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陽市第三中學 楊靜靜
放飛異域文化讓課堂更精彩——談高三一輪復習課堂教學設計
安徽省阜陽市第三中學 楊靜靜
高三一輪復習教學經(jīng)常因其復習方法的單一及內(nèi)容的繁多乏味而困擾著一線教師及考生。筆者根據(jù)多年教學經(jīng)驗并結合羅伯特·拉多的對比分析假說、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學理論及克拉申的語言習得理論來探討如何在高三一輪復習教學中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以異域文化閱讀與欣賞為載體,創(chuàng)建快樂課堂、優(yōu)美課堂并最終成就高效學習的課堂教學設計。
高三一輪復習;異域文化閱讀與欣賞;快樂課堂;優(yōu)美課堂;高效學習
目前,高三英語一輪復習教學基本上是以模塊、單元為單位,復習課本中出現(xiàn)的詞、短語、句式及語法等內(nèi)容,并輔以大量的相關練習與測試。不論是使用市場上的一輪復習資料,還是教師自編的學案,無一例外,教與學的重點都是放在語言形式本身的用法記憶與訓練上。學習方式的單調(diào),學習內(nèi)容的繁雜、乏味與枯燥,再加上高考前巨大的心理壓力,使高三學生的英語學習苦不堪言。沒有堅定心志者,無疑會在這樣的學習中掉隊。雖然我們經(jīng)常鼓勵學生,“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是為什么我們不能換個角度來思考?為什么非得走一條險峻崎嶇的路,使多數(shù)學生永遠泯滅英語學習的興趣?為什么不能把英語學習的過程變得快樂,變成享受?
面對當前一輪復習的教學方式,筆者根據(jù)多年的高三英語教學經(jīng)驗,摸索出一套高三一輪復習的教學方法:以話題為中心,利用各種媒體手段,利用中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以欣賞、了解異域文化為目的,以視頻、音頻、文章為載體來復習鞏固英語語言知識,提升英語語言技能。這種做法,帶領學生進入了英語學習的另一個境界。學生關注的不再是語言本身,而是以語言為載體的多姿多彩的另一個世界。在這里,他們可以欣賞語言的美,了解異域的文化與習俗,既開拓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又激發(f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忘卻了學習的壓力,在不知不覺中習得語言。使英語學習變成了一件快樂、自由、令人渴望的事情,讓英語復習課堂變成了快樂的文化之旅。
以模塊、單元為單位,以語言知識用法的分析講解為手段的傳統(tǒng)復習教學,是以美國語言學家羅伯特·拉多在1957年提出的對比分析法為理論依據(jù)的。該理論的語言學基礎是結構主義,對語言進行靜態(tài)分析;它的心理學基礎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遷移理論。然而它的弊端是把語言作為一種封閉的結構系統(tǒng),采用靜態(tài)的形式分析,不分析語言的功能和意義,不研究學生,撇開了學習這個主體,使學習變成純知識的記憶。正如羅杰斯的學習與教育理論所說,這種學習,是無意義的。它不涉及情感,位于個體生活經(jīng)驗之外,是只涉及心智的“頸部以上”發(fā)生的學習,這種學習僅是一種認知的學習,它導致左腦與右腦的分離,導致身與心、情感與理智的分離。
如今,我們在進行課堂改革,強調(diào)以人為本。英語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教學不僅要關注知識與技能,還要關注學習者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然而,盡管我們在改變英語教學的外在教學方式,但對于課堂上教與學的內(nèi)容卻沒做相應的改變。所以,我們只是“換湯不換藥而已”。
真正有意義的學習,應發(fā)自于個體的內(nèi)在需要,遵循機體評價的邏輯,具有個人意義,是完整的人的學習。羅杰斯認為,意義學習主要包括四個要素:第一,學習具有全人投入、個人參與(personal involvement)的性質(zhì),意義學習是左右腦并用的學習,學習者的情感與認知共同投入學習活動,學習過程中重視情感、體驗、信任及機體感受;第二,學習是自我發(fā)起的(selfinitiated),學習者具有內(nèi)在的學習興趣,這種內(nèi)在興趣是最重要的學習動力;第三,學習是滲透性的(pervasive),學習者所學得的,不是固定的、他人授予的客觀知識,而是融入個體情感、體悟的、真切的、全新的意義材料,成為人格結構的一部分,它會使學習者的行為、態(tài)度,乃至個性都會發(fā)生變化;第四,學習是由學習者自我評價的(evaluated by the learner),因為學習者最清楚這種學習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掌握他想要知道的東西,是否明了自己原來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
這種“意義學習”也是符合克拉申的學習與習得理論及情感過濾假說理論的。只有“習得”才能直接促進第二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死暾J為:只有當習得者接觸到“可懂的語言輸入”,即略高于他現(xiàn)有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對意義或?qū)π畔⒌睦斫舛皇菍π问降睦斫鈺r,才能產(chǎn)生習得。理想的輸入材料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1)可理解性。(2)既有趣又有關。(3)非語法程序安排。(4)有足夠的輸入量。要習得新的語言結構,僅僅靠幾個單詞的用法講解、幾道練習題、幾篇短文是不夠的,它需要連續(xù)不斷地有內(nèi)容、有趣味的廣泛英語閱讀和大量的會話才能奏效。
這一系列的教育理論告訴我們,關于英語知識的教與學,單一靜態(tài)語言知識的講解與訓練必定無法達到語言習得的真正目的。提供給學生足量的、有趣的、可理解性材料的輸入,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融合學生的個人情感與體悟的學習才能夠真正開始語言掌握的征程。
3.1 案例
必修1 Unit 3 Travel Journal(旅行日志)
本單元的話題是旅行,要求學生復習有關此話題的常見詞匯、句式和表達法,掌握關于旅行的描述、美好愿望的表達及未來計劃的談論等內(nèi)容。
案例1 傳統(tǒng)一輪復習課堂教學設計(簡案)
Teaching Content:(教學內(nèi)容)
