙峰攬云,丹河碧波環(huán)繞蕩漾。奇山、秀水,構(gòu)成了一幅幅美麗的自然畫卷。
古有“重陽登玨山,金秋賞紅葉”的傳統(tǒng)。時近金秋,滿山的紅葉把玨山裝扮成一位待嫁的新娘,紅色令她嬌媚無比,楚楚動人,似紅面含羞,又好似嗔怒撒歡。我被美麗的傳說所吸引,終于踏上了傳說故事中的“仙女路”。我來到了玨山勝境,駛上旅游公路,一座高大雄偉的白玉牌樓映入眼球,她有四根柱子、三個門、七個頂,“玨山”兩個字顯得氣派十足。車子繼續(xù)向前駛進(jìn),右手邊的護(hù)坡石壁上雕刻著各式的精美的圖案,有晉城的重要歷史人物、風(fēng)光和傳說,尤其是依次排列的“福、祿、壽、喜、財”,每個字都有近百種寫法,讓人感覺去玨山的路上會好運連連。彎彎曲曲的旅游公路把游客們“送”入了玨山的懷抱。
裊裊的濃霧大肆彌漫著整座山峰,極力掩飾著什么,卻無法遮蓋那醉人的、連綿不斷的綠色,層層云霧將山峰的輪廓勾勒的若隱若現(xiàn),這般朦朧、迷人,令我喜出望外,懷著期待的心情,我步入了玨山。頓感,絲絲涼意浸透著心扉,平日里不絕于耳的熙熙攘攘也隱去得無影無蹤,只留下一片清新與舒暢。陽光穿透云層,玨山本色盡顯眼前。壯麗巍峨的山峰連綿起伏,無邊無際的蒼翠浸沒了整座山嶺,奔騰不息的丹河水蕩漾著碧波,擁抱著綿綿群山。一叢叢絢麗燦爛的山花,一條條蜿蜒盤旋的小道,一座座古樸典雅的寺廟……美??!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拾級而上,不時駐足欣賞著宜人的風(fēng)景。欄桿上系滿了紅布條,在風(fēng)的伴奏下就像條條舞動的紅綢;陽光下的丹河水,波光粼粼,熠熠生輝,宛如一顆晶瑩剔透的寶石,近處,怪狀凌崢的巖石,絡(luò)繹不絕,遠(yuǎn)處,對峙的山峰,馳魂奪魄。古色古香的寺廟,惟妙惟肖的塑像……妙??!也許是自然美景的熏陶,也許是心中雜念的全無,我已經(jīng)揮發(fā)成了這絕境的一部分,一切的煩惱和負(fù)擔(dān)都隨著心的飄渺而淡薄起來了。一路上心情舒暢,一路上燦若朝霞,在游山玩水之間賞心悅目,真是人生幸事。
攬玨山勝境,悟人生感嘆。美景收眼底,悟從景中生。天空藍(lán)的迷人,幾片白云在秋風(fēng)的推動下,氣定神閑地在天際踱步。蒼翠的玨山綴滿紅葉,遠(yuǎn)遠(yuǎn)望去,猶如大海上的晚霞。
玨山險,險得讓人不敢回首。通過玨山的羊腸小道,多數(shù)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懸崖,走在其間,身要緊靠懸崖,眼要盯著足下,只要往懸崖下一看,就會有暈的感覺。上山要走一千多個石階,石階又窄又高,往上爬需要用手緊緊抓著石階邊上的鐵纜繩,一步一步吃力地往上爬,不少臺階就像懸在空中,兩邊都是深溝,簡直不敢左右看。要爬上山,真讓人大汗淋漓,心驚膽戰(zhàn)。
玨山古,古得可以追朔到東漢。玨山不僅自然景觀迷人,人文內(nèi)涵也相當(dāng)豐富。早在東漢時期,玨山就被辟為道場,北宋時期,道教恢弘,昔人大興土石,將玨山修整一新,歷數(shù)代,卓而大成,由山下盤旋而上,陸續(xù)建起了一、二、三天門、靈官殿、真武行宮、過月亭、玄帝殿、菩薩殿等樓觀亭廊廟宇。玨山真武觀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道教道場,被稱為“晉地奧室”、“文峰奧區(qū)”,供奉真武帝君,與武當(dāng)山有異曲同工之妙。據(jù)說武當(dāng)山是真武帝君的修煉之地,而玨山則是其鎮(zhèn)守之所。玨山宗教建筑皆依山就勢而立,遠(yuǎn)望殿閣樓宇如凌空如云,檐角飛檐時隱時現(xiàn),宛若仙山蓬萊、海上瀛洲。
