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今年剛考上高中,我提前一個月把學費和生活費打給了他。但這筆錢卻被一個無賴騙走了,兒子要錢不成還被揍了一頓。我馬上又把錢寄給他,但也因此狠狠罵了兒子一頓,說下次再這樣就不管了。不久前看到有個大學生被騙學費悲憤離世的消息,我突然很后悔罵了兒子,我想知道,除了道歉還能做什么?
孩子遇到了這件事,還挨了打,已是最好的教訓。父母明明很擔心,卻要先罵一頓,再發(fā)一些不可能的誓言嚇唬孩子,試問,下次真會不管嗎?家長要做的,一是考慮孩子是否有很強的獨立管理生活的能力。一次性將生活費全部寄給他,對這種尚無生活經驗和經濟管理能力的孩子而言是否可行?其次,父母應該為自己之前的簡單粗暴向孩子道歉;最重要的一點,是和孩子好好聊聊這件事,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看能否幫助孩子總結出經驗來甄別好人壞人,若是再次發(fā)生這種事情,該如何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尋找辦法。
其實事情發(fā)生后,最痛苦的就是當事人。如果父母用打罵的方式對待孩子,那么他痛苦和反思的力量,會與被父母打罵的委屈扯平,即“我做得不對,但我已經受到懲罰了,就夠了”,從而讓他失去反思、總結的能力。
但凡能理智應對的孩子,均因為之前有過經驗。這可以是直接經驗,也可以是他人的間接經驗。當孩子有了直接經驗,再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進行反思和總結,到下一次應該就能正確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