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倫焰 □李曉鵬(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學院)
?
水利工程BOT項目運營期內風險分配問題研究
□汪倫焰□李曉鵬(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學院)
摘要:合理的風險分配是水利工程BOT項目成功的重要保證。運營期是水利工程BOT項目全壽命周期中的重要階段,因此如何對運營期內的風險進行識別并合理分配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通過分析水利工程BOT項目的特點,識別出了運行期內對項目經(jīng)濟效益影響較大的政治/法律風險、運營風險、經(jīng)濟風險、收益風險和其他風險5類風險,同時給出了相應的風險分配方法,為水利工程BOT項目運營期風險分配提供參考。
關鍵詞:BOT項目;運營期;風險識別;分配
BOT(Build Operate Transfer)作為一種融資模式,近年來已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水利工程建設等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如高速公路建設、城市水生態(tài)治理、港頭碼頭物流園區(qū)建設、海綿城市建設等。在水利工程中應用的BOT模式與傳統(tǒng)的建設模式相比,具有建設運營周期長、實施環(huán)節(jié)多、投資額大等特點。由于BOT模式下項目的建設運營期較長,風險也相應增多,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在項目前期明確分配風險,在特許經(jīng)營期內根據(jù)風險的變化進行調整,以確保項目的順利完成。BOT模式下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期風險與傳統(tǒng)模式相似,而運營期風險則是傳統(tǒng)建設模式未涉及的,其分配是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在合同簽訂前的博弈談判而確定的。Akintola研究并提出了風險的合理分配是影響B(tài)OT項目經(jīng)濟效益的重要因素的觀點。Guasch研究認為風險分配方式不同會影響合同價格的確定。因此,合理的風險分配和有效的風險管理是水利工程BOT項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一大問題。本文主要探討水利工程BOT項目運營期內可能面臨的、對項目經(jīng)濟效益影響較大的主要風險,并給出相應的風險分配方法的建議,為其他BOT項目運營期內風險分配提供參考和建議。
在水利工程BOT項目的運營期內,存在著很多風險,對項目經(jīng)濟效益影響較大的主要風險有政治風險、運營風險、法律風險、經(jīng)濟風險、收益風險和其他風險。這5個一級風險又包含二級風險17個,如表1所示:
3.1風險分配原則
表1 BOT項目運營期主要風險匯總表
一般的水利工程BOT項目應按照風險分配優(yōu)化、風險收益對等和風險可控等原則,綜合考慮政府風險管理能力、項目回報機制和市場風險管理能力等要素,在政府和社會資本間合理分配項目風險。風險分配的基本原則為:風險應分配給對該風險最有評估和控制能力的一方;風險應分配給有能力承擔的一方;風險應分配給對于控制該風險有最大的經(jīng)濟利益或動機的一方。
3.2主要風險的分配
現(xiàn)按照上述風險分配原則,對表1中所列風險進行分配,分配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BOT項目風險分配表
3.2.1政治/法律風險
政治/法律風險是指由于項目所在國法律、法規(guī)、政策及政治條件的變化的風險,如政策和法律的變更導致成本增加、收益減少,政府征用項目收回特許經(jīng)營權,或戰(zhàn)爭、騷亂等政治不可抗力導致項目無法正常運營等風險。此類風險一般由政府承擔,即政府對社會資本進行直接或間接的補償,彌補社會資本預期利潤的損失。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可通過購買政治風險保險的方式將部分政治風險轉移給第三方。
3.2.2運營風險
