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乃歆
“天才,瘋子,一念之間,一線之隔”,天資聰穎、桀驁不馴的“南海十三郎”年輕時曾紅極一時,而年老時卻淪落到瘋癲潦倒的境地。別人說“南海十三郎”是癡人,二十多年前的謝君豪也曾為這位大師的坎坷遭遇抱不平,而在今天的謝君豪眼中,“南海十三郎”的一生是修行的一生?!八顖?zhí)著的不是他的才情,不是他的戲,也不是他的愛人,而是他自己的傲氣。一開始他很執(zhí)著,后來他在學(xué)習(xí)怎樣放下。”謝君豪解釋道。
香港經(jīng)典舞臺劇《南海十三郎》受邀參加“天橋·華人春天藝術(shù)節(jié)”,將于4月15日、16日登陸北京天橋藝術(shù)中心。3月27日,在劇中飾演“南海十三郎”的謝君豪空降北京,講述了自己在二十余年之間飾演“南海十三郎”的感悟與體會。
由杜國威編劇、高志森執(zhí)導(dǎo)的舞臺劇《南海十三郎》首演于1993年,講述了粵劇著名編劇江譽(yù)镠的傳奇一生。憑借“南海十三郎”一角,謝君豪迅速走紅,并在1997年因同名電影奪得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演員。
在這次北京站的《南海十三郎》中,謝君豪將與香港“舞臺劇皇后”焦媛在時隔十四年之后再次同臺,而當(dāng)年飾演“南海十三郎”情人一角的焦媛這次將以當(dāng)紅影星“梅仙”的形象全新亮相。
當(dāng)被問及反復(fù)演出同一個角色是否會讓他產(chǎn)生疲倦感時,謝君豪表示:“隨著我的成長,這個角色不會只是重復(fù)。只要我把自己在不同時期的思考放在這個角色里,我就不會厭倦這個戲?!倍@正是二十多年后《南海十三郎》依舊深深地吸引著謝君豪的原因。
Q&A
Q:你是怎么喜歡上舞臺表演這一行的?
A:這是一個陰差陽錯的機(jī)會。我在中學(xué)最后一年才開始接觸戲劇,因為之前我一直是個挺害羞的人,而且那時候我感覺演話劇裝模作樣的,挺土的。當(dāng)年學(xué)校里有一個戲劇比賽,班里要選代表去排戲,沒人愿意去,結(jié)果大家投票選定了我,因為那時候我在班里算是樣貌比較端正的。那出戲是曹禺先生的《雷雨》,很經(jīng)典,但我演得很不情愿。而且演到感情戲的時候,我一抓四鳳的手,臺下就笑,搞得我很郁悶。開始演的時候我確實沒什么興趣,但后來在一次排練中我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了。那次我們在公園里排練,我和演繁漪的演員對詞,那是一場吵架的戲,兩個人很大聲地喊過來喊過去,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愉快感。那之后我就喜歡上話劇了。
Q:第一次演出《南海十三郎》和現(xiàn)在演出有什么不同?
A:第一次演這個戲的時候,我還算是一塊“鮮肉”。那時我覺得這個人物有幾個特點:傲氣、傲慢、才情、執(zhí)著,我就抓住這幾個點去演?,F(xiàn)在我把南海十三郎的一生看作是他修行的過程,他一開始對粵劇很執(zhí)著,后來把執(zhí)著和傲慢一點一點地放下。
Q:《南海十三郎》體現(xiàn)了哪些廣東文化?
A:那可多了,先說三樣。第一,廣東菜,尤其是老的廣東菜,最有名的是太史蛇羹。但是我在排戲的過程中只是“光說不練”,并沒有吃到這些美食。第二個是粵語,劇里面甚至有一些老的廣東話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人再說了,我們當(dāng)初演的時候還要特意去學(xué)、去研究。第三個是粵劇,因為“南海十三郎”就是粵劇大師,所以粵劇元素在這個劇里也有很多運用。
Q:《南海十三郎》演出過這么多次,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場?
A:有一次演出前我拉肚子,這可慘了,因為這個戲除了前面小孩子讀書的部分,后面都是我演的,沒有下場休息的時候。導(dǎo)演就把一個醫(yī)生找到后臺,醫(yī)生在我大腿上打了一針。打完針之后肚子真的好了,但是腿疼得沒力氣,連架子都爬不上去。而且打針之后人還迷糊,演到一半的時候,我連對手都看不清了,只能看見一個晃來晃去的影子。最后謝幕的時候,我都站不起來了。演出之后我連妝都沒卸,直接躺在車上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