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藝 YANG Xianyi 王文萌 WANG Wenmeng武漢理工大學,武漢430070(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430070 Wuhan)
02節(jié)約型社會背景下“減少設計”的價值與實現途徑
楊先藝 YANG Xianyi 王文萌 WANG Wenmeng
武漢理工大學,武漢430070(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430070 Wuhan)
減少設計在中外設計歷史發(fā)展中占據重要地位。中國戰(zhàn)國時期墨子倡導的“節(jié)用”以及西方的簡約主義、極簡主義等都是以“減少”為主旨的設計文化理念。在構建節(jié)約型社會的今天,探討減少設計的內涵與實現途徑對于引導當代設計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減少設計;節(jié)約型社會;價值;途徑
“節(jié)用”是中國“減少設計”觀的核心,它既是工藝思想,也是經濟主張,更是促進社會形成節(jié)儉風尚的價值觀念。我國古老的文獻《墨子》的《辭過》和《節(jié)用》兩篇都曾集中討論過“節(jié)用”問題。例如服裝須“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建筑須“冬以圉風寒,夏以圉暑雨”,兵器須“為甲盾五兵加輕以利,堅而難折者,鮮且不加者去之”等。墨子進而總結說,“去無用之費,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即去除無用的浪費,是圣明君主的治國之道,而對百姓是大有益處的。
墨子提倡的減少,是對設計功能性和實用性的強調,針對的是當時社會中不顧生產力發(fā)展水平而盛行的過度消費的奢靡之風。他提倡在物質不富裕的情況下,造物應該突出功能性,而非裝飾性。另外,莊子《天地》篇也說:“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圣之道”,主旨也是在強調節(jié)省。與墨子重視功能性不同的是,莊子的節(jié)用觀是建立在“投入——產出”比關系之上的,其側重于綜合效益的獲得。
西方現代主義設計堅持面向大眾的基本立場,強調設計的目的就是功能,重視設計過程中的科學性、經濟效益,在形式上提倡幾何造型,完全取消裝飾。對于裝飾的批判,阿道夫·盧斯(Adolf Loos)的《裝飾與罪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程度。他說,“裝飾是對勞動力的浪費,是對健康的破壞?!保?]盧斯科學理性的思想在當時主導了現代設計的思維方式并成為高度簡化設計哲學的基礎,促進了設計實踐中減少、簡約美學的產生。他的設計觀與墨子有著驚人的相通之處,即都認為除產品功能之外的一切裝飾均是浪費的表現,應該去除。
然而米斯·凡德洛(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少即是多”沒有盧斯那么極端。米斯認為“好的設計可以讓人一眼看出建筑的用途。將裝飾、象征主義和姿態(tài)抹掉,留下的便是純粹的骨架:質地、顏色、重量、比例和輪廓?!保?]正如他設計的巴塞羅納博覽會德國館、范斯沃斯住宅等建筑,“簡潔并非是粗枝大葉,而是從無到有,由微及盛”[3]?!吧佟辈皇强諢o而是情境,“多”不是裝飾而是經濟,他用視覺效益創(chuàng)造了經濟效益。
在米斯設計思想的影響下,特別是國際主義形式主義化之后,減少主義開始興盛。芬蘭設計家阿爾瓦·阿爾托(Alva Alto)人性化的改良,強調形式與功能的融合、產品內在的特質。簡約的形態(tài)是在充分權衡產品的功能、材料、技術、內在文化等因素而獲得的科學、合理的形式,既不同于后現代主義設計的浮躁、繁瑣,也不同于現代主義設計的刻板、冷漠,其中蘊藏的文化情感以及人文關懷均凝聚在高度概括的視覺形象之中。
無論是墨子的節(jié)用還是現代的“減少設計”,都是“設計要以體現產品功能為出發(fā)點,根據產品功能賦予產品外形,能夠將產品內在功能傳導給使用者的外形,是合理的、美的外形,不把外形看作設計的終點”的體現[4]。雖然墨子和盧斯對裝飾的批判過于猛烈,沒有辯證地思考形式與功能之間的關系,但是對于糾正當時崇尚矯飾、奢靡,引導設計文化的健康發(fā)展有著積極意義。
當代的設計師,需要深刻認識“減少設計”觀,不可將減少發(fā)展成一種視覺形式,須以實用性、功能性為基礎,重視產品的整合創(chuàng)新,將理性的減少、節(jié)用思想落實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做到真正實現節(jié)約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價值。
1.心理學意義
當今快節(jié)奏、高消耗的生活方式使人們長期處于神經緊張的狀態(tài),而“當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機體的平衡和負荷能力,或者超過了個體的能力所及,就會體現為壓力。”[5]對于壓力的應對,人們往往會對情景所需進行估計?!皽p少設計”簡化了人與周圍物質、資源之間的交互作用,使人從知識、精神、時間壓力中得以舒解,滿足對回歸自然、安靜生活空間的精神需求,是從環(huán)境應激源的角度對人進行的維度調節(jié),促進了良性認知評價以及可持續(xù)生活方式的產生。
