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云盤小學 邵 紅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與實踐
江蘇省張家港市云盤小學 邵 紅
語文課程的學習,需要對教材提供的課文進行研讀分析,學習其中出現的生字生詞,明白句子段落中的修辭手法,了解課文段落大意,感受字里行間的情感與思想。而閱讀則是支撐以上任務的基礎,學生閱讀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畢竟教師不能夠代替學生進行閱讀,從課文中所獲得的知識內容全都要靠學生自主閱讀與感悟。
小學語文學習階段,學生閱讀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就必定無法從語文課堂中收獲知識,久而久之則認為語文課堂乏味無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該階段開展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且要結合學生此時的認知特性,將閱讀教學的相關策略落實到語文教學中去,打造即豐富又高效的語文閱讀課堂,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多年以來的教學經驗中,許多語文教師可以總結出,單一的授課是無法達到教學目的的,這也是教育教學為什么要實行改革的原因。為了增添課堂的趣味性與實效性,課堂環(huán)節(jié)必須多元化,讓學生能夠完全參與到課堂中來,而不是像以往一樣“聽天書”。把課堂還給學生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在教學流程中有所體現。語文本身是一門需要自身進行感悟與理解的學科,教師的一味灌輸無法幫助學生增強能力,因而唯有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才能夠有效地鍛煉語文綜合能力。任務型教學則是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良方。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八課《狐假虎威》時,這類寓言型課文是很吸引學生的,教師可以將這類角色特點分明的課文,設計成角色扮演的小劇本。在本篇課文中只有兩個重要角色,因而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撥,分別研究狐貍和老虎的特點。但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角色安排,要從課文中找出關于角色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方面的關鍵詞與關鍵句子,比一比哪個小組找到的最多最快,對于角色特點的分析最透徹。在進行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先向同學提出問題:1.“狐假虎威”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呢?2.“狐假虎威”這個題目是什么意思?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學生閱讀過程中會更加仔細并且有動力。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閱讀的空間,教師從旁提點。
從閱讀遷移到寫作,一方面是檢驗學生閱讀的效果,另一方面閱讀與寫作能夠互相促進。學生在閱讀中所收獲的知識內容可以從寫作內容中直觀地反映出來,而教師可以從學生的作品中看到學生仍然存在的不足,從而改進課堂中的閱讀教學,查漏補缺。學生的閱讀效果好,寫出來的文章自然也就運用得到學生在閱讀中所理解到的素材。而素材在寫作中的運用日益純熟,學生在閱讀中也就能夠越快地發(fā)現文章的知識要點,迅速地理清知識脈絡。閱讀與寫作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例如,在學習完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第一次抱母親》后,讓學生也寫一篇文章,關于自己與父母之間發(fā)生的一次事情。像課文中一樣,首先刻畫母親的形象,然后敘述一次事情,再通過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心理與情感。注意使用多種細節(jié)描寫的手法。比如課文中曾通過三處“沒想到”,來表達作者的情感:1. 一次是抱住母親時,沒想到母親如此之輕。表現了作者的吃驚,對母親的不了解和對母親關心不夠。2.在護士責怪后,作者表達了自己的沒想到,表現了作者內心里深切的難過。3.作者以為母親力氣大,沒想到是一直用瘦弱的身體強撐,表現了作者此時深深的愧疚之情。學生在閱讀完課文之后,也可以學習課文中的描寫手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拓展課外閱讀是希望學生不局限于課本教材,而是可以多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開展多元化閱讀。每個學生所喜愛與感興趣的內容是不相同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學生推薦多種類型的文章進行賞析,課堂上也可以開展課外閱讀分享的活動。閱讀面越廣,學生的見識越廣播,情感體驗也就越豐富。這不僅僅是有利于學生日常的語文考試,更是學生在日后語文學習中所必備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個性化閱讀得到提倡,閱讀成為了一件開放自主的事情,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勁頭才會更足,教師所傳授的東西才能夠更加透徹地為學生所理解與接受。
例如,在學習完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愛因斯坦與小女孩》后,可以給學生拓展一些有關于科技類的文章進行閱讀,讓學生從文學中感悟科學,去探索一些平時少談的東西。這一類文章也有助于學生開拓視野,開動思維,讓學生愛想愛問。每周班級里還可以開展“閱讀分享會”,讓學生在班級里分享自己所讀的課外書籍,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還能夠請教教師,教師也可以定期查收學生的讀書筆記與讀后感,發(fā)現學生的新思維,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閱讀能力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沒有閱讀能力的語文學習注定停留在死記硬背的層次,得不到提高,無法從語文學習中真正獲得些什么。認字識詞不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語文學習中提高學習能力,提升自身素養(yǎng)才是語文教學的真正目標。語文課程學習是國學文化的一種傳承,更應該得到教師與學生的重視。首先從教學方式開始,要能夠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發(fā)揮更多的主觀能動性,思維活躍起來,理解才能跟上節(jié)奏。再由寫作反饋閱讀效果,同時二者相互促進。最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讓學生從不同領域的書籍中獲得知識與感受,才能夠讓閱讀能力有屬于學生自己的發(fā)展。
【1】李素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2(7)
【2】鄭林玉.小學語文閱讀開放性教學方法探討【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