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靜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的啟蒙初期,正是固本養(yǎng)正的關鍵期,語文教師抓住這個時期,讓兒童學習經(jīng)典古文,是有深遠意義的。
一、 第一學段的學生適合讀淺顯的古文,朗朗上口,以好讀易懂為主
1. 第一學段的學生讀古文,首選的是古代歌謠,接受古典文學熏陶。如《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短短的歌謠,讀起來特別有意思,祖先那種自食其力的豪情壯志,樸實得如同泥土的氣息,通過背誦,影響著每一個兒童。
2. 其次,第一學段的學生還可以讀一讀《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里深含做人道理的句子。比如說,《弟子規(guī)》中有這么一句話:“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边@句話的意思是說:覺得事情不恰當,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答應,就會使自己進退兩難。這句話很短,三個字三個字的,很好讀,低年級學生很容易就會讀了。
二、 第二學段學生讀古文,適合讀文質(zhì)兼美的短篇詩詞,以吟誦理解為主
1. 第二學段的學生應該大量閱讀唐詩。建議讀一些與他們相關的唐詩,比如王維寫的《少年行》,特別有意思。下面我們來看這組唐詩:(其一)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其二)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zhàn)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其三)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偏坐金鞍調(diào)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其四)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云臺論戰(zhàn)功。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這組詩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是,講了少年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整個過程,從相逢到出征、戰(zhàn)斗,到受獎賞,一位翩翩少年的英俊瀟灑翩然而至,出現(xiàn)在同學們眼前。這組詩在激勵學生們抓住少年時光,建功立業(yè),對激揚青春起到了一定的勵志作用。
2. 第二學段的兒童也可以讀宋詞。比如:“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崩钋逭盏摹度鐗袅睢?,非常有趣。引領學生讀時,教師務必要講故事給同學們聽:李清照還是少女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喝醉了酒,睡著了。這天晚上,風很大,雨被刮得稀稀疏疏的。第二天一早起來,發(fā)覺酒還未醒,頭還疼著呢,就迷迷糊糊地問侍女:“春梅,院子里的海棠今兒開得怎么樣了?”侍女看了看院子里的海棠,回答道:“小姐,和昨天一個樣兒!”李清照走到門邊往外一看,笑著嘆了一口氣:“春梅,你怎么看的?明明這一夜的風雨,把海棠給吹得紅花更少,而綠葉卻長得更加肥壯了?!笔膛疀]讀過書,觀察能力自然比身為才女的李清照差多了,她愣是沒看出來海棠在一場風雨之后的變化。
第二學段的學生還是很孩子氣的,本來他讀這首宋詞,覺得只是寫得美而已,但是聽了教師講的故事以后,他發(fā)現(xiàn),哦,原來還有一個古代小姐和丫環(huán)之間的故事呢!很有意思。還有什么道理呢?要細致觀察呀!這么一來,他們就會讀得更加起勁了。
3. 第二學段的學生還可以讀小散文,讀《小學》《朱子家訓》等古文。篇幅不長、但蘊含的做人道理,說得絲絲入扣,具體可感,讀了這些文章,使人終身受益。
三、 第三學段的學生適合讀思想較為深刻的古文,探究發(fā)現(xiàn),以思考研究為主
1. 第三學段學生讀經(jīng)典散文,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比如,清代戊戌變法的領導者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這篇古文氣勢磅礴,排比句式甚多,適合朗誦。教師就可以帶著學生們大聲朗讀。學生們一讀就懂,一懂就會喜歡上這樣的文字,從而對少年立志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2. 第三學段學生讀“四書”,學以致用。比如,學習《孟子》里的“離婁”篇中“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边@段話中,強調(diào)了規(guī)矩的重要性。令人關注的是,孟子認為,光有仁愛之心是不足以治理好天下,只有實行法度。法度本身也不會自動運行,那怎么辦?孟子認為,規(guī)矩可以幫助善良搞好政治,規(guī)矩可以幫助法度得以運行。三年級的學生讀了這些句子,會對自己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有新的認識,促進他們的成長。
當然,低年級的學生也可以讀一些比較簡單的唐詩宋詞,中年級的學生還可以讀一些小散文,讀一些《四書》中的簡單篇目。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個學段,最適合讀的內(nèi)容還是應該在最適合的時間段給學生們讀。
(作者單位:南京市芳草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