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根粉酸酸滑滑,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餐品,更是不少人的心頭愛,但有人說長期食用蕨根粉對身體有害。這是真的嗎?以后還能吃嗎?
蕨根粉是從野生蕨菜的根里提煉出來的淀粉,而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有研究發(fā)現(xiàn)蕨菜的致癌風險。1983年日本科學家指出,蕨菜中有一種叫做“原蕨苷”的天然毒素,它有很強的致癌性。在人群流行病學中,科學家調(diào)查也發(fā)現(xiàn),喜歡吃蕨菜與胃癌、食道癌等惡性腫瘤有關聯(lián)?;谶@樣的結(jié)果,國際癌癥研究機構(gòu)(IARC)將蕨菜歸為2B類致癌物,與氯仿、敵敵畏、硝基苯等物質(zhì)歸在一起。
看來吃蕨根粉真的很“危險”,那它究竟還能不能吃?
令人慶幸的是,蕨菜中不同部位的原蕨苷含量也有很大差異,葉部的“原蕨苷”含量約是根部的10倍。而且,蕨的葉部位在經(jīng)過浸泡漂焯、蒸煮煎炒后,原蕨苷的含量也會大大減少,最多可減至90%。所以,處理得當?shù)霓Р艘膊灰欢ㄓ泻艽箫L險。
而且,實際生活中癌癥是否真正發(fā)生,往往是多種因素、經(jīng)年累月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除了致癌物的作用外,遺傳因素、生活習慣、居住環(huán)境等因素都對癌癥是否發(fā)生產(chǎn)生影響。
看到這里,有人或許會如釋重負,打算狂吃幾盤蕨根粉壓壓驚。可別太早得意!
雖然癌癥很大程度與基因有關,但健康的生活方式仍非常重要的。不要忘記致癌物的致癌強度離不開攝入劑量。就算蕨菜只是2B級致癌物,長期大量地吃,既營養(yǎng)不均衡,還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
那么吃多少才是比較合理、安全呢?蕨菜的致癌性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安全劑量”,也不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復。為了降低它的風險,建議還是盡量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