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妙娟
?
淺談李清照詞作中的情感表現(xiàn)
◎候妙娟
摘要:李清照是我國宋代一位著名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李清照一生經(jīng)歷起伏跌宕,從繁華走向落寞。經(jīng)歷了北宋末的表面繁華,實則危機四伏,動蕩不安。到南宋初年,社會整體環(huán)境趨于穩(wěn)定。朝代的更迭影響了文人士大夫的心態(tài),這些因素在總體上都影響了他們的作品。在現(xiàn)實生活中,她從優(yōu)裕走向苦難,使得她釀就了一顆千回百折的詞新和詞意。這些在她的詞的風格和內(nèi)容上都有強烈的體現(xiàn)。她的詞作中強調(diào)自我情感的表現(xiàn),有表現(xiàn)爛漫天真的,也有表現(xiàn)離愁別緒的,同樣有抒發(fā)民族愛國之情的作品。今天,重溫李清照筆下的作品,依然覺得她情懷與眾不同,人格魅力光彩照人,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宋代詞壇上,乃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熠熠生輝。
關鍵詞:李清照 離愁 愛國之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濟南章丘(今山東濟南)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的一生經(jīng)歷起伏跌宕,從繁華走向落寞。經(jīng)歷了北宋末的表面繁華,實則危機四伏,動蕩不安。到南宋初年,政局的破裂到建立,社會整體環(huán)境由動蕩到穩(wěn)定。她的詞作也由于這些經(jīng)歷而發(fā)生了改變。她的詩詞,在我國文學史上,尤其是在詞的創(chuàng)作領域內(nèi)占有重要地位,留下的作品雖然不多,但其感情世界里既有表現(xiàn)在詞里的“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少女般的羞澀和天真,又有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喪夫之痛和流亡之苦,但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在詞中表現(xiàn)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愛國主義的激情和豪邁。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李清照18歲,與時年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趙明誠也出自仕宦之家。當時李清照之父做禮部員外郎,趙明誠之父做吏部侍郎,均為朝廷高級官吏。兩人婚后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品古籍、賞詩畫、玩金石,這些帶給他們特殊的精神文化上的享受,使得他們忘記了紛雜的生活。由于夫妻二人有著相同的趣味和愛好,精神生活的和諧,使她沉醉在一種無盡的幸福里。這也是李清照前期作品所產(chǎn)生的基礎。然而時代的災難以及個人生活的不幸,使得她晚期作品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都備受影響。她生活在南北宋過渡期,金人的入侵,使北宋的江山破裂,政權和文化南渡,這些政治上的變化,直接破壞了她的平靜安寧的生活。朝廷黨爭,政局動亂,在逃難中,她和丈夫苦心收集的萬余件書畫文物也在逐漸散失。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趙明誠竟于卒于建康。這一系列強烈的情感沖擊著她,但這些情感并未將她打倒。她從孤獨、凄楚的感情中解脫出來,詩詞的創(chuàng)作表達基調(diào)體現(xiàn)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現(xiàn)在,筆者從以下三個不同的方面來分析她詞作中的情感體現(xiàn)。
(一)少女時代的作品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散文家,史載其母于氏也“善屬文”。家庭濃厚的文化氛圍無形地影響著她,加之她天資聰穎,稟賦過人,才華出眾,博聞強記,這些都為她日后作詞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另外,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養(yǎng)成她性格開朗,才華在少年時期便嶄露出來。我們從她少年時代的作品可以看出來: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唇》)
