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緒江 黃平強
湖北陽新縣人民醫(yī)院 陽新 435200
?
康復功能鍛煉在腦梗死偏癱患者中的應用
陳緒江黃平強
湖北陽新縣人民醫(yī)院陽新435200
【摘要】目的研究康復功能鍛煉在腦梗死偏癱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探討有效的康復功能鍛煉方案。方法以120例腦梗死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在相同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均分為2組,對照組行常規(guī)康復鍛煉,觀察組行綜合性康復功能鍛煉。于康復鍛煉前、3個月后,分別以Fugl-Meyer量表(FMA)評定肢體運動功能;Barthel指數(shù)(BI)評價患者日?;顒幽芰Γ窠?jīng)功能缺陷評分(NIHSS)評定神經(jīng)功能。結果所有患者康復鍛煉后FMA、BI及NIHSS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康復鍛煉前;觀察組鍛煉后FMA上肢評分(29.58±5.21)分、下肢評分(22.37±4.28)分,BI評分(74.42±11.25)分,NIHSS評分(6.51±1.62)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22.87±4.25)分、(17.72±2.27)分、(62.27±9.51)分和(8.31±1.52)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康復功能鍛煉可顯著提升患者肢體運動能力、日?;顒幽芰吧窠?jīng)功能;在常規(guī)鍛煉基礎上,配合行針刺、心理治療、推拿、鍛煉督促等方案,可有效提升鍛煉效果。
【關鍵詞】康復功能鍛煉;腦梗死;偏癱
腦梗死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隨著醫(yī)療技術迅猛發(fā)展,患者存活率顯著提升,但存活患者多并發(fā)殘疾,生存質量極低[1]。臨床研究[2-3]證實,康復功能鍛煉臨床效果顯著。本文探討腦梗死偏癱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01—2013-12于我院住院治療的急性腦梗死偏癱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觀察組60例,男女比例37:23;年齡39~77歲,平均(62.87±6.21)歲;病程4~21 d,平均(12.53±6.24)d;病灶:大腦半球左側19例;右側41例。對照組60例,男女比例35:25;年齡41~76歲,平均(63.51±5.23)歲;病程5~19 d,平均(11.82±5.39)d;病灶部位:大腦半球左側21例,右側39例。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行CT或MRI診斷,按全國第4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相關標準確診為腦梗死偏癱;癱瘓病程≤4周;BI≤75分;知情同意。
1.3排除標準肝腎功能不全;呼吸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既往精神病史;隨訪期間脫離;無法準確理解量表內容;既往肢體功能障礙史。
1.4康復功能鍛煉方案
1.4.1對照組行常規(guī)康復功能鍛煉:①床邊鍛煉:搶救成功早期,患者病情穩(wěn)定、臥床期間即可開展床邊鍛煉。行良肢位擺放,并定期更換體位;盡早開展被動關節(jié)活動,動作需輕柔,不損害肩關節(jié)功能,不造成痛感;鼓勵自我適量鍛煉,養(yǎng)成規(guī)律性鍛煉習慣;視病情盡早開展坐位鍛煉,以適應低血壓狀態(tài),盡快開展鍛煉室鍛煉。②床上運動鍛煉:待患者神經(jīng)學癥狀穩(wěn)定,坐位可持續(xù)0.5 h以上后,開展床上運動鍛煉。行輔助性對稱運動,建立患側與健側的運動感覺聯(lián)系;試驗性向患側轉移中心,建立身體平衡感覺;預防以健側調整代償患側功能喪失的行為模式,鼓勵患側運動;抑制痙攣等異常運動模式。③步行準備:患者具備下肢控制能力后,可適應立式運動后,及時準備開展下一階段步行鍛煉。誘發(fā)立位平衡反應,強化患者站立平衡感;行仰臥位骨盆上抬鍛煉,以提高控制能力;分解行走動作,掌握下肢站立和邁步的分離運動。④步行鍛煉:開始此過程鍛煉需保證患者立位平衡感良好,具備步行能力。鍛煉強度應循序漸進,依次經(jīng)過拐杖輔助、徒手緩慢步行并矯正異常步態(tài)、室內獨立安全步行、樓梯鍛煉、復雜地面混合鍛煉、室外安全步行等階段。⑤出院后保證運動量,以輪椅輔助步行運動;指導患者掌握使用湯匙、筆具、牙刷等一般生活用品的使用方法;指導患者更衣、洗臉、進食、沐浴等;提醒患者注意患側運動。
1.4.2觀察組:在常規(guī)康復功能鍛煉方案的基礎上,配合開展綜合性鍛煉方案:①針刺刺激:以電針刺激陽明經(jīng)各穴位,電針頻率2 Hz,強度0.5 mA,連續(xù)波,每周周一至周五入睡前開展,每次留針20 min,若患肢出現(xiàn)痙攣等不良反應,轉行手法針刺。②心理康復治療:強化溝通,建立舒適寬松的鍛煉環(huán)境;應用心理學知識,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糾正情緒障礙及認知錯誤;強化親友支持,鼓勵探視、協(xié)助運動;向患者家屬詳細介紹出院后注意事項,列出推薦飲食結構,指導院外康復鍛煉方案。③推拿按摩:每日早晚行20 min全身推拿按摩,鼓勵患者家屬操作,以強化心理干預效果。④鍛煉督促:日常康復功能鍛煉過程中,建議至少1名親友或護士陪護,以隨時督促患者積極鍛煉并糾正錯誤動作。
1.5觀察目標應用Fugl-Meyer量表(FMA)評定肢體運動功能;Barthel指數(shù)(BI)評價患者日?;顒幽芰Γ灰陨窠?jīng)功能缺陷評分(NIHSS)評定神經(jīng)功能。評定時間設定為開展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其中FMA量表包括上肢功能33項、下肢功能17項,總分分別為66分、34分,得分越高,提示肢體運動功能越好;BI量表主要包括進食、洗澡、修飾等10項涉及日常生活活動的項目,總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獨立生活能力越強;NIHSS量表共設11項,得分越低,提示神經(jīng)功能越好。
