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 翔 劉 毅 蔣開夫
陜西安康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 安康 725000
?
安康地區(qū)偏頭痛患者診斷治療現(xiàn)狀及特點分析
渠翔劉毅蔣開夫
陜西安康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安康725000
【摘要】目的探討偏頭痛的臨床及流行病學特點,評估神經科門診的診斷及治療現(xiàn)狀。方法以安康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專家及普通門診為平臺,選取2012-03—2013-03所有神經科門診就診的以頭痛為主要癥狀、愿意完成問卷調查的患者,采取與醫(yī)師面談回答問券的方式,完成關于偏頭痛的信息采集,偏頭痛的診斷以國際頭痛學會(IHS)的國際頭痛分類第2版(ICHD-Ⅱ)為標準。結果我院神經內科門診就診患者8 054例,以頭痛作為就診原因之一的患者共1 963例,完整完成問卷調查897例,完成問卷的患者中診斷為偏頭痛380例(42.4%),緊張性頭痛89例(9.9%),叢集性頭痛10例(1.1%)。380例偏頭痛患者中以女性為主,為298例(78.4%);年齡主要集中在20~49歲年齡段,共324例(85.3%);既往已明確診斷者72例(18.9%),曾經服用藥物者365例(96.1%),存在藥物濫用情況者39例(10.3%),使用預防性用藥者28例(7.4%)。結論頭痛是神經內科門診患者就診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嚴重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學習,我市乃至全國偏頭痛的診斷、治療情況與歐美等國家的平均水平存在較大差距,醫(yī)師的相關培訓患者健康知識的普及非常迫切。
【關鍵詞】偏頭痛;臨床特點;人口統(tǒng)計學
偏頭痛是以間斷性反復發(fā)作、一側頭痛為特征的搏動性頭痛疾病,為臨床最常見的特發(fā)性頭痛,同時也是一種可進行性加重的疾病,治療不規(guī)范發(fā)病頻率通常越來越高。據有研究顯示,偏頭痛患者比正常人更易患缺血性腦卒中、不穩(wěn)定心絞痛和短暫腦缺血發(fā)作[1]。我們以陜西省安康市唯一西醫(yī)綜合三甲醫(yī)院的神經內科門診為平臺,進行此項分析,以了解本地區(qū)偏頭痛發(fā)病、臨床特點,以及診斷、用藥規(guī)范情況。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本次研究以我醫(yī)院神經內科專家及普通門診為平臺,2012-03—2013-03所有神經科門診就診并有意愿完成問卷者1 024例患者為觀察對象,最終完整完成問卷調查897例。所有入選的患者均明確告知本項研究的目的,并取得患者同意、簽署同意書。
1.2方法入選患者均需完成1次與我科門診主治及以上資質的醫(yī)師的一對一面談,并在此過程中在醫(yī)師指導下完成1份頭痛問卷用于研究的資料收集,問卷包括一般的人口統(tǒng)計學項目(如性別、年齡、住址、工作、聯(lián)系電話等),頭痛的臨床特征(先兆、發(fā)作頻率、持續(xù)時間、發(fā)作部位、疼痛程度),頭痛病史,誘發(fā)因素(天氣變化、食物、精神壓力、日曬、失眠、女性月經、噪聲、吹風、抽煙、飲酒),針對頭痛的就診史及用藥史,問卷中還包括頭痛對患者對日?;顒右约肮ぷ鲗W習的影響情況。
1.3診斷標準本研究中為量化疼痛程度,疼痛程度被分為11級,0級代表無疼痛,1~3級代表輕度疼痛,4~6級代表中度疼痛,7~10級代表重度疼痛。偏頭痛的診斷以國際頭痛學會(IHS)的國際頭痛分類第2版(ICHD-Ⅱ)為標準[2]。
1.4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所搜集的資料采用頻數及描述性統(tǒng)計記錄,采用卡方檢驗比較男、女偏頭痛患者臨床特點。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偏頭痛患病率及人口統(tǒng)計學特點897例患者中,以頭痛作為首要或唯一癥狀621例(69.2%),頭痛作為頭暈、麻木、失眠的癥狀之后的第二癥狀178例(19.8%),查明有原發(fā)病(如腦出血、顱內腫瘤、外傷后遺癥等)繼發(fā)性頭痛的98例(11%)。完成問卷的患者中診斷為偏頭痛的380例(42.4%),緊張性頭痛患者89例(9.9%),叢集性頭痛患者10例(1.1%)。380例偏頭痛患者以女性為主298例(78.4%),14~75歲均有發(fā)病。如圖1。主要集中在20~49歲的年齡段,共324例(85.3%)。答卷患者及其中的偏頭痛患者的人口統(tǒng)計學特點見表1。
項目答卷患者偏頭痛患者性別 女594(66.3)298(78.4) 男303(33.7)82(21.6) 平均年齡/歲43.3±13.640.3±15.2受教育程度 文盲30(3.3)23(6.0) 小學158(15.8)98(25.8) 中學277(30.9)107(28.2) 大學及以上學歷432(48.2)152(40.0)居住地 城鎮(zhèn)641(71.5)292(76.8) 鄉(xiāng)村256(28.5)88(23.2)婚姻狀況 已婚721(80.3)302(79.5) 未婚143(15.9)72(18.9) 離異33(3.7)6(1.5)年收入 0~2萬102(11.3)45(11.8) 2萬~5萬260(29.0)87(22.9) 5萬~10萬487(54.3)211(55.5) >10萬48(5.4)37(9.8)
