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蔚英
(福建省沙縣虬江街道農業(yè)服務中心 365500)
?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及思考
——以沙縣虬江街道金泉村和水南村為例
蔡蔚英
(福建省沙縣虬江街道農業(yè)服務中心365500)
摘要:總結沙縣虬江街道金泉村和水南村自發(fā)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情況,并針對工作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提出改進的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
福建省沙縣虬江街道金泉村和水南村屬于沙縣城中村。近年來,隨著三明生態(tài)新城園區(qū)、沙縣金古工業(yè)園區(qū)、向莆鐵路沙縣段、南三龍鐵路沙縣段、三明北站等開發(fā)建設項目的推進,沙縣城區(qū)不斷拓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在為金泉村和水南村帶來千載難逢發(fā)展機遇的同時,也凸顯了原村集體管理模式和經濟分配方式的種種弊端。特別是村里人口回遷現(xiàn)象突出,戶口該遷出的不遷出,造成村民待遇難分配,并且還引發(fā)一些矛盾糾紛,擾亂了正常工作秩序,不利于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為了創(chuàng)新農村管理服務方式,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金泉村于2010年11月、水南村于2012年12月先后自發(fā)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本文總結金泉村和水南村自發(fā)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情況,并分析工作中出現(xiàn)的一些矛盾和問題。
1改制程序
1.1成立機構,加強領導
為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金泉村于2010年11月、水南村于2012年12月分別成立了以村黨支部書記為組長,村委會主任為副組長,其他村兩委干部、理財小組成員、村部分老干部等人員共同組成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改制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抽調相關人員籌備這項工作,研究起草《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工作方案》等文件,抓好改制日常工作。
1.2宣傳發(fā)動,統(tǒng)一思想
組織村干部、村改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深入到村民小組召開戶代表會議,并印發(fā)《村成立股份合作社問答》等宣傳材料分發(fā)到各家各戶,答疑解惑,做到全村家喻戶曉、老少皆知,以此統(tǒng)一廣大村民思想認識。
1.3參觀取經,形成共識
2011年上半年,金泉村組織村干部和村民小組長到廈門市、三明市(農村)社區(qū)參觀考察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做法,通過實地考察,認真聽取工作介紹,在學習經驗的同時,對本村的工作形成共識。水南村組織村干部到多地調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調研后及時向大家宣傳,統(tǒng)一村干部的思想,明確工作思路。
1.4組織人員起草文件
組織人員起草《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章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股東身份確定和股權設置分配辦法》等文件,專門召集村兩委會、村民代表召開專題大會討論研究,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同時還將這兩份文本印發(fā)到各家各戶,讓村民認真翻閱并提出寶貴意見,通過不斷征求意見和修改完善,得到全村民眾認可。
1.5村民投票,表決通過
歐盟推出的國際稅收信息交換不合作稅收管轄區(qū)的黑名單制度在歐盟成員國內部有較強的約束力,但其畢竟不是法律,其成效有待實踐檢驗。
依照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第15、16條款之規(guī)定,金泉村于2011年12月28日舉行成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投票表決大會,全村18周歲以上村民,共計937人參加投票表決,獲得贊成票749張,贊成票率達79.93%,通過金泉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決定。水南村于2013年9月25日舉行成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投票表決大會,采取戶代表簽名辦法進行投票表決,即不論是否同意成立,戶代表都必須在表決票上簽名“同意”或“不同意”或“棄權”,并在投票單簽上戶代表姓名。全村參加投票的戶代表共有565戶,占全村戶代表總數的97.25%;投同意票的有405戶,占參加本次投票戶數的71.68%,贊成率超過2/3,通過了水南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決定。
1.6做好報批有關工作
金泉村和水南村經過村民投票表決同意成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后,及時向虬江街道辦、縣農業(yè)局等相關部門做好成立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備案和報批工作。
2主要做法
2.1將現(xiàn)有“村經濟合作管理委員會”更名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
將村集體資產劃分為經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公益性資產三大類。對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在保留村集體股份所占比例30%后,剩余70%的村集體資產拆股量化到人,并劃歸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獨立核算。公益性資產劃歸村委會管理,村委會同時持有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集體股份。
2.2股權設置
金泉村和水南村的股權分配改設為“人口股”,即1人1股,獨生子女戶、二女結扎戶獎勵1股。不設置“農齡股”,因為金泉村社員從年滿55歲起、水南村社員從年滿50歲起,開始享受村里每月發(fā)給一定數額的養(yǎng)老金,相當于“農齡股”的福利待遇。若再設置“農齡股”,應取消養(yǎng)老金待遇,這樣才公平合理。由于擔心取消養(yǎng)老金待遇,變化太大,特別是已經領取每月養(yǎng)老金的社員難以接受。因而只設置“人口股”。另外金泉村和水南村還設置了社員“投資股”,由社員根據自己的意愿,以現(xiàn)金投資方式入股本社經營性建設項目,項目投資盈虧按所持投資股份分配收益和承擔風險。
金泉村為減少改制遇到的矛盾和阻力,以改制易被農民群眾接受為目的,對社員股權實行動態(tài)管理,每年底股權變動一次,出生、遷入的人口享有個人股份,死亡、遷出的人口取消個人股份。水南村對社員股權采取靜態(tài)管理,從2015年3月31日改制基準日時點開始,出生、遷入的人口不享有個人股份,死亡、遷出的人口不免除個人股份,固定個人股權。享有入社資格的社員每人應交600元入社資金。個人股權可依法繼承,可在本村內部轉讓,但不得退股提現(xiàn)。