Five words, three phrases and five sentences’usage.(重點單詞、短語、句式的用法)
Teaching Objectives:(教學目的)
By the end of the period,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 Grasp the usage of the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 including five words, three phrases and five sentences.(掌握重點單詞、短語、句式的用法)
2.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to do the relevant exercises.(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練習)
3. Read and understand the meanings of the passages about travelling.(能讀懂與旅行有關的文章)
Teaching Procedures:(教學步驟)
Step One: The students present the answers to the exercises in this unit.(學生展示習題答案)
Step Two: Discuss the answers with the group members and then correct the mistakes.(小組討論與糾錯)
Step Three: The teacher stresses the detailed usage of the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 of this unit and give students relevant examples to analyze.
(教師點評和分析重點單詞與短語的用法)
Step Four: Ask students to try their best to memorize the language points.(瘋狂背誦語言點)
Step Five: Ask students to do the relevant exercises to check whether they have mastered the usage of the language points.(訓練檢測與反饋)
Step Six: Homework(布置作業(yè)): Recite and dictate the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背誦默寫知識點與句型)
案例2 快樂課堂教學設計(簡案)
Teaching Content:(教學內(nèi)容)
1. Get to learn and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travelling.(了解討論旅行的意義)
2. Appreciate an English short video about travelling.(英語原聲旅游視頻欣賞)
3. The usage of the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 to express wishes, opinions and future plans.(表達愿望、觀點與計劃的相關語言知識的用法)
4. Two passages about travelling.(閱讀與旅行有關的兩篇文章)
Teaching Objectives:(教學目的)
By the end of the period,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 Grasp the usage of the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 to express wishes, opinions and future plans.(掌握表達愿望、觀點與計劃的相關語言知識的用法)
2. Talk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ravelling.(學會談論旅行的意義)
3.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language and nature through reading.(通過閱讀欣賞英語語言和大自然的美)
4. Ge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world and develop the love of life.(更多了解外部世界,培養(yǎng)對生活的熱愛)
Teaching Procedures:(教學步驟)
Step One: Appreciate a short video about travelling.(英語原聲視頻欣賞)
Step Two: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travelling in groups and present your opinion.(討論旅游的意義并口頭展示)
Step Three: Read the passages.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language. Consider the significance of travelling the author presents. Share your opinions with your group member.(閱讀文章,欣賞語言的美及感受作者的觀點,并和組員分享個人觀點)
Step Four: Discussion and Presentation:(討論交流與展示)
1. Do you have any difficulties in language while reading? What are they?(閱讀時有語言障礙嗎?是什么障礙?)
2. Talk about what you learn from the passag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ravelling.(談一談閱讀心得及旅行的意義。)
3. If you have a chance to travel,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alk about your future travelling plan with your partner.(如果你有機會,你希望到世界的哪個地方去旅游?你的旅行計劃是什么?)
