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中學 龐 艷
以讀促寫,以寫帶讀——基于讀寫結合模式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探究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中學 龐 艷
讀寫結合是中國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引導學生將各個感官結合起來,不斷刺激大腦,有效活躍思維。將讀寫結合模式引入高中英語課堂,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方面,在氛圍的推動下,教學可以愉快、順利地進行,為學生提供有趣的學習體驗;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強化其讀寫能力,達到“以讀促寫,以寫帶讀”的目的。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讀寫結合
閱讀和寫作是英語學科的兩大重點,幾乎整個教學就是圍繞這兩項展開的,如何優(yōu)化學生的讀寫能力一直是我們探討的話題。從近兩年的高考來看,雖然閱讀、寫作的分數比例沒有明顯提升,但是穩(wěn)居“寶座”,不可撼動,可見其在語言學科中的重要性。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就要抓住根源,立足課堂,以兩者的結合為出發(fā)點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讀寫模式由來已久,在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下,出現了很多問題。下面筆者就抓住主要矛盾從具體方面進行分析,以此為我們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打好“預防針”,充分發(fā)揮該模式的作用,有效促進學生素質的提升。
1.1 思維混亂
高中英語開展讀寫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要求我們在教學時能借助閱讀促進學生語言輸入,幫助學生有效掌握語篇結構,為寫作奠定基礎。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習慣按部就班地講解,側重于閱讀材料中的個別詞匯、句子、語法,使學生的目標模糊,思維在閱讀、語法中徘徊,最終什么都沒有學會。久而久之,學生在閱讀時就出現了思維紊亂的情況,不能抓住要點。
1.2 忽視寫作
在讀寫教學中,出于課程目標的考量,教師普遍更重視語法和詞匯的練習,想要幫助學生夯實基礎。這一想法沒有錯,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寫作訓練,使得讀寫模式空有理論,不能切實發(fā)揮作用。而且,即使在特定的寫作訓練中,教師又忽視思路、技巧的指導,只限于給學生提供標題和框架,缺乏細致的講解。這就導致學生不能領會文章的思想和寫作的目的,久而久之,就嚴重影響其綜合素質的提升。
1.3 分開授課
閱讀和寫作在語言學科中以不同的形式發(fā)揮作用,但它們的最終目的都是促進學生交流表達。我們應當將兩者的訓練結合在一起,充分發(fā)揮其實際價值,引導學生運用,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相輔相成的效果。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就忽略了這一點,采取分開授課的形式,閱讀訓練時不涉及寫作,寫作訓練時不談閱讀,這樣的分割教學會讓學生產生“閱讀與寫作無關”的錯誤意識,從而不懂得融合學習,導致后期的訓練效果不佳。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結合學情在教學上進行改善,主要圍繞語言輸入、語篇結構分析以及寫作指導方面展開,希望能幫助學生打破傳統(tǒng),在興趣的引領下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教學。
2.1 語言輸入,奠定寫作基礎
閱讀是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是讀寫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不僅能讓學生在文本的探究中獲取信息,為寫作積累素材,還能讓其在知識的累積中開闊視野,拓展見識,有效激發(fā)閱讀興趣,為語言的輸出提供動力。鑒于這一點,我們就要回歸文本,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作用,在保證學生語言輸入的同時,夯實其寫作基礎。
以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3 Unit 6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的reading部分為例,該單元的主題是sunshine for all,通過介紹社會各界需要幫助的人群,鼓勵學生關注特殊群體、同情弱者,體現了人文主義的價值觀。鑒于此,筆者就先從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入手,借奧林匹克的標志引出話題:“Do you know what the logo is for?”學生的思維馬上被激發(fā),逐漸產生閱讀欲望,想要了解相關的知識。這時筆者就提出另一個與他們相關的問題:“Do you know the Olympics held in China?”學生變得很興奮,馬上交流起來。為了促進其閱讀,筆者在其討論的同時引導其回歸文本,進行對比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取了信息,掌握了詞匯、語法要點,還在不斷的對比之中領悟了文本的主題,產生了表達的欲望。
通過這樣的設計,我們在緊扣主題的同時能引導學生有效閱讀,在不斷思考挖掘中積累素材,實現語言的輸入。與此同時,學生在對比閱讀中領會到了文本主題,產生了寫作的欲望,為接下來的寫作訓練做好鋪墊。
2.2 結構分析,開闊寫作思路
讀寫教學,以讀促寫,但是僅有素材是不夠的,學生的寫作要建立在思考之上,否則寫作就成了知識點的鋪陳、語言的堆疊,毫無意義。因此,在完成第一階段的閱讀后,我們不能馬上放手,要帶領學生進一步探究,針對文本結構思路,結合具體內容展開分析,準確把握文章主旨,以此達到開闊學生寫作思路的目的。
比如,還接上文講,在探討完主題內容后,筆者就會借助文中特奧會徽標深化講解,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What is the purpose of it?”“What kinds of events are included?”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就會涉及“give somebody a chance”“be similar to”等相關短語,然后筆者讓學生關注第二段,令其意識到該段在文章中的關鍵作用。此外,筆者也會在表達上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把握一些好句子,以便日后可靈活運用于寫作中,像“It’s fantastic to work as a volunteer.”這個句子就值得學生記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文中尋找類似的結構,為接下來的寫作訓練做好準備。
結束這項任務,學生大致完成了閱讀目標,對文本有了較深的認識,這為其寫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通常,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會忽略這一環(huán)節(jié),認為這是學生自己的內化運用過程,無需指導。這種看法是片面的,因為學生沒有豐富的運用經驗,需要教師的引導,因此,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可或缺。
2.3 加強指導,促進寫作輸出
待學生有了充足的輸入后,就要適時地開展寫作訓練,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促進其學以致用,在實戰(zhàn)中提升自我。出于學生寫作心理的考慮,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訓練主要以仿寫為主,幫助學生針對語篇結構、語言進行及時的鞏固運用。這樣,不僅能降低寫作難度,還能促進學生對寫作技巧的掌握。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有兩個注意點。第一,設計的仿寫任務要難度適中,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第二,所設置的題材要與文本一致,促進學生發(fā)揮,讓其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綜上所述,讀寫結合模式的優(yōu)化是促進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不僅能解決固有問題,幫助學生夯實基礎,還能激發(fā)其閱讀、寫作的熱情,讓其在興趣的驅動下積極融入,主動參與,實現能力的提升,為更深入的語言學習奠定基礎。
馬廣惠,文秋芳. 1999. 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影響因素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4).
余建華. 2001. 影響閱讀理解因素的探討[J]. 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