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圣璐 李雁飛
摘要:文章簡要介紹野三坡風景名勝區(qū)社會經濟和歷史文化概況,分析其空間分布和品質,運用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對該景點旅游資源進行分析,得出該旅游資源結構和空間分布特征,采用層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對其進行全面評價,最終將生成野三坡自然保護區(qū)資源現狀圖與旅游資源評價圖。一方面展示了一種運用GIS技術進行旅游資源評價的方法;另一方面,幫助廣大游客在野三坡景區(qū)的旅游中,更有效率地選擇和制定活動計劃,以便滿足他們的偏好。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旅游資源評價野三坡層次分析法
1.前言
合理準確的旅游資源評價可以促進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和保護,取得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1]。而GIS具有強大的空間數據處理和空間分析功能,可以很好地解決現實生活中種種涉及大量數據處理的工作。在之前的文獻中,別小娟[2]和路玲玲[1]等人已經研究過基于MapGIS以及MapObjects等軟件在駐馬店市和唐家河自然保護區(qū)等的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系統,他們使用的方法是定性定量相結合以及GIS的空間分析法。將GIS應用于旅游資源評價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上的支持,實現了旅游資源評價的準確性、快速性、實時性和綜合性[3]。
文章以野三坡自然保護區(qū)為例,運用ArcGIS,對旅游資源評價方法和步驟做出詳細的闡述,最終輸出旅游資源評價圖。一方面展示了一種運用ArcGIS進行旅游資源評價的方案;另一方面,幫助廣大游客在旅游中更有效率地選擇和制定活動計劃,以便滿足他們的偏好。
因此文章借助GIS技術提供的空間分析功能,生成多種多重屬性的新圖層,建立野三坡自然保護區(qū)旅游資源數據庫,生成各因子專題圖。利用收集到的野三坡自然保護區(qū)的相關數據,采用層次分析法對本研究區(qū)進行旅游資源信息評價,最終輸出野三坡自然保護區(qū)的旅游資源評價圖。
2.研究區(qū)概況
野三坡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位于華北平原,距離北京市區(qū)100公里,距離保定市區(qū)110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條件非常好。野三坡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平均氣溫22℃,是盛夏避暑的好去處。野三坡原生態(tài)的自然環(huán)境孕育了非常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據考察,野三坡共有種子植物92科713種,蕨類植物15科65種,與植物相伴棲息的野生脊椎動物達184種,堪稱“天然植物園”[7]。
3.旅游資源評價
3.1野三坡自然保護區(qū)資源數據庫建立。本研究采用的空間和屬性數據主要通過對該公園進行統計數據、翻閱歷史資料兩種途徑獲取。將野三坡地形圖進行矢量化,同時進行屬性保存。
3.2旅游資源評價體系的構建。對旅游資源和旅游地進行評價,是旅游開發(fā)的基礎工作。借鑒孫秋華[8]的研究成果,結合地質公園的實際情況,在遵循層次性、客觀性、科學性等原則的基礎上,將評價體系要素分為3個類,11個亞類,31個指標。運用AHP等,根據評價因素之間的層次關系,確定各因子權重。
3.3野三坡各景區(qū)旅游資源評價得分。根據以上評分標準,可以給出各評價指標的得分,在ArcGIS中我們也可以在圖層中展示出來。我們選取水體和可進入性兩個指標來進行說明。將水體和可進入性兩個圖層進行疊加分析,選擇需要相加的兩個字段進行計算,得出總分。至此,我們可將兩個圖層所代表的評價指標得分通過疊加分析相加得到新的圖層,就輕松得到個評價指標賦予該景區(qū)的總分。當所有的評價指標賦值完成,便可參照以上方法生成新圖層,并將所有分數相加得到總分。到此為止,我們就可以得出最后的評價結果——野三坡旅游資源評價圖,如圖1,顏色的深淺程度代表得分的高低,顏色越深表示得分越高,而圖最下方的表格展示了各景區(qū)資源價值、公園環(huán)境以及旅游條件的得分以及最后的總分并作出了排序。
3.4利用ArcGIS實現的關鍵評價步驟。在科學研究中往往進行量化才能夠更準確的進行評分,因此文章利用ArcGIS的相關功能來進行評價標準的量化來進行賦分。在文章中,我們拿出水體、可進入性和交通條件三個評價指標來進行量化。
3.4.1水體
在操作時,先將景區(qū)圖層以及河流圖層進行相交操作,產生各景區(qū)河流圖層。此時在新產生圖層中添加長度字段,則在其屬性表中會顯示沒有數據的新添加的字段,此時在屬性表中右擊長度字段選擇計算幾何,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長度屬性,單擊確定后則可自動生成各景區(qū)河段的長度。