2.4成員資格界定
金泉村和水南村以村民是否有改制村戶口、承包過村集體耕地為基本前提,以“權益與義務對等,權益享有不重復,男女權益平等,尊重歷史不排外”,以及“尊重習俗,照顧現(xiàn)實,公平合理”為基本原則。對爭議較大和情況特殊的人員,凡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明確規(guī)定的,按相關規(guī)定界定;沒有相關規(guī)定的未盡事宜,由村改制工作領導小組和村兩委干部討論研究后,提交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戶代表會議投票表決決定。
2.5組織機構設置
金泉村和水南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設立社員(代表)會議、理事會、監(jiān)事會、民主理財小組。理事會成員由村委會委員兼任,理事會主任由村主任兼任,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法人。監(jiān)事會成員由村黨支部委員兼任,村黨支部書記兼任監(jiān)事會主任。社員大會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18周歲及以上成員組成,是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決策機構。社員代表大會代表由村民代表兼任,行使社員大會委托的職能。民主理財小組由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成員兼任,組長由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主任兼任。以上各成員、主任、代表、組長隨村級組織換屆自然換屆,不另行選舉。
2.6資產運營管理
產權制度改革后,金泉村和水南村按照預先設計的制度,村委會行使行政和公益事業(yè)職能。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行使經濟管理職能,參與市場競爭,可選擇承包、租賃、招標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集體資產等方式進入市場,發(fā)展經濟。財務管理接受街道和縣農業(yè)局的指導和監(jiān)督,繼續(xù)實行現(xiàn)行的“村賬鄉(xiāng)管”。股份分紅在有凈收益的前提下,先提取不少于20%的公積公益金,再提取社員養(yǎng)老金、村委會正常運轉經費等其他提留,之后再進行紅利分配。
3問題與思考
3.1股權管理問題
金泉村和水南村由于是自發(fā)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特別是水南村股權采取靜態(tài)管理方式,社員入社資格界定問題是村民關注的重點,也是矛盾糾紛的焦點。由于對水南村“人口股”享受對象界定問題采取村改制工作領導小組和村兩委干部研究討論,然后再提交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戶代表會議表決通過,引發(fā)出嫁女、離婚女等人員經常上訪,不利于農村社會穩(wěn)定,增加了政府維穩(wěn)成本。
3.2股權動態(tài)管理或靜態(tài)管理的優(yōu)缺點
金泉村股權實行動態(tài)管理方式,其優(yōu)點是:拓寬了改制條件和改制范圍;改制阻力、矛盾與糾紛顯著減少,有利于解決新出生和新遷入人口的股權問題,村民利益沒有受到損害,容易被村民群從所接受,有利于改制順利推進。缺點是:股權一年一調整,若遇到出嫁女等不主動將戶口遷出的,要取消其股權,容易引發(fā)矛盾糾紛。水南村股權實行靜態(tài)管理方式,其優(yōu)點是:股權固化,有利于人口與戶口相分離,解決了社員將戶口遷出改制村的種種顧慮。缺點是:改制時阻力、矛盾與糾紛較大。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出生和新遷入的人員由于沒有股權,容易造成這些人不滿,引發(fā)社會矛盾?;谝陨锨闆r,改制村是采取股權動態(tài)管理方式還是靜態(tài)管理方式,應尊重改制村民意見,由村民決定。但村改居時,以實行股權靜態(tài)管理為宜。
3.3注冊登記問題
由于國家至今沒有對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組織進行專門立法,因而金泉村和水南村在法人登記、法人代碼登記、銀行開戶、貸款等問題上無法可依、無章可循,至今還無法辦理注冊登記手續(xù),只能沿用村經濟合作社印章,名不正、言不順,影響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正常運作。建議上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注冊登記相關文件,以便于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正常運作。
3.4加強政府引導
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是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一種新的組織形式,是適應城市化需要而產生的一項重大制度創(chuàng)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積極發(fā)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的改革任務。2014年中央審議通過了有關改革試點方案。筆者認為,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不應由改制村自發(fā)開展,而應該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出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性文件,并派由縣、鄉(xiāng)鎮(zhèn)(街道)組成的工作隊到改制村指導工作,這樣有利于化解改制村的矛盾糾紛,維護農村社會穩(wěn)定,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順利完成。
(責任編輯:黃金澤)
收稿日期:2015-11-27
作者簡介:蔡蔚英,女,1971年生,經濟師。
DOI:10.13651/j.cnki.fjnykj.2016.01.028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property rights system reform on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With Jinquan and Shuinan villages, Qiujiang Sub-district, Sha County as examples
CAI Wei-ying
(QiujiangSub-districtAgricultureServiceCenterofShaCounty,FujianProvince365500)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situations of property rights system reform on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 Jinquan and Shuinan Villages, Qiujiang Sub-district, Sha County. Aimed at existing problems, some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s:Village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rights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