這首詞的在上片用“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描繪出一個身軀嬌小、額間鬢角掛滿細小的汗珠、輕衣透出香汗剛跳下秋千的如花般的少女天真爛漫、憨態(tài)可掬的嬌美形象。接著,作者筆鋒一轉(zhuǎn),使靜謐的詞境風吹浪起,寫少女發(fā)現(xiàn)有客人來,她匆忙地也沒顧上穿鞋子,害羞地著急跑,跑的時候,頭上的金釵都滑落了,也顧不上拾起。她害羞地跑到了門邊,卻沒有照常理立刻躲進屋里去,而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把封建時期深閨少女的心理和行動直白地表露了出來,也就是把在封建禮教束縛下遵守的所謂“禮”的心理和行動逼真地摹寫出來了。微妙而細膩,但卻打動人。整首詞,寥寥四十一個字,但卻把一個天真活潑的少女開心地蕩秋千,到汗水濕透衣襟,跳下秋千慵懶地休息時,看到心愛的人來了,一臉嬌羞地跑掉,想看卻又怕看,純真爛漫,卻有幾分矜持的少女情懷描寫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使人不由得對主人公產(chǎn)生憐愛。
我們再來看她的《浣溪紗》:“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這首詞也同樣是她早年的作品,全作以白描手法,描繪了熏香、花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事物,借以通過它們抒發(fā)出她愛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寫少女春睡初醒的情景,用倒敘的方式,前邊兩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見所感?!暗帯毙稳莩龃汗鉅N爛春風和煦。寒食節(jié)正值夏歷三月初,也正是春光極盛之時。在熏爐中燃著沉水香,輕煙裊繞,描寫出閨房中的幽靜溫暖。這幾句寫出了春光的宜人,春閨的美好。
下片寫少女的心曲。詞中表達寒食節(jié)已到,但卻為什么不見燕子飛來?女伴們斗草嬉戲,情景歡暢。江梅花期都已過了,但楊柳卻正又飄花。這里描繪出少女眼中的所見、心中所感的種種景致,說明春事已經(jīng)過半,表現(xiàn)出此時少女的春閨寂寞凌亂的情懷,并表達出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后幾句對仗工整,動靜結合,把細微的心理活動表現(xiàn)得生動至極。
整個首詞以物寫人,以景寫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態(tài)和內(nèi)心世界寫得活靈活現(xiàn),有“無我之境”的妙趣。
(二)婚后的作品
李清照18歲時與趙明誠結婚,由于二人有著相同的趣味和愛好,經(jīng)常一起詩詞歌賦,整理古籍,搜集書畫和研賞金石珍品,他們沉浸在藝術世界里,并享受這樣的幸福。她沉醉于這樣的幸福,并把這種情感融匯進了她的詩篇中,《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一詞就是代表,文中用活潑、簡明的語言描寫了一位少婦動人嬌羞的形態(tài),隨著丈夫出仕,離別的情緒也逐漸多了起來。
(一)與丈夫離別后的作品
雖然趙明誠和李清照夫婦皆為官家子女,但是因為家族并非富貴之家,兩家也都生活節(jié)儉,因此婚后趙明誠在太學讀書,也僅是初一、十五請假回家與妻子團聚,團聚期間兩人共同研究遠古碑文,共同沐浴在文化藝術之中,感情也愈加深厚,然而兩人聚少離多,長此以往,李清照的離別之情便隨之而出。
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边@首詞通過描寫荷花殘落、竹席冰冷、一葉孤舟、一行大雁、一輪明月、一地落花這些景物來抒發(fā)詞人孤獨閑愁、寂寞離別之苦,熱情大方,直言不諱。由此我們也看到了一位少婦思念丈夫的真實感受,離愁反復纏綿揮之不去,衷腸難訴,欲語還休,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整首詞以清新的筆調(diào)、細膩的風格,給生冷的景物注入了濃厚的情感,雖是寫景亦是抒情,情景融合,耐人細細尋味。從這首詞中我們也感受到趙明誠李清照夫婦深厚的感情,這也為后期丈夫病逝后的離殤之苦種下伏筆。
又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痹~人用濃睡、殘酒描寫出了時間和心理的變化,又以卷簾道出天已亮,道出了整首詞的場景。與卷簾侍女的對話婉轉(zhuǎn)地表達了詞人傷春惜春、惜花憐花之情。整首詞沒有一個愁字,但是讓讀者從中體會到了離愁之情。尤其是綠、肥、紅、瘦本是普普通通四個字,但是詞人將其組合后形象生動地表達出春天漸漸消逝,盛夏緩緩而來,同時也流露出其內(nèi)心的苦悶之情,感嘆紅顏易老、青春易逝。整篇詞篇幅雖然短小,但讀起來意味深長,借景抒情,清新靈巧,也體現(xiàn)出了詞人藝術功底的深厚。
李清照無論思想還是才情上都應該得到更大的發(fā)展,但由于封建社會的約束,使她整日無所事事,僅有的樂趣便是與丈夫研究碑文,閱讀典籍,欣賞畫作,而政治斗爭以及家庭困頓使她的詞作充滿了惆悵聊賴之情,這些情感看似有關情愛的苦悶,但也反映出那個時代以及基層的婦女的精神、情感世界。