我們可以從表中看出百里峽景區(qū)所擁有的河流面積最多,而它相對于拒馬河景區(qū)線狀河流的長度也較長,所以百里峽景區(qū)的水體指標評價得分應為最高,而拒馬河景區(qū)次之,其次為魚骨洞景區(qū),金華山景區(qū),龍門天關景區(qū),百草畔景區(qū)。但賦值等級數量較少,我們給擁有面河流最多的百里峽景區(qū)和拒馬河景區(qū)3分,給魚骨洞景區(qū)和金華山景區(qū)2分,給龍門天關景區(qū)和百草畔景區(qū)1分。
3.4.2可進入性
對此我們新建一個ArcMap文件,添加景區(qū)圖層和北京點圖層,使用ArcToolBox中的鄰域分析工具建立北京輪廓線的100km緩沖區(qū),注意建立時要固定好比例尺。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距離北京市短于100km的景區(qū)包含在金華山景區(qū)和百草畔景區(qū);而距離北京超過100km的景區(qū)有龍門天關景區(qū),魚骨洞景區(qū),百里峽景區(qū)和拒馬河景區(qū),因此在可進入性評價指標上我們給金華山景區(qū)和百草畔景區(qū)賦4分,其他景區(qū)賦3分。
3.4.3交通條件
交通條件的評價指標與水體評價指標的量化過程相似??梢詮膱D中看出,只有百里峽景區(qū)和魚骨洞景區(qū)內開辟有國道,其他景區(qū)為省道,甚至拒馬河景區(qū)內只有地方級公路抵達,因此我們按照評價標準為六個景區(qū)賦分。拒馬河景區(qū)為1分,龍門天關景區(qū)、金華山景區(qū)和百草畔景區(qū)為2分,百里峽和魚骨洞景區(qū)為3分。
4.結論與討論
文章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在專題地圖的編制及評價模型的建立等方面,以野三坡自然保護區(qū)為例,論述了GIS在旅游資源評價中的具體應用,在實踐中進行了有意義的嘗試和探索。
在野三坡自然保護區(qū)的資源調查與評價中,我們發(fā)現百里峽景區(qū)的總分最高,亦即其整體的旅游價值最高,其中資源價值和旅游條件分別為各項第一,說明百里峽景區(qū)的旅游資源在野三坡中最為豐富,旅游條件也最為優(yōu)良;其次為魚谷洞景區(qū),其總分排名第二,即整體旅游價值較高,資源價值,其公園環(huán)境與旅游條件均得分較高,說明其旅游環(huán)境與條件非常令人滿意;再次為龍門天關景區(qū),其公園環(huán)境得分最高,即其旅游環(huán)境優(yōu)良,景點地域組合與旅游環(huán)境質量極好。而其中金華山景區(qū)的得分最低,表明其旅游價值不如其他幾個景區(qū)的旅游價值高,對游客來說不太能夠滿足其偏好。
以下三點為使用Arcgis在旅游資源評價中應用的優(yōu)勢:
1)利用現有紙質地圖及其他數據編制出完整、美觀的專題地圖。
2)以圖元形式輸入數據建立數據庫,方便信息的管理,實現了信息的快速查詢與顯示。
3)按照評價的項目把旅游資源劃分區(qū)域,將各個項目層疊加分析后,得到的旅游資源價值高的區(qū)域作為優(yōu)先開發(fā)區(qū)。
參考文獻:
[1]路玲玲.基于GIS的駐馬店市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D].河南:河南理工大學,2008.
[2]別小娟.基于GIS的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以唐家河自然保護區(qū)為例[D].四川:成都理工大學.2006.
[3]黃淑娟,于綠波.基于GIS的旅游資源評價研究進展[J].中國水運,2008(8)2:170-171.
[4]王瑩,王錚,黎華群.旅游資源的GIS評價系統[J].地球信息科學,2004,6(1):62-66.
[5]王彩紅.基于Map Objects的旅游資源調與查與評價信息系統研究(以陜西省渭南市為例)[D].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05.
[6]王麗玲.基于GIS的區(qū)域旅游資源評價與分析——以山西省為例[D].湖北:湖北大學.2011.
[7]野三坡管理委員會官方網站[EB/OL].http://www.ysp.gov.cn/index.asp.
[8]孫秋華.野三坡地質公園旅游資源評價[J].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2008,(24)1:436-443.
[9]楊桂芳,姚長宏,殷鴻福等.GIS在生態(tài)旅游中的應用及展望.自然雜志,2002;24(4):231-233.
[10]楊宏瑞.基于GIS的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系統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08.
作者簡介:蓋圣璐(1992-),女,漢族,遼寧省清原滿族自治縣,理學碩士在讀,長安大學研究生院,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統應用。
李雁飛(1990-),男,漢族,山西省晉中市,理學碩士,西安航天天繪數據技術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統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