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文 陳 涵
北京海淀醫(yī)院耳鼻喉科 北京 310000
?
鼻內鏡視神經管減壓手術治療外傷性視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
吳文陳涵
北京海淀醫(yī)院耳鼻喉科北京310000
【摘要】目的研究鼻內鏡視神經管減壓手術治療外傷性視神經病變的療效。方法選取于我院耳鼻喉科就診的8例外傷性視神經病變患者進行觀察治療,予以鼻內鏡視神經管減壓手術,并研究鼻內鏡視神經管減壓手術治療外傷性視神經病變的療效。結果治療后患者的視力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治療前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邆蟛煌瑫r機治療的療效各不相同,治療3個月后的有效率(100%%)明顯高于2周內的有效率(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鼻內鏡視神經管減壓手術治療外傷性視神經病變的療效顯著,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手術時間短、并發(fā)癥少,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激素藥物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鼻內鏡視神經管減壓術;外傷性視神經病變;療效
外傷性視神經病變是一種繼發(fā)于頭部的外傷,是顱腦損傷的并發(fā)癥[1-2]。目前,我國關于外傷性視神經病變的流行病學的研究資料和文獻都還很有限,其治療方法有藥物和手術治療。相關研究[3-4]表明,傳統(tǒng)的激素藥物治療方法是首選。但也有臨床研究表明,鼻內鏡視神經管減壓手術較傳統(tǒng)激素藥物治療更安全有效,是一種微創(chuàng)的手術方法,術后傷口小,恢復快[5-6]。我院采用鼻內鏡視神經管減壓手術對治療外傷性視神經病變,效果顯著?,F(xiàn)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12—2015-02于我院耳鼻喉科就診的8例外傷性視神經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并通過我院相關倫理委員會的批準。8例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齡(25.8±9.3)歲;均為車禍外傷,傷后24 h應用皮質類固醇4例,48 h 2例,術前未應用皮質類固醇者2例。眼睛外部傷至手術間隔時間平均5.6 d,檢查顯示眼球均無外傷。見表1。
1.2手術方法患者實施全麻后,取患側鼻腔入路,應用0°(4 mm)鼻內窺鏡采用Messerkinger手術式,切除鼻內篩竇,清除術野,將蝶竇充分暴露出來并切除,找出視神經隆起突出的標志,除去視神經管周圍的骨質,切開總腱環(huán),術腔放入明膠海綿、碘仿紗條,并于5~7 d內抽出。術后應用大劑量神經營養(yǎng)物。
表1 外傷性視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資料
1.3觀察指標視力分類:無光感;光感;眼前手動;眼前指數(shù);能見標準視力表?;颊咝g后進行6個月的隨訪,統(tǒng)計患者與初入院時視力的對比結果,痊愈:患者術后視力恢復至入院前指數(shù);顯效:視力提高2級;有效:視力提高1級;無效:視力無變化,下降。有效率=(痊愈+顯效)/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分析選擇SPSS 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患者臨床資料、治療前后的視力變化等數(shù)據(jù)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患者傷后不同時機治療后的療效分析、治療效果分析等數(shù)據(jù)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進行,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前后視力變化治療后,患者的視力出現(xiàn)明顯改善,治療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視力變化比較 [n(%)]
2.2患者傷后不同時機治療療效比較患者在傷后不同時機治療的療效各不相同,治療3個月后的有效率(100%%)明顯高于2周內的有效率(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傷后不同時機治療的療效比較 [n(%)]
3討論
外傷性視神經病變是一種相對少見的疾病,但是它卻嚴重危害患者的視力,更有甚者導致患者完全喪失視力。過去的報道出現(xiàn)此病變是由0.5%~5%的顱腦閉合性損傷引起,且常常與車禍傷、鈍物傷和墜傷引起[7-8]。外傷性視神經病變在臨床上的治療效果遠低于預期,這與視神經的修復機理不明確所導致,同時也與治療方案的不規(guī)范有關,其療效的評判標準也無統(tǒng)一標準,因此在對外傷性視神經病變的治療存在很大爭議。
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手術治療對該病的恢復更為有效[9-10]。本研究顯示,行鼻內鏡視神經管減壓手術后患者視力明顯提高。因此,對于外傷性視神經病變患者,在排除其視神經發(fā)生完全斷裂的情況下,即使患者受傷時間較長,也應盡可能實施鼻內鏡視神經管減壓手術。