德國后現代哲學家沃爾夫岡·韋爾施(Wolfgang Welsch)在其著作《重構美學》中指出:消費文化的迅猛發(fā)展導致審美泛濫的后果,“美的藝術過剩,審美的泛濫,積壓著一切生存的空間,在那些花里呼哨的美的刺激下,我們變得麻木不仁”[6]。繁瑣的裝飾頻繁地刺激著人們的視覺,在無形之中增加了應激源的強度、頻率以及可預測性,造成壓力增加,導致心理危機的出現。而“減少設計”的簡約形式能夠給人的視覺感官帶來放松與平衡,精簡的功能能夠給使用者送去便捷的產品體驗,這對于心理壓力的釋放與調節(jié)有著潛在的積極作用。
2.產品文化意義
產品具有象征作用。在技術、材料、功能日漸趨同的背景下,產品設計的文化不能趨同。與消費者價值觀保持同步的過程中,成功設計屬于創(chuàng)造表達出能夠被消費者認可的且具備合理價值觀的那個部分。原研哉指出,“無印良品的產品簡單,但卻不僅是形式上的最小,而是被有意思地設計成能在任何環(huán)境下使用。這就是無印良品眼中的‘質量’”[7]。無印良品的優(yōu)勢在于投射出人類的本質,表達出消費者共同的價值觀。其產品廣泛的適用性更是無印良品對產品功能、效用以及資源的綜合考量,是對產品高標準要求的體現。
設計者在產品中的減少文化通過外在的形式和功能表現,而消費者購買之時按照自身的熟悉感和文化背景來解讀,他們購買的不僅是產品,也是一種隱喻,以及暗藏在產品簡潔形式中的視覺語言,它們代表的是簡約文化下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各國之間商品貿易日漸頻繁,“如果產品簡潔且實用,問題似乎會少很多,還能將文化沖突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保?]31設計師的減少便是一種追求想象空間的增加,為使用者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使用空間與更廣泛的適用性,避免銷售、使用過程中的觀念、文化發(fā)生沖突?!皽p少設計”并非平淡無奇,它是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美。設計師是“減少設計”理念傳達過程中的“意見領袖”,為消費者提供信息、交換建議,影響他們的審美觀念、生活方式。
3.生態(tài)學意義
對自然環(huán)境的關注與保護是節(jié)約、“減少設計”社會思想的主要方面?,F代西方社會物質主義流行,“根據一份蓋洛普的民意調查顯示,(美國)二分之一的女性、三分之二的男性和五分之四年收入超過75 000美元的人們都希望自己越來越富有?!保?]在有計劃的廢止制度、用完即棄等思想的引導下,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問題隨之而來,因此以環(huán)保和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機制應運而生,“減少設計”就是其中之一。“減少設計”并非單純地減少,而是建立在對“質”的追求之上,是對人類日益膨脹的物質欲望和消費行為的合理節(jié)制,杜絕奢侈與浪費。產品的選材是否環(huán)保,設計是否協調,工藝是否完善,回收是否便捷等都是“減少設計”所包含的內容。
“減少設計”是建立在對“質”的追求之上,是對人類日益膨脹的物質欲望和消費行為的合理節(jié)制,杜絕奢侈與浪費。產品的選材是否環(huán)保,設計是否協調,工藝是否完善,回收是否便捷等都是“減少設計”所要思考的重點?!皽p少設計”強調的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價值觀念,既符合綠色設計的“3R”原則也是充分運用產品生命周期的理論的行為。德國優(yōu)良設計就是其中的典型,“它的基礎是建立在典型的實證主義科學思維模式之上,它的標準精簡為‘可靠’和‘可控’,暗含著一種可控的、減少和抽象的形式的意味,突出產品功能的實用性以及產品的維護和人機工程學等方面的要求?!保?0]優(yōu)良設計強調人對設計控制的目的性,突出設計的實用性,減去不必要的功能和結構,使產品具有最簡約的形式和最優(yōu)良的功能,同時降低了資源能耗、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用最少的投入獲得了最大的經濟效益。
1.減少的靈感來源
黑格爾曾經說過,“凡一切實存的事物都存在于關系中,而這種關系乃是每一實存的真實性質?!保?1]《易經》則有“以制器者尚其象”之語。設計造物過程中所需要的材料、信息、形態(tài)等都來自所處的環(huán)境,而設計的目的是人類根據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和歷史背景,為了適應、利用、改造而進行的創(chuàng)造活動。自然有機生命呈現出來的特定形式,是設計師節(jié)約的重要靈感來源之一,在被合理使用之后,能夠有效地節(jié)省資源、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F代工程師就從翠鳥的身體上獲得了解決日本新干線列車穿越狹窄隧道時產生巨大噪音問題的靈感,“研發(fā)出性能高于子彈形車鼻,不僅噪音低,而且速度提高了10%,同時耗電量減少15%”[12]。
