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生
?
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形
——以書法為核心,構建和諧而豐富的校園生化生態(tài)
李維生
【摘要】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一方面,書法教育是建湖二小校園哲學的一種必然,其連續(xù)多年的不斷發(fā)展與超越,得益于校園哲學支持下的書法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另一方面,書法教育的發(fā)展也繁榮并豐富著校園文化,提升著校園哲學。在這樣一個優(yōu)良的校園文化生態(tài)中,書法正不斷彰顯著其核心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文化;哲學;書法;核心
著名學者熊秉明認為:“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哲學,中國哲學的核心是書法,即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苯ê嵭v經(jīng)20多年的發(fā)展,逐步建構了個性鮮明的校園文化,孕育了獨具特色的校園哲學,而其核心也是書法。學校的發(fā)展歷程似乎為前述論斷作了一個生動的詮釋,恰恰也是建湖二小人在學校發(fā)展上的一種精神自覺使然。
中國哲學是超世間也是即世間的,既追求理論上的圓融,也追求經(jīng)世與致用。建湖二小從一所名不見經(jīng)傳的村級小學發(fā)展而來,逐步形成今天這樣一個擁有兩個校區(qū)和一所幼兒園,300多名教職工、7000多名學生和幼兒的教育集團,辦學水平和聲譽更是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這的確是一個辦學奇跡。當我們由表及里地追溯其校園哲學時,也許很難用一個非常準確的詞語或句子來表達,正如孔子所言:吾道一以貫之,這個“一”就代表了一切,但總是不好說通說透,說明說白,不過,建湖二小一步一步走來,至少是務實的,沒有一絲浮躁和盲從,他們追求即世間的功用,追求每一個生命個性化的絢麗綻放,追求“書華夏文明,寫燦爛人生”的育人境界……書寫了建湖大地上的教育傳奇。
書法教育首先是建湖二小校園哲學的一種必然。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全國上下對書法教育還不夠重視,盡管有每周一節(jié)的書法課,但形同虛設,學生的書寫水平令人擔憂,因為考試一般不考學生的書寫水平,教師書法教育教學水平的高低似乎與他們評先評優(yōu)和職稱晉升等也沒多大關系。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湖二小人認為,讓學生寫好漢字,練好書法既是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也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需要,這不是空洞的大道理,而是實實在在的現(xiàn)實需求。于是,書法教育從當初的特色活動課程開始啟動,后來提升為特色項目打造,直至現(xiàn)在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追求,建湖二小一做就是二十年,從未動搖,風雨兼程,無怨無悔,這樣的堅守與超越著實令人敬佩。
書法教育連續(xù)多年的不斷發(fā)展與超越,得益于其校園哲學支持下不懈的書法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建湖二小人不喜高談闊論,崇尚務實致用,因而,書法教育教學的研究始終植根課堂,著眼于學生的素質發(fā)展,成效顯著。他們一邊實踐,一邊研究,根據(jù)需要先后編寫了3冊文化閱讀教材《走進書法》,12冊技能訓練教材《寫好漢字》,這樣成體系的、技能與文化兼有的校本教材在當時是極為罕見的,正是有了教材作為依托,建湖二小的書法教育研究得以進一步走向深入,2012年,鹽城市教育學會課題《小學寫字教學低效的成因及其對策研究》順利結題;2013年,學校的兩項教學成果《小學書法教育的實踐研究》、《運用意象思維,優(yōu)化寫字教學》均獲得江蘇省第二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評比一等獎;2016年初,《小學書法唯美課堂的實踐研究》再次獲得鹽城市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評比一等獎。踏踏實實的實踐和研究,積淀了諸多成功的經(jīng)驗,催生了豐富的書法教育教學理論,也推動了學校書法教育不斷走向更高的水平,從中受益的何止學校,一大批老師成了國家或省、市、縣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成了市、縣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職業(yè)的幸福感常常蕩漾在心頭;一大批學生不僅能寫好漢字,練好書法,還在書法文化的熏陶感染中,變得陽光、儒雅、聰明、自信,形成了獨特的二小氣質。無疑,建湖二小人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
書法教育的發(fā)展也繁榮并豐富著校園文化,提升著校園哲學。建湖二小的書法教育研究是上承傳統(tǒng)的,他們認為中國古人所述的意象思維是書法審美的重要特征,即在書法審美的過程中,一筆一畫,一字一篇往往能夠讓人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這樣的遐想又多與生活(自然)中的諸多美的形象、情感、思想相關聯(lián),這些美的形象、情感、思想恰恰也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精神的形象化呈現(xiàn),觀賞精彩的書法作品,一旦打通了筆墨形象與哲學精神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審美體驗便油然而生。例如,結字規(guī)律中有“橫長撇短”一說,意在用橫畫“千里陣云”般的舒展襯托出撇畫“犀象角牙”似的爽利,這樣長短互生正是中國古代樸素的辯證思想的體現(xiàn);漢字或成篇作品的書寫講究粗細不一,錯落有致,盡管其基本元素個性各異,各具情態(tài),但在成篇作品中卻互不侵擾,這正是“和而不同”傳統(tǒng)思想的生動寫照;“方圓兼?zhèn)洹眲t表達出“陰陽合一”“剛柔相濟”的哲學思想;藏鋒起筆含蓄蘊藉,折射的是中國人含蓄內(nèi)斂,不事張揚的為人境界……因此,在建湖二小聽書法課,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學生書寫水平的提高,還能感受到一種獨特的,屬于書法本質的美如春花般綻放,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美像春草般潛滋暗長而又充滿力量,師生們浸淫于書法的欣賞與訓練中,穿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之間,不知不覺地受到熏陶與感染,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營造了一個美妙的課堂教學境界,也共同豐富著建湖二小的校園哲學,提升著校園文化的品位。
書法教育對校園文化和校園哲學的“反哺”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獨特的、以書法為核心的校園文化生態(tài),這個校園文化生態(tài)和諧而豐富,唯美且生動,從容又智慧,執(zhí)著又充滿力量。我們期待,我們更堅信,這所年輕的書法教育特色學校一定會在書法教育的堅守中,不斷實現(xiàn)新的超越。
【中圖分類號】J29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25-0045-02
【作者簡介】李維生,江蘇省建湖縣青少年活動中心(江蘇建湖縣,224700)主任,江蘇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