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宋徽宗和宋欽宗被抓,北宋朝廷坍塌,史稱靖康之變。趙明誠李清照夫婦不得不南下流亡,面對戰(zhàn)爭帶來的慘劇,也激起了詞人的愛國之情。建炎三年,趙明誠被任命為湖州知州,獨自前去建康奉召,這對夫妻不得不再次分離,在獨自流亡的路上,李清照感于時局與背井離鄉(xiāng)以及思念丈夫之苦,寫下了《行香子》:“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v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星橋鵲駕,經(jīng)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這首詞,詞人將幻境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正值七夕,天上的牛郎織女且能相逢,然而他與相愛的丈夫卻要忍痛分離,滿目凄涼孤寂,以至于都能感覺到蟋蟀的叫聲將梧桐樹葉都震落下去。濃濃的離愁以及對時局的感傷相交融,更加使這首詞凄婉動人。
(二)丈夫病逝的作品
然而對于李清照而言,更加不幸的是在流亡途中丈夫上任湖州知州途中染疾,卒于建康,自此李清照陷入失去摯愛以及痛失家園的悲痛之中。她在給丈夫的祭文中寫到:“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誠自墮,憐杞女之悲深?!睆拇怂闵钕萜嗫喟С畹木秤?,一直到她去世。
丈夫病逝,李清照獨自顛沛流離到杭州,喪夫之痛加之逃亡的艱辛給了她無盡的折磨,也使詞人陷入走投無路的境地。孤苦無奈之下,李清照再嫁給了張汝舟,然而張汝舟僅僅覬覦李清照的一些收藏,婚后發(fā)現(xiàn)李清照并無太多財物之后便對其百般欺凌,李清照忍無可忍,便告官要求離婚,然而宋朝女子告夫要判處三年徒刑,因此李清照身陷囹圄,好在在親友的相助之下使其很快擺脫了牢獄之災。在經(jīng)歷了這些磨難之后,她寫下了《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最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被后人稱為傳世之作。整首詞看似賦秋實則賦愁,充滿了深深的愁、無盡的愁,愁的不再是早期的閨中生活之淡淡哀愁,夫妻離別的怨愁,而是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丈夫病逝、碑文書畫盡失后自己飽經(jīng)流亡后深入肺腑的哀愁,詞人抒發(fā)了自己的無助、寂寞與凄涼,也表達了自己深沉的愛國之情。
李清照前期的詞作多以描述閨中生活以及夫妻離別的苦悶情緒,題材多以描寫自然風光和離別思想,表現(xiàn)出了對愛情的真誠,對個性自由的渴望。而后期的詞作主要表達了對時事的感傷,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詞人凄苦生活中濃濃的孤獨、惆悵與哀愁。
《漱玉集》中風格較為獨特的《漁家傲》就出自詞人流亡時期:“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p>
整首詞磅礴豪邁,與詞人以往婉約風格明顯不同,有豪放派的風格。詞首描寫了海天一色的壯闊圖景,巧妙地用接、連、轉(zhuǎn)、舞這幾個動詞描繪出了天、云、霧、星、河、千帆的壯麗,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又通過與天神的問答揭露了現(xiàn)實社會政治腐朽,對朝廷的失望,也描繪出詞人心中理想的世界以及對美好的向往。
總的來說,李清照詞作前期主要描寫自己的閨中生活和情感思想,題材多為描寫自然風光和與丈夫的離愁別緒,敢于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情感。后期的詞作主要是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的流亡生活后對過往生活的懷念之情,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以及長期孤苦生活中濃濃的哀愁與惆悵。無論前期還是后期詞作,我們都能體驗到詞人強烈真摯的情感,通過她的詞作不僅看到了一位封建社會女性的天真與離愁,更讓我們感受到了她深深的愛國情懷,看到了斗志昂揚、永不低頭的中華民族氣概。
參考文獻:
[1]唐圭璋. 李清照詞鑒賞[M].濟南:齊魯書社,1986.
[2]李素平.從李清照的風雨人生看其詞的風雨意象[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5(06).
(責任編輯 王芳)
作者簡介:(候妙娟,女,碩士研究生,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師培訓部,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教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