2結果
2.12組FMA評分比較觀察組上、下肢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FMA評分比較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t=7.730、7.476,△P<0.05
2.22組 BI評分改善情況2組鍛煉前BI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康復功能鍛煉后BI評分均顯著提升(P<0.05),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2組 NHISS評分比較2組鍛煉前NIHSS評分接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康復功能鍛煉后NIHSS評分均有顯著性下降(P<0.05),且鍛煉后觀察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2組BI評分比較 ,分)
表3 2組 NHISS評分比較 ,分)
3討論
臨床研究已證實,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自發(fā)性修改自身結構或功能,從而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一旦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出現(xiàn)可塑性變化,其功能定位域則可能發(fā)生功能重組,臨床表現(xiàn)即為代償功能移位、重建等。提示可利用功能鍛煉補償腦梗死偏癱患者喪失的運動功能,其代償方式可能包括:(1)通過學習,使未受損的運動系統(tǒng)補償喪失的功能;(2)全腦分攤受損系統(tǒng)的功能。
杜寧等[4]研究證明,康復功能鍛煉有助于緩解偏癱患者抑郁心理。但諸多研究雖然明確提出了“康復功能鍛煉”或類似詞匯,但目前依舊缺乏規(guī)范性的標準及定義,且不同文獻中,康復鍛煉的具體內容也有所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臨床治療的發(fā)展。孫艷軍等[5]研究指出,應該鼓勵家屬參與床邊康復訓練;石翠霞等[6]研究則指出,關節(jié)功能鍛煉中需要以多媒體影像內容強化鍛煉教育。其他涉及品管圈[7]、人文關懷護理[7]的文獻指出,需要在常規(guī)康復功能鍛煉的基礎上,配合開展其他強化性措施。
在此背景下,我們總結既往文獻,提出了一個較為全面的康復功能鍛煉方案,內容包括傳統(tǒng)的床頭訓練、床上運動訓練、步行準備及步行鍛煉、出院后功能鍛煉,又加入了針刺、心理治療等強化性方案。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赡茉颍菏紫龋槾摊煼橙×宋覈鴤鹘y(tǒng)醫(yī)學關于肢體運動功能的理論,認為偏癱出于肢體精氣不通,因此取陽明經(jīng)各穴,上調精氣,下通腹臟;其次,心理康復治療可有效提升患者鍛煉依從性,使其愿意為將來獨立生活而努力;再次,推拿按摩為中醫(yī)常用康復方案,有助于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循環(huán),從而緩解肢體異常運動;最后,強化監(jiān)督有助于杜絕患者因懶惰或其他原因而刻意拒絕鍛煉的行為。
總之,康復功能鍛煉對于提升腦梗死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提升其獨立生活能力具有積極作用;而在常規(guī)康復功能鍛煉的基礎上,配合開展針刺、心理康復護理、推拿按摩、強化監(jiān)督等措施,有助于提升療效,值得推廣。
4參考文獻
[1]林遠,高振梅.節(jié)律性運動訓練對老年偏癱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7):1 497-1 498.
[2]王瑞臣.A型肉毒毒素肌腹注射聯(lián)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患者上肢痙攣的改善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1):5 354-5 355.
[3]林秋麗,陳曉晴.握力圈在腦梗死上肢偏癱患者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23):2 772.
[4]杜寧,蘭建蕓,李曉云,等.早期肢體功能鍛煉對腦卒中偏癱并發(fā)抑郁癥的影響[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53(8):19-21;34.
[5]孫艷軍,張雁,宋英華,等.家屬參與腦梗死偏癱病人早期床邊肢體康復訓練效果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7):1 249-1 250.
[6]石翠霞,唐文明,和中月,等.應用康復教育光碟指導腦卒中偏癱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鍛煉[J].護理學雜志,2013,28(11):70-71.
[7]石素寧,于洪宇.品管圈對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鍛煉的效果觀察[J].醫(yī)學與哲學,2013,34(22):48-50.
[8]周詠梅.人文關懷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居家康復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7):44-45.
(收稿2015-03-08)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04-0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