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的廣泛傳播,一方面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很大挑戰(zhàn)。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zhàn),本文從傳播學視角進行研究,借鑒傳播學的相關理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提供對策。
關鍵詞:網絡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對策
目前,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搜集知識和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不僅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還造成了諸多問題。能否在網絡環(huán)境中更好地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關系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網絡傳播的概念
詩蘭認為,網絡傳播是“以全球海量信息為背景,以海量參與者為對象,參與者同時又是信息接收和發(fā)布者,并隨時可以對信息作出反饋,它的文本形成和閱讀是在各種文本之間隨意鏈接,并因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種意義的超文本中完成的”。也有人認為,網絡傳播就是國際互聯網絡,是現代信息革命的產物。孫國林指出:“網絡傳播是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的人類高級傳播活動?!倍镂牟ɡ蠋焺t認為,“網絡傳播就是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的人類信息傳播活動”。
二、網絡傳播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影響
1.互聯網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造了條件
(1)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在網絡誕生之前,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者和教育對象必須在同一時間、同一場所,而網絡傳播卻能突破這一局限,它能實現異步傳播。教育對象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能搜集到信息,獲得教育。教育者可以利用網上豐富的信息資源,切合網絡熱點問題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極大地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2)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渠道。網絡傳播是一種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渠道,教育者可以利用微信、博客、QQ、論壇等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效果。網絡傳播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手段,它能快速促成教育者和教育對象之間的交流。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及時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而有目的性地開展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效果。
2.互聯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問題
(1)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提出了挑戰(zhàn)。在網絡環(huán)境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對象的主動性逐漸增強,而教育者傳播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只有與學生已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相符時,才能為教育對象所接受。當然,網絡傳播的信息良莠不齊,發(fā)布虛假、破壞性消息的現象十分多見。
(2)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內容造成了不利影響。以往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媒介進行,這些媒介傳播的信息是經過嚴格篩選的,所以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然而,網絡傳播的信息很容易擴散,導致不良網絡信息的嚴重泛濫。
(3)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帶來了影響。網絡進入大學生的生活以后,學生更多地利用網絡來獲取信息,因此教師要積極改進舊的教育渠道。如何在網絡時代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的吸引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面臨的新問題。
三、應對網絡傳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戰(zhàn)的對策
1.控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內容
(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內容進行篩選。網站編輯人員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信息進行篩選把關,對合理成分加以宣揚,對違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內容必須批判。
(2)運用網絡技術來把關網絡信息。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由于技術層面的原因不能很好地對不良信息進行攔截,導致不良信息在網上大量傳播。因此,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加強網絡技術學習,提高對網絡信息把關的能力。
(3)提升大學生自身素質,做好自我把關。由于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的時期,經驗有限,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若要不受這種不良信息的干擾,大學生需增強自我把關本領。一方面,大學生要提高思想覺悟和政治素養(yǎng),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對網絡信息進行篩選,自覺抵制非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另一方面,大學生還必須提高網絡道德,養(yǎng)成文明上網的習慣。
2.確定優(yōu)勢意見,加強對意見的指引
(1)充分發(fā)揮網絡意見領袖的作用。通過意見領袖在自己的領域宣傳優(yōu)勢意見,促進優(yōu)勢意見的迅速傳播,使更多的人認可和接受,擴大優(yōu)勢意見的吸引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時關注和培育校園網絡意見領袖,加強對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網絡意見領袖成為網絡正能量的主要推動力量之一。
(2)綜合利用媒體發(fā)揮優(yōu)勢效應。以往的傳播媒介所傳播的信息要經過嚴格的篩選,所以,要想擴大傳播內容的影響力,需要綜合利用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理論課教師通過口耳相傳能使優(yōu)勢意見快速傳播。在課堂上,理論課教師可以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話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朝著優(yōu)勢意見方向尋找答案,使優(yōu)勢意見被廣大學生所認同。
參考文獻:
[1]田發(fā)偉.崛起中的中國網絡媒體——現代傳播評論圓桌會發(fā)言摘要[J].國際新聞界,2000(6).
[2]白宇.網絡傳播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5.
[3]匡文波.網絡傳播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羅維婷(1988- ),甘肅靖遠人,西安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