Step Five: Homework(家庭作業(yè))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s as your homework to get to know the world outside. Underline the useful expressions and try to use them in your composition. Write down your future travelling plan.(欣賞美文,了解世界,勾畫出好詞好句并運用到你的作文里,寫下你的旅行計劃)
3.2 對比與分析
通過兩個教學設計的對比,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兩種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指向的截然不同。傳統(tǒng)的一輪復習課堂旨在學習操練語言本體的形式,以應對即將到來的高考。雖然我們的課堂不再是教師“滿堂灌”,學生的活動明顯增多,但因為學習的內(nèi)容不變——仍然是靜態(tài)的語言符號,學習的主要方式不變——仍然是被動的記憶、操練,沒有學習者個人情感的參與和感悟,沒有新知識的生成,所以學習的效果仍然沒有起色。如果記憶的詞匯量再增多,無疑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心理負擔。焦慮的狀態(tài)下又能記住多少?再者,學習內(nèi)容的孤立性——沒有語境的詞匯、句法的學習,使學生在短暫的強化記憶以后,迅速忘卻。急功近利的做法最終只會導致英語學習的低效。
而案例二的教學設計卻是從聲音、圖像、文字、閱讀、思考、討論、展示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角度全方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習的熱情。它把語言知識的運用糅合進聽力視頻與閱讀文章中。讓學生在聽和讀的過程中感受語言的使用;在思考、討論和展示的環(huán)節(jié)中加以運用。因為對談論的話題感興趣所以閱讀,因為想要探索新知、了解世界所以閱讀;因為思考,因為有所感悟所以交流;因為想要表達所以暢所欲言。這樣的學習過程滿足了學習者的知識需求、情感需要及自我評價、自我發(fā)展的定位,它無疑符合了羅杰斯“意義學習”的理念和克拉申“情感過濾假說”理論。這樣的學習氛圍是輕松的,學習效果是強大的,學生記住的不僅是語言知識,還有附帶于知識上的情感與感悟。
每個中學生都會天生擁有強烈的好奇心。調(diào)動他們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圍繞一個主題去思考、去參與、去交流、去體驗。在欣賞、感悟中升華,在潛移默化中習得語言,發(fā)展技能。這一切應是新時期英語課堂教學的宗旨。我們需要做的,只不過是設計一下教學內(nèi)容,改變一下教學手段而已。
當然,快樂課堂的教學設計對教師的備課要求無疑是很高的。因為,目前所有的英語一輪復習資料的編排基本全是以語言知識的講解為主,沒有以話題閱讀文章為系列的教材。如果想要讓學生體驗快樂的英語學習,在異域文化中暢游,又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那么教師就必須要花費更多的心血,利用網(wǎng)絡資源和手頭上的復習材料去重新組合、構建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相比拿起一本一輪復習資料就可瀟灑一節(jié)課的做法,辛辛苦苦下載視頻、時文、美文的做法無疑會讓很多教師畏而卻步。
然而,語言,原本就是文化的載體。語言不應該被教成孤立的靜止的語言符號。它應該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它應該是打開世界的一扇窗,能夠讓學生領略外面的精彩;它應該是一座橋梁,連著東、西方的思想。一支歌,一首詩,一篇文章,都能呈現(xiàn)出語言的美!帶著學生去領略,去欣賞,去對比文化的差異,這樣的過程該是怎樣的一種享受! 聽一段電影原聲對白,看一節(jié)英文原聲視頻,學一學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唱一唱吞音含字的英文歌曲,那又是一種怎樣的快樂!而在這樣的快樂中又能讓學生不知不覺地習得語言,這樣的樂事,我們?yōu)槭裁床蛔瞿兀?/p>
讓我們多花一些心血把孩子們從苦不堪言的外語學習中拉出來吧!變一變教學方式,帶他們體會語言的美!讀一讀優(yōu)美的文章,感受一下異域的風采!通過語言的學習,讓我們一起了解這個精彩的世界,讓我們的英語課堂永遠充滿歡樂!
吳婧. 2000.“對比分析假說”綜述[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