玨山奇,奇為中國第一賞月名山。玨山由一座山體孕育成兩座山峰,分立東西兩邊,形成了罕見的一山兩峰、雙峰對峙的景致,可謂奇美壯麗。更加令人叫絕的是,每當(dāng)十五月圓之夜,都會有一輪碩大的滿月自雙峰間冉冉升起,形成雙峰捧月的奇觀,這就是著名的“玨山吐月”,每年一到秋季,滿山的紅葉就把玨山裝扮得無比嬌艷動人,令人心馳神往。玨山的紅葉小而不拙,圓透可愛,密集地遍布于山體的各個角落,用自己的美麗讓玨山綻放更迷人的光彩。
玨山神,神傳三山五岳。步入玨山就像進(jìn)入了一個神話般的世界,修繕恢復(fù)的各式神堂殿宇,飛檐挑角,裝飾華麗,風(fēng)鈴陣陣,神像莊嚴(yán),磬聲悠悠傳向天際,把祈禱者的誠心帶到了三山五岳,讓你仿佛有脫離塵世、置身天宮之感。
秋天來到玨山,呈現(xiàn)在你眼前的是一幅絕美的畫卷。一路兩旁,有盛開的五顏六色的菊花,有的嬌美,有的高貴,有的素雅,還有叫不上名字的小花,紅的似云霞,粉的、白的似蝴蝶,它們點綴著玨山的美麗,釋放著它們的馨香。秋天的美麗,在這些花中表現(xiàn)的是那樣濃情又爛漫。然而,更讓人精神為之一振的是漫山的紅葉。傲霜的紅葉如一團(tuán)團(tuán)火焰靜靜的燃燒著,將這富有詩意的秋抒寫得淋漓盡致。更有深的黃葉、淡淺的黃葉,還有那一片濃濃的綠,把漫山的景色連在一起,真讓你懷疑是哪位名畫家畫下的五彩畫卷。
在這萬山紅遍的秋色里,金色的陽光瀉在一片片楓葉上,紅中透黃,中間還夾雜著尚未褪盡的綠色,交相輝映,真是美不勝收。置身此景,我不禁想起杜牧的詩:“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p>
漫步玨山,但見青石板小路濕漉漉地蜿蜒向前,樹木蔥郁,卻在白霧間若隱若現(xiàn),鳥兒們在林間自在地享受生命,不經(jīng)意間,更會聽到遠(yuǎn)處古寺里傳來的鐘聲。這洪厚的佛音透過層層大山,宏大而蒼涼,讓人感受到一種震撼靈魂的悲憫和來自亙古的力量。那一剎那,世間的一草一木晨鐘暮鼓無不帶有禪意,讓我只覺得頭腦一片清明,好似倦鳥找到歸巢,自身及身外無不得到安置?;腥婚g,如置身仙境。
到達(dá)了玨山主峰。玨山在一片薄霧的籠罩下隱隱約約,好象一個害羞的新娘嬌美可愛,龜山、蛇山、獅山、象山,好像乖巧的兄弟,依依不舍地陪伴著這個新娘。山體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形成許多奇峰異谷,丹河山自北向南穿過景區(qū),形成一個反方向的“S”形,好像給玨山圍上了一條銀色的絲巾。這樣的美景怎么能不讓人陶醉,怪不得連仙女都想留下來。
慈云閣。此殿分上下兩層,下層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她兩邊的是善才童子和小龍女。上層供奉的是三圣像,中央的是釋迦牟尼,兩邊的為道教的太上老君和儒家的孔子。三教以各自倫理來感化世人,要以善為本,以德為重。儒道佛三教圣人共居一山,共奉一殿的景觀在全國極為罕見。
傍晚時分,我來到了玨山腳下的青蓮寺的款月亭中,不知道過了多久,一輪碩大的滿月自玨山雙峰間吞吐而出,如水的月光將玨山周圍的山林、水、石印染得銀光閃閃,這時的玨山被月色包裹著,朦朦瓏瓏,隱約天宮。這就是“雙峰捧月”,也叫“玨山吐月”。玨山月美、玨山月明、玨山月奇。玨山之美,山之翠,峰之奇,水之善,而秋季之景更濃縮了真精華。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