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讀職業(yè)高中的劉軍,暗戀同班一名品學兼優(yōu)的漂亮女孩,他怕表白被拒絕,于是默默地“守護”著她。女孩對他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里,她也明白他的意思。可她覺得劉軍配不上自己,便裝作什么也不知道。
一個月后,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發(fā)生了。這天,一名帥氣的外班男孩來找那位女孩,并拉起她的手,女孩馬上縮回手羞澀地低下了頭。這全被“護花使者”劉軍看見了,他不知哪來的膽量和力量沖上去就打了外班男孩一拳。女孩看到這一情景,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并沖“護花使者”劉軍喊到:“我喜歡的是他!你死心吧!我不可能喜歡你的!”女孩的這番話深深地刺痛了劉軍的心……
事后,“護花使者”劉軍被學校毫不留情地開除了。他步入了社會,性情大變。一年后,他與痞子結(jié)伙來到他的傷心地。當看到女孩和被打的男孩甜蜜地走出校園時,他指揮同伴圍了上去,大聲下令“給我打,狠狠地打!”幾分鐘后,四五個人一一離去,劉軍反而留下,走向女孩,把她扶起:“我先把他送到醫(yī)院,再去自首?”女孩抽泣著望著他,默默地點了點頭……但是,由于下手太重,那名帥氣的男孩還未到醫(yī)院就氣絕身亡了,“護花使者”劉軍和他那四五個痞子朋友全都進了牢房,那名女孩中斷了高考,并患上了抑郁癥,整天閉門不出,有時還大呼小叫,胡言亂語,最后被父母強制送進了精神病院。女孩的父母和她男朋友的父母把“護花使者”劉軍和他那四五個痞子朋友告上了法庭,請求依法追究其刑事附帶民事責任。
歌德說過:“哪個少女不善懷春,哪個少年不善鐘情。”發(fā)展心理學揭示,人在孩童時期,對同性和異性概念的認識很模糊;認識到男女有差別的初期,往往關(guān)注于同性伙伴,與異性相對疏遠。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青少年亦然。隨著青春期萌動,開始對異性產(chǎn)生好感,愿意與異性單獨交往。這是一個人生理、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正常過程。也就是說,十五六歲喜歡上一個異性是正常的,否則才是不正常。
應(yīng)當說,這個時期的“早戀”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戀愛,只能說是喜歡而已,大人不必對此過分關(guān)注。只要處理得法,異性間的友誼不僅會使孩子學會如何與異性相處,成為一個心智人格健全的人,為未來的戀愛婚姻打下基礎(chǔ),而且在學業(yè)上會相互促進。而家庭和學校在引導學生認識這一問題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家長的職責
家長的武斷干預(yù)反而會適得其反,或者誘導孩子真正走上早戀之路,或者因此導致未來戀愛婚姻的障礙。
“父母越這樣,就越想和他在一起?!边@是很明顯的青春期叛逆舉動。同時,家長的武斷干預(yù)導致了家庭氛圍的緊張與不安,更促使孩子們私下里偷偷來往,以尋求心理上的慰藉與補償。家長可以從以下方面對孩子進行引導。
首先,要分清和他在一起的內(nèi)在動因。父母應(yīng)該告訴孩子們認識到“兩人相互喜愛,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的”,這一點對青春期的女孩子非常重要,因為女孩子應(yīng)該學會保護自己。
其次,宜疏不宜堵。遇事多和孩子溝通商量,注意保護孩子的“隱私”,因人而異,加以引導和幫助。切忌粗暴干預(yù),更不能武斷干涉。
再次,正確區(qū)分,把握尺度。父母要對孩子的異性交往有一個正確的區(qū)分,不能將所有正常的異性交往都與“早戀”等同,切忌猜測,避免“無中生有”“弄假成真”,更不能隨意懷疑孩子。
最后,正面引導,心理疏導。對于真有“早戀”傾向的孩子,要對他們進行正面教育,逐漸提高他們的交往品質(zhì),而不是硬性地束縛和粗暴地干涉,要使孩子們在了解自我生理和心理特點的基礎(chǔ)上學會與異性交往。
教師的引導
第一,與其“有病治病”,不如“防患未然”。
凡事預(yù)則立,在教育學生的問題上,更多的應(yīng)當是平時的“預(yù)防針”要打得多,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就是這個道理。與其在發(fā)現(xiàn)問題之后倉促應(yīng)對,不如在“早戀”的萌芽狀態(tài)時防患于未然。有的班主任會通過舉行主題班會,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愛”,什么時候去享受這種特殊的“愛”,在鮮活的事例中讓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明白早戀的危害性。還會叮囑孩子們:“早戀是一朵帶刺的玫瑰,發(fā)出誘人的芳香,但一旦觸摸它,就會在不經(jīng)意間受傷;它也像個青蘋果,時機未到,過早的摘下它,它就永遠是酸的、澀的。因為不成熟!”
第二,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
當然,無論怎樣預(yù)防,學生中的早戀現(xiàn)象還是會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甚至還會蔓延。對于這種現(xiàn)象,老師不應(yīng)急于逼迫學生“招供”,應(yīng)該采取各種“戰(zhàn)術(shù)”進行疏導,讓學生主動袒露心扉。這樣,既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又可以讓學生主動積極地修正自己的不當行為,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比如主動找他們談話,在交談的過程中,老師不應(yīng)該過分嚴厲,而應(yīng)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去開導他們,并親切地告訴他們,我家也有兒女,我對待他們就像對待我自己的兒女一樣。耐心地給他們進行分析,把他們當前的處境和面臨的學業(yè)擺清楚,告訴他們“談戀愛”雖然好玩,但卻是“引火燒身”,最終不僅讓老師、家長擔心、傷心,更嚴重的是影響自己的一生。一次次苦口婆心的疏導之下,有一定辨別是非能力的孩子,自然就會知難而退了。
第三,與其“按兵不動”,不如“打草驚蛇”。發(fā)現(xiàn)學生早戀,也不一定直接找學生談話。而是采取“打草驚蛇”的方式,讓其心不安,最后,主動來找老師。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學生個性倔,自尊心強,直言不諱地找他談心,或者借助他力,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會適得其反,來個破罐子破摔。此時教師可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對他們進行“冷處理”,讓其感到老師對他的“忽略”。由于這類學生想得到老師的關(guān)注,想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這樣的處理一般會使他主動“交代”,袒露心扉。這時老師就可以進行委婉地勸說,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
總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guān)鍵時期,如果不對他們行為背后的潛在心理進行及時察覺,很可能會帶來無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家庭和學校應(yīng)共同擔負責任,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