2.2偏頭痛患者的臨床特點參與問卷調查的380例偏頭痛患者中,既往有過就醫(yī)病史296例(78%),男女患者就醫(yī)率存在明顯差異(P<0.05),男性就醫(yī)率大于女性,既往明確診斷72例(18.9%),曾經服用藥物者365例(96.1%),存在藥物濫用情況者39例(10.3%),藥物濫用情況男女間也存在明顯差異(P<0.05),男性藥物濫用情況較女性嚴重,使用預防性用藥者僅28例(7.4%);單側疼痛的為163例(42.9%),雙側疼痛217例(57.1%);疼痛的部位中,以顳部疼痛最多,為178例(46.8%),額部疼痛108例(28.4%),枕部疼痛57例(15%),全顱疼痛37例(9.7%);疼痛的性質則以脹痛最多見197例(51.8%),搏動性疼痛160(42.1%),針刺樣、電擊樣等其余形式疼痛23例(6%);男、女在發(fā)作的部位、性質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4~6級中度疼痛者176例(46.3%),7~9級重度疼痛者201例(53.6%)。87%的偏頭痛程度在活動增加時會加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疼痛程度方面男女也無明顯差異。絕大部分偏頭痛患者具有伴隨癥狀(約占81.1%),所有伴隨癥狀中,伴惡心267例(70.2%),嘔吐89例(23.4%),畏聲199例(52.3%) 畏光175例(46.1%)。見表2。
表2 偏頭痛患者臨床特點 [n(%)]
3討論
頭痛是神經內科門診患者就診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說明,頭痛癥狀在神經科門診就診患者中占據較大比率,而作為頭痛中最為常見的偏頭痛,但實際的確診率,規(guī)范醫(yī)治率都極低。Tepper等研究[3]顯示,在歐美,約1/4的偏頭痛患者未能被內科醫(yī)師確診,本文偏頭痛患者確診率較低,僅有18.9%。綜合分析安康地區(qū)此項研究的低診斷率可能基于以下幾個因素:22%偏頭痛患者因經濟匱乏、交通不便、缺乏保健意識等原因本次研究前未至醫(yī)院就診;約54%患者就診于個體診所、私人中醫(yī)、社區(qū)及鄉(xiāng)鎮(zhèn)級醫(yī)院,因為無相關偏頭痛的專業(yè)知識,一般被診斷為“神經血管性頭痛”、“腦缺血”、“頸椎病”等;23.6%就診于二級及以上醫(yī)院。就診于個體診所、私人中醫(yī)、社區(qū)及鄉(xiāng)鎮(zhèn)級醫(yī)院的偏頭痛患者確診率非常低,因此,在我國增加廣大臨床醫(yī)生,特別是基層醫(yī)生的內科醫(yī)師偏頭痛診療方面的培訓就變得極為迫切。在用藥及治療方面,應用西藥類鎮(zhèn)痛藥物者比率較高,占79.5%,但無偏頭痛診療指南中治療急性期偏頭痛較為推薦的曲普坦類控制頭痛的,該類藥物因價格過高及近1 a內才在安康地區(qū)銷售,固使用率極低。使用預防性用藥患者(7.4%),基本是醫(yī)從性較好、能規(guī)范用藥及就診者(5.2%)。10.3%患者存在藥物濫用,應引起最夠的重視。
本項研究男女患病比例大于1:3,男女患者的在疼痛部位、疼痛程度、疼痛性質等的比較中均無明顯差異(P>0.05)。而在就醫(yī)史及藥物濫用兩項的比較中,男性較女性比率更高(P<0.05),與Lipton、Gibbs等研究結果一致[4-5],這可能與現(xiàn)代社會中男性擁有較女性相對更高的社會、醫(yī)療資源及男性思維更為趨于理性,更愿意通過就醫(yī)及服用藥物解決“頭痛”問題有關。
相較于大規(guī)模社區(qū)流行病學調研,本項研究基于安康地區(qū)神經內科門診,對于研究偏頭痛患病及人群有明顯的局限性。另外安康地區(qū)經濟水平較為落后,醫(yī)療水平與我國發(fā)達地區(qū)存在加大差距,大部分患者受限于交通不變、就診困難,缺乏醫(yī)療知識等情況,完成問卷比率低,還有部分受限于文化水平較低,對疾病的描述存在偏差,這些都對本項研究結果在全國范圍的適用性受到一定影響。但本項研究所揭示的偏頭痛診療現(xiàn)狀,既偏頭痛患者確診率、規(guī)范醫(yī)治率極低,基層醫(yī)師對該疾病的診療缺乏知識更新,在我國具有普遍性,提高偏頭痛的診療水平及患者健康知識的普及是擺在全國醫(yī)師特別是神經科醫(yī)師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4參考文獻
[1]Yu S,Liu R,Zhao G,et al.The 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primary headaches in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door-to-door survey[J].Headache,2012,52(4):582-591.
[2]Headache Classific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second edition)[J].Cephalalgia,2004,24(Suppl 1):9-160.
[3]Tepper SJ,Dahlof CG,Dowson A,et al.Prevalence and diagnosis of migraine in patients consulting their physician with a complaint of headache: Data from the Landmark Study[J].Headache,2004,44(9):856-864.
[4]Lipton RB,Stewart WF,Simon D.Medical consultation for migraine: results from the American Migraine Study[J].Headache Feb,1998,38(2):87-96.
[5]Gibbs TS,Fleischer AB,Feldman SR,et al.Health care uti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migraine: demographics and patterns of care in the ambulatory setting[J].Headache Apr,2003,43(4):330-335.
(收稿2015-03-18修回2015-12-17)
【中圖分類號】R5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04-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