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納杰密
佛羅倫薩位于意大利中部,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它曾在文藝復興時期誕生過許多名聞遐邇的建筑。城中林立的古建筑的名字多帶有浪漫色彩,足以喚起人們對幾百年前的美好遐想。而關于這些建筑,還有著許多有趣和動人的故事。
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最負盛名的建筑,當屬佛羅倫薩大教堂。這座氣勢不凡的大教堂又被稱作“圣母百花大教堂”。教堂的墻面全部用白色、深綠、粉紅三色大理石建成,精致而典雅。值得一提的是這座教堂的大穹頂,雄心勃勃的佛羅倫薩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一心要把教堂的穹頂建成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穹頂。當時負責這個項目的設計師布魯內勒斯基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人物,他藝高膽大,居然不畫一張草圖,不作任何計算稿,完全憑心算和精確的空間想像,開工建造了這個大圓頂——連同采光亭在內,這座穹頂總高約100米。布魯內勒斯基不光是一個建筑天才,也是一個謀略家。在建造大圓頂時,他知道隨時都有人覬覦偷走他的設計圖,所以不留下任何圖稿,因此這座大教堂的整個建筑結構至今都是一個謎,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個中奧秘。當工程進行到一半時,有人想取而代之,便設陷將他關進牢里,但由于沒有圖紙,不知道如何建造下去,最后還是不得不請他出山。教堂落成時,連教皇也驚訝于這個“神話穹頂”。佛羅倫薩大教堂的穹頂?shù)慕ǔ桑瑯酥局獯罄乃噺团d建筑史的開始,理所當然地成為佛羅倫薩的重要地標。布魯內勒斯基為了這個穹頂嘔心瀝血,他本人就長眠在教堂下面,而教堂外的廣場上還矗立著他的塑像,手指著他心愛的圓頂。
比起大教堂來,橫跨在阿爾諾河上的“老橋”——韋基奧橋則更富于浪漫色彩。韋基奧橋最早建于公元10世紀,曾兩次受到洪水侵襲,只剩下兩個大理石橋墩,現(xiàn)在這座三拱廊橋是1345年在原有橋墩上重建而成的。韋基奧橋整體色調呈黃色,橋面過道兩側坐落著三層樓房,橋面的中段兩側留有約20米寬的空間作為觀景臺。
這座古橋承載了太多的歷史,但更多的人記住這座橋,是因為偉大詩人但丁在這里演繹了另一個“廊橋遺夢”——在這座橋上,但丁邂逅了他的夢中情人比阿特麗彩。但丁與比阿特麗彩的相遇一生只有兩次,其中第二次就是在韋基奧橋邊。面對驚鴻一現(xiàn)的比阿特麗彩,但丁心情澎湃,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目送著他的天使?jié)u漸遠去。但丁在他的詩集《新生》中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那位最高貴的圣女又在我眼前現(xiàn)身了。這一次她身裹雪白的服飾,走在兩個比她稍微年長一點的女人中間,當她走過時,竟然向我點頭示意,我頓時萬分心慌……”
這一時期,佛羅倫薩還誕生了其他著名建筑,如圣十字教堂。這座教堂之所以出名,不僅僅在于這里是上帝的家,更是歐洲人文主義先驅們的安息之所——許多如雷貫耳的歷史人物就長眠在這里——但丁、米開朗基羅、伽利略、馬基雅維利等。教堂里有寬大的三大殿,從教堂入口到三大殿盡頭,地板全都用舊墓石鋪就而成,窗戶玻璃上繪有彩畫。教堂的圓頂也是由布魯內勒斯基設計的,裝飾有壁畫《圣十字架傳說》。
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建筑,終結了中世紀建筑的那種黑暗的蒙昧,尤其是宗教建筑中千篇一律的哥特式塔尖,而顯得更富有人性味,因此開創(chuàng)了人文建筑的新時代。如今,在佛羅倫薩街頭,隨處都可以品味古老而輝煌的人文建筑,仿佛能聽到那些偉大的建筑師在述說著他們與這座古城千絲萬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