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言
摘 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視,而任務教學法是一種以達到實際目標的教學方式。任務的設計與生活息息相關,只有將課堂內容與實際結合起來,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學生理解、消化知識內容,從更深層次上去挖掘知識。英語作為國際上通用的語言,對于它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任務教學法正是幫助教師教學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關鍵詞:任務教學法;高中英語;課堂教學
一、任務教學法的含義
任務教學法是在教學活動中以任務組織教學的一種方法,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制定參與、體驗、交流、互動的任務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習者的自我認知能力,在實踐中學習,將所學運用于實踐,以求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
任務教學法從20世紀80年代萌芽,逐漸發(fā)展起來,是廣大專家學者所認可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實一種具有目的性的教學,跟生活中有目標地去做某一件事情是同一個意思。也就是說它具有明確的目標以完成相應的任務。任務教學法在進行任務設計時所取用的材料必須是來源于真實生活,貼近實際的。只有創(chuàng)造真實的環(huán)境,學生才能將這些語言知識融入實際生活,解決實際問題。
二、高中英語課堂運用任務教學法的作用
1.提升學生對于語言的運用能力。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與人溝通交流,任務教學法的目的就是將英語的語言技能和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以解決傳統(tǒng)教學的“啞巴式”英語,這樣的方式還能鍛煉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以及培養(yǎng)綜合素質。以《好朋友》這篇課文為例,讓學生試著用英語進行朋友之間的交流。首先依照課文指定幾個角色,給學生設定情境任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發(fā)揮,更改內容。
指定“我,John,Ann”三個角色。John:Im 15 years old and I love football. I also like reading, especially stories about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約翰:我今年15歲,我喜歡足球,喜歡讀書,尤其是喜歡關于其他國家的人的書。這句是課本的原文,當選定學生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更改里面的內容。例如:John:Im 15 years old and I like running. I like traveling because I want to know the world outside.約翰:我今年15歲,我喜歡跑步,我喜歡旅游,因為我想了解外面的世界。I dont like running because I think its boring,but I like to travel because I think it is a challenge. 我不喜歡跑步,因為我覺得很枯燥,但是我喜歡旅游,因為我覺得這是一種挑戰(zhàn)。Ann:Hi, Im Ann. Im very glad to become friends with you. I am a girl. I don't like running and travel, because I will feel very tired. But I like music very much, because I feel very comfy when listening to music. 安妮:你們好,我是安妮。我是一個女孩,我不喜歡跑步和旅行,因為我會覺得很累。但是我非常熱愛音樂,因為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我會覺得很輕松。
學生在對這篇課文進行相互對話時,根據自己的喜愛更改課本上的內容,加入一些自己的元素,運用一些所學的字詞和語句的表達進行對話,加深了學生英語口語交流的能力,即使這些只是一些很簡單的語句表達,但是在長期的累積使用過程中會越來越熟悉,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提升學生的應變能力和交際能力。應變能力和交際能力是素質教育所要求培養(yǎng)的能力之一,也是學生以后走向社會所必不可少的能力。任務教學法以開放式教學為主,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活動中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進而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然后大膽地嘗試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
3.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一些特殊的英語課文中涉及一些歷史文化和科學技術,在課堂上這些知識肯定是不能完完全全講述給學生的。這就需要學生利用其他時間對于課文中所涵蓋的其他科目的知識去尋找相對應的答案,故事發(fā)生的背景以及發(fā)展的過程。
任務教學法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任務作為學生學習的導向,將學生自主學習擺在第一位。明確學習目標,給予學生自己思考和學習的時間。開放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自由自在地學習。
參考文獻:
[1]張惠玲,楊立峰.任務型語言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14(24).
[2]朱效芬.淺析任務型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新課程:中學,2014(06).
編輯 喬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