研究[11-12]顯示,視神經損傷初期因為種種原因可能引起視神經水腫,而水腫又可能會加重局部缺血。且視神經的血管痙攣、壓迫和梗死所引起的局部的血管技能的不全面和血液循環(huán)出現(xiàn)障礙是發(fā)生水腫的重要原因[13-14]。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鼻內鏡視神經管減壓手術能夠有效抑制痙攣、壓迫等情況,患者術后3個月療效最為明顯,優(yōu)于入院2周內療效情況(75%),因此治療的效果與就診的時間有密切關系,如果患者的就診時間早,其視力恢復的可能性就大。臨床研究顯示,傳統(tǒng)的激素藥物治療療效不明顯,同時有不良反應發(fā)生,治療風險較大,且不利于患者的視力恢復[15]。本研究中也證實鼻內鏡視神經管減壓手術風險小于藥物治療,能減少患者住院時間,減輕痛苦,更易讓其接受。
綜上所述,鼻內鏡視神經管減壓手術治療外傷性視神經病變的療效顯著,其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手術時間短、并發(fā)癥少,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激素藥物的治療方法。但本研究同時也有局限性,對于如何選擇患者手術入路的方式、手術時間間隔的長短、激素的劑量等無明確方案,同時樣本數(shù)較少。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應該充分考慮相關局限性因素,聯(lián)合制定一個統(tǒng)一的研究、治療方案,從而明確不同的治療方式對治療外傷性視神經病變的影響,進一步觀察其治療效果。
4參考文獻
[1]鄭姣,王平,楊慶國,等.外傷性視神經病變致傷原因及視力預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4,40 (2):71-74.
[2]李強,潘亞文,梁文濤,等.神經內鏡經鼻視神經管減壓術治療外傷性視神經病變11例診治體會[J].中國內鏡雜志,2015,21(3):299-301.
[3]戴艷麗,王偉,張譯心,等.影響外傷性視神經病變視力好轉的臨床因素分析[J].眼科新進展,2013,33(3):243-247.
[4]張慶泉,宋西成,張華,等.內鏡下影像導航技術在1250例鼻顱底手術中的應用[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50 (7):114-116.
[5]Ahmad S,Elsherbiny NM,Bhatia K,et al.Inhibition of adenosine kinase attenuates inflammation and neurotoxicity in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J].J Neuroimmunol,2014,277(1):96-104.
[6]Vaitheeswaran K,Kaur P,Garg S.Minimal invasive transcaruncular optic canal decompression for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J].Orbit,2014,33(6):456-458.
[7]張委,黃敏,向一旻.復方樟柳堿治療雙眼外傷后神經挫傷1例的報道[J].重慶醫(yī)學,2012, 41 (34):3 686-3 687.
[8]胡鵬,朱綱華,賴若沙,等.伴視力減退的鼻竇黏液囊腫的臨床診斷和治療[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25(5):217-219.
[9]郭金寶,張維天,殷善開,等.手術治療鼻竇-顱底區(qū)域良性纖維骨性病變[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40(5):226-231.
[10]陶超,殷敏,顧培元,等.內鏡經鼻腔入路治療前顱底中線區(qū)和鞍上病變的解剖學觀察[J].江蘇醫(yī)藥,2011,37(10):1 117-1 119;1 112.
[11]Jiang Y,Li N,Han M,et al.Clinical research on 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for rhinogenous optic function damage[J].Zhonghua Er Bi Yan Hou Tou Jing Wai Ke Za Zhi,2011,46(10):802-806.
[12]Peng A,Li Y,Hu P,et al.Endoscopic optic nerve decompression for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 in children[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11,75(8):992-998.
[13]張華,宋西成,張慶泉,等.影像導航下經鼻內鏡視神經減壓治療伴腦脊液鼻漏的創(chuàng)傷性視神經病[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25(17):777-779.
[14]黃銳,關文明,吳艷英.28例顱腦外傷合并視神經損傷的診治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5(11):1 910-1 911.
[15]陶超,徐佳,程剛,等.眼眶內腫瘤和眶-顱溝通腫瘤經顱手術治療22例[J].江蘇醫(yī)藥,2014,40(24):3 042-3 043.
(收稿2015-07-07修回2016-02-17)
【中圖分類號】R77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04-0058-03
基金項目:首都醫(yī)學發(fā)展科研基金(2007-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