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潔
語文課到底要教給孩子什么,這是我在磨這堂課時問自己最多的問題。從一開始的只注重文本內容的分析,到后來引導學生憑借語言文字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我的教學理念也在不斷變化和提升,真正做到讓學生有所習得,有所收獲。結合本次公開課,談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感悟較深的幾點。
一、對話朗讀教學
《青蛙看?!愤@篇課文對二年級學生來說篇幅較長,特別是對話較多。怎樣使學生學得明白又不顯得拖沓?在教學時,采用了長文短教的方法,把對話列出來,讓學生讀熟,讀透。本文教學中,對話朗讀是一個很重要的訓練點。我們知道,朗讀是學生學習語言、體悟內涵、發(fā)展語感的基本方法,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掘教材文本的朗讀訓練資源,給學生實實在在的指導和扎扎實實的訓練,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關注對話中的標點,關鍵詞,把小蒼鷹輕松的心情和小青蛙驚訝、害怕、失望的心情,以及小松鼠對小青蛙的鼓勵都讀出來了。
例如,蒼鷹來指路:“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喏”字讓人感覺很輕松。“只要……就……”表現(xiàn)出對蒼鷹來講登上山頂就是件輕而易舉的事。還有小青蛙說的話“我沒有一對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么上得去呢?”感受到小青蛙的沒有自信和失望。還有“這么高的山!”一個感嘆號讀出了小青蛙的驚訝。“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讀出了什么?”是小松鼠在夸小青蛙呢!一個感嘆號,讀出了小松鼠對青蛙的鼓勵和贊賞。
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xiàn)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鼓勵學生自讀自悟,讀出蒼鷹、青蛙、松鼠的不同語氣,少講多讀,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演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yǎng)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熏陶。
二、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
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學生對課文敘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他們在情境中積極地觀察、感受、操作,才能實現(xiàn)對語文的感悟積累和運用。這課要讓學生充分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和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登上山頂。課上,帶著學生學青蛙跳樓梯的臺階。
師:小青蛙們,跳一級夠不夠?(不夠)再來一級(板書:一級),兩級夠不夠?到底要跳多少級?(板書上省略號)
預設:
師:那我們就一起往上跳吧。(一級一級)小青蛙你渴了怎么辦?(生:喝點兒山泉水)你累了怎么辦?(生:在草叢中歇一會兒)你登山這么辛苦,一級一級地往上爬,真不容易,你還要上去嗎?
師:好,那我們繼續(xù)往上跳,一級一級……
師:瞧,天黑了怎么辦?(在野地里睡一覺)
師:我們再跳,一級一級,啊呀,你摔倒了,腿都流血了,你還是放棄吧。
生:我不會放棄的,我一定要登上山頂,看大海。
師:你真是一只堅持目標的小青蛙呀。為堅持目標的小青蛙鼓掌。
(相機板書:堅持目標)
師指導學生做手勢:左右手交替往上一級一級地跳。
有了自己的經歷來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理解和感受課文內容。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不停地跳著,寓教于樂,親歷登山,感受真切。這就促使學生進行角色轉換,帶著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課文,對課文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很自然加深了內心體驗。學生的興趣很濃,思維很活躍,表演和朗讀都挺到位。
三、識字教學
本次教學中,設計了四個生字的教學,采用了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隨文識字”教學在本質上來說就是邊學文,邊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將識字任務貫穿于課文的學習中?!吧n”和“登”這兩個字是通過抓主筆,引導學生把字寫美觀?!凹墶焙汀拔笔峭ㄟ^讓學生觀察比較兩個字的不同點,滲透給學生漢字書寫中“因字隨形”的書寫原則。這樣的教學設計,將漢字書寫落實到實處、細處,學生不光掌握了這四個字,還領悟到漢字書寫的一般規(guī)律,以指導自己今后的學習。這是我們平時在識字教學中所欠缺的,這堂課為我今后的識字教學指明了方向。
另外,不管是朗讀訓練還是識字教學,都將遷移學習化為無痕,學生在不經意間有了從認知到運用的提升。如“蒼”的教學,是老師教給學生主筆的概念,而到了“登”字,學生就能通過剛剛的學習,找到主筆,并能寫好這個字。還有在教學小蒼鷹和小青蛙的對話時,老師是扶著學生走,引導他們找到關鍵詞、主要標點,帶上動作神態(tài)讀出心情,感悟情感。而到了小青蛙和小松鼠的對話時,就放手讓學生自己練讀,學生也能在朗讀中關注到以上要點,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真正將對話讀到位。因此說,這堂課學生是有所習得的。我們語文課教學的目的不正是如此嗎?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這是我一直為之奮斗的方向。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