自然有機生命呈現出來的特定形式,是設計師節(jié)約的重要靈感來源,在被合理使用之后,能夠有效地節(jié)省資源、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正如福永西(Henri Focillon)所指出的,“有機的生命設計出了螺線、球形、回紋和星形……這些形狀一旦入侵了空間和藝術特有的材料,即刻便獲得了全新的價值,導致了全新的設計體系?!保?3]“減少設計”因對自然的重新解讀而產生,其目的在于發(fā)展自身、構建人與自然之間的共生關系,其關鍵在于發(fā)現自然中的內在形式與規(guī)律運用并遵循,它是創(chuàng)造最大使用效率的最佳措施,而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又啟示人的活動必須做到有所節(jié)制、有所規(guī)劃。因此,解讀大自然是“減少設計”靈感的重要源泉。
2.外觀形式的簡約
減少設計將一切與產品主題、功能無關的視覺元素去掉,使視覺信息精煉到極致,運用高度概括性、抽象性的形式來傳達豐富的內涵。設計形式的簡約在于對設計對象本質特征的把握,概括、抽象的形態(tài)是對產品功能的明確呈現,是排除干擾、消除歧義的方式。
設計師雅各布森的蛋椅、天鵝椅,沙里寧的郁金香椅以及柳宗里的蝴蝶椅等都是將抽象化的自然生物的外觀形式與提煉座椅本質屬性結合后的呈現。形態(tài)簡約,線條流暢、清晰,轉角圓潤,結構整合統(tǒng)一,給人以和諧友好、干凈利落、時尚現代的視覺體驗——舒適的使用體驗使它們成為經典。簡約形式來源于人們熟悉的事物,而設計師人性化的簡化、抽象處理手法讓產品與人心理之間的距離更加短小,更容易獲得使用者心理上的認同。而重視語義價值而無視實用價值的減少則有待商榷。設計批評家約翰·赫斯科特(John Heskett)稱菲利普·斯塔克設計的檸檬榨汁機為“剝削器”,認為“它主要是為了讓商家獲利而非為顧客提供服務。形式與目的關聯甚少,導致產品墮入時尚更迭的浪潮中”[8]37-39。
節(jié)約設計的簡約追求的是形式和結構上的簡與少,功能、品位、文化上的繁與多,設計要素雖然簡單,但設計師的構思卻更為復雜。簡約的形式給人以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刺激使用者對產品本質的追尋,積極地參與到產品包含的情感世界之中,提高產品與人之間的互動性。
3.產品功能的精簡
功能是產品的根本,是產品價值的所在。產品的功能可分為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功能的設計既不能簡單地堆砌,造成產品本質屬性的模糊,也不能盲目地精簡,導致不能滿足人們的多樣化的需求。減少設計需要在突出產品應有的本質、基本功能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與之相匹配的其他附加功能,按照由物質到精神需求的從低到高的次序實現產品功能的集成化設計。
產品功能設置應該以消費者需求為依據,大量堆積極易導致產品操作難度的增加,除常用功能外,其余功能的設置有時只是一個噱頭?!皳豁椪{查表明,某種家電具有的30多個功能鍵中,從未使用過3個以上的用戶竟達95%”[14]。當今“成熟的消費者已經不再盲目追求多功能,多功能意味著多付錢”[15],也就是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的消耗。因此,產品功能需要做到適當地放棄對“全面”功能的追求,轉而專注于實用功能的研發(fā),做到極致、精簡,傳遞、強調可靠和可控的信息,突出主體功能的易用性和高效性。
4.文化品位的轉變
外觀、風格、功能需要設計,文化、觀念、思想也需要設計。產品是設計師與使用者溝通的橋梁,是文化思想傳播的媒介,減少、節(jié)約的設計思想對當今工業(yè)產品、生活用品、環(huán)境建筑等都有著影響,潛移默化地左右著人的生活方式及審美理想。
對物質、虛榮的過度追求,屢見不鮮的網絡炫富行為以及以尊貴、高品位為主題的廣告宣傳等都是設計對消費者購買行為、消費觀念、心理追求引導的結果,都是對有形、無形資源的浪費,產品設計文化內涵的缺失是導致其產生的根本所在。對傳統(tǒng)造型的延續(xù)、對西方現代設計風格的模仿與拼接、對中國傳統(tǒng)元素的濫用等都是對本民族文化與當下發(fā)展缺乏理性思考和探究,沒有找到創(chuàng)新、發(fā)展本質的表現。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缺乏的不是節(jié)約、減少、綠色的設計思想,而是當下設計缺乏對其高度的重視與認識。
在倡導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的背景下,設計需要肩負起轉變人們思想觀念的責任,需要構建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道德倫理關系,成為提供可信賴、積極的服務行為,它所包含的價值觀不僅僅是對西方現代主義設計理念的延續(xù),同時更應包含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與理念。