在水利工程BOT項目中,社會資本負責工程的建造和運營,擁有對項目成本和運營狀況的控制管理權,因此,一般認為運營成本過高等運營風險應由社會資本承擔。但需注意的是,運營期結束后,社會資本將項目全部資產(chǎn)移交給政府,此時項目的運行維護也由社會資本轉移給了政府,因此移交前設備的運行維護風險由社會資本承擔,移交后設備風險則由政府承擔。社會資本在運營項目時也應綜合考慮項目運行的難易程度和自身的運營管理水平,若運營維護過程簡單、自身管理水平高,可自行管理,風險自留;若運營維護過程復雜、超出自身管理水平,則可聘用專業(yè)的運營商以轉移風險。
3.2.3經(jīng)濟風險
由于水利工程BOT項目在前期融資過程中大量貸款,若貸款償還中采用浮動利率,則利率的上漲必然會導致后期還貸金額的增加,導致項目總成本的增加。社會資本對項目的建設和運營進行管理,作為有經(jīng)驗的項目參與者,無論在項目前期還是項目的建設運營期均應考慮到利率變化對成本的影響。而且一般利率變化幅度不會很大,該風險在承包人承擔能力范圍以內,因此利率變化的風險由社會資本承擔。
通貨膨脹和國家宏觀調控同樣也會影響到項目成本和收益。水利工程BOT項目的運營期較長,如果發(fā)生嚴重的通貨膨脹或國家進行宏觀調控,致使項目的預期利潤明顯降低,政府應該通過減免稅收、延長項目運營時間或直接進行費用補貼等方式給予社會資本相應補償,否則該項目將很難持續(xù)運營下去。因此,通貨膨脹和國家宏觀調控風險應由政府承擔。
3.2.4收益風險
收益風險是指由于項目產(chǎn)品的價值或需求的變動導致實際獲得的收益和預期收益之間出現(xiàn)偏差的風險,如需求不足、市場競爭、壞賬損失等風險。
在水利工程BOT項目的運營期內,社會資本負責運營項目,故正常的市場競爭風險應由社會資本負責。但若由于替代設施的建設導致出現(xiàn)競爭,如運營中的碼頭旁出現(xiàn)新建的碼頭等情況,從而造成BOT項目運營收益過低時,政府應該通過延長特許經(jīng)營時間或費用補貼等方式給予社會資本相應補償;同樣,若項目的運營收益過高,如運營中的碼頭吞吐量明顯增多,社會資本獲得超額利潤,政府也可縮短項目運營期,或參與收益分紅,但超額收益的一定百分比應作為社會資本收益。
壞賬損失是由于項目的經(jīng)營管理不善導致的,該風險應由社會資本承擔。
3.2.5不可抗力風險
不可抗力風險是指臺風、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對項目造成不利影響的風險。一旦發(fā)生嚴重不可抗力事件,會給項目造成毀滅性后果,甚至導致合同難以繼續(xù)履行。此項風險應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承擔,通過談判確定分擔方案。通常水利工程BOT項目會通過購買保險的方式將不可抗力風險轉移給第三方。
文章通過對水利工程BOT項目運行期內的特點進行分析,識別出了對項目經(jīng)濟效益影響較大的5類風險,同時給出相應的風險分配方法。
現(xiàn)在,很多水利工程BOT項目仍采用“調價”的方法應對項目運營期價格變動的風險,而對項目運營期運營、收益等其他風險的分配和調整機制卻很欠缺。如何在運營期內恰當調整風險的分配,管理和控制風險,從而實現(xiàn)運營期風險在政府和社會資本間的合理分擔,是一個有待后續(xù)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本文所提出的風險分配方法只是一種可行的方案,可以為參與水利工程BOT項目的政府和社會資本提供參考。但具體項目還應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制定相應的風險分配策略,使風險分配更加合理,實現(xiàn)政府和社會資本的雙贏。
參考文獻
[1]胡振,劉華,金維興項目范式選擇與風險分配的關系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11,44(9): 139-146.
[2]葉蘇東. BOT項目主要風險的管理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08, 6(8): 26-31.
[3]陳波,徐城桂. PPP融資模式的風險分配方法[J].交通技術與科技,2011, 1(13): 126-128.
(責任編輯:劉青)
收稿日期:2015-11-11
中圖分類號:F28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8853(2016)02-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