設計是為人服務的設計,設計是社會性的活動,它見證人類的文明、記載造物的歷史。設計不僅要創(chuàng)造物質成果,而且更需要傳播蘊藏的內涵,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影響、引導和改變人
[][]
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正確的生活方式及行為模式?!胺佃睔w真也是一種天賦”,“減少設計”觀念是發(fā)現產品的本質與簡單,是用極致的簡潔實現紛繁與復雜,是對資源、生態(tài)的保護,是經濟美、功能美、技術美的凝聚。
[1]彭妮?斯帕克.設計與文化導論[M]. 錢鳳根,于曉紅,譯. 江蘇:譯林出版社,2012:93.
[2]威廉?斯莫克.包豪斯理想[M]. 周明瑞,譯.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14.
[3]羅伯特?克雷.設計之美[M].尹弢,譯.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8.
[4]李硯祖.外國設計藝術經典論著選讀(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215.
[5]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學與生活[M].王壘,王甦,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362.
[6]沃爾夫岡?韋爾施.重構美學[M].陸揚,張巖冰,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38.
[7]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紀江紅,朱鍔,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79.
[8]約翰?赫斯科特.設計,無處不在[M].丁玨,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
[9] 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M].張智勇,樂國安,侯玉波,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475.
[10]Burkhardt F.What is “good design”and how to show today[J]. Architectural Art and Interior Design, 2000(2).
[11]黑格爾.小邏輯[M].賀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281.
[12]楊孝文.靈感源自自然的八個設計[J].百科知識,2011(22):32.
[13]福永西.形式的生命[M].陳平,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39.
[14]王海玲.產品功能疲勞問題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0:34-36.
[15]劉忠. 產品功能設計加減法[J].當代經理人,2005(3):60.
On the Value and Realization of Minimum Design for an Economical Society
Minimum desig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world design history. It includes Mozi’ opinion on economy of expenditures in China and Minimalism in western countries; both taking the cultural concept “minimum” as the design them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n economical society, the concept of minimum, as well as its realization has profound meaning in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design. Key words: Minimum design;economical society;value;approach
J022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6.01.002(0009-005)
2015-11-25
楊先藝,博士,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文萌,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