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正是出去旅行的好時候。每次“時光之旅”都是來去匆匆,也沒來得及在古代好好旅行游覽。不如這次回到古代,和古人一起出行旅游吧!看看沒有污染、沒有破壞的大好河山,真是令人向往!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馬上出發(fā)!
高小白的穿越筆記:和徐霞客在旅途中
置身山谷溪林之中,一下子和大自然親密接觸了。這是在哪里呢?
水墨畫一般的天地間,傳來幾聲船槳拍水的聲音,一葉扁舟緩緩行來。船夫熱情地招呼我上船??吹轿业男缕鏄用玻摾锏臅苁呛闷?。簡單介紹之后,才知道他竟是明代大名鼎鼎的旅行家徐霞客。
環(huán)顧四周,我發(fā)現(xiàn)徐霞客的行李只有一個包袱和幾本筆記,大旅行家出門遠行的“裝備”就這么簡單?聽他侃侃而談,才知道他的旅行在古代屬于“士人漫游”。這類出游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宗旨,以“闊大心胸,增廣見聞”為目的,自行安排路線、負擔(dān)費用,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人的“自助游”或“窮游”。雖然一路跋山涉水、風(fēng)餐露宿,但是隨心悠游,倒也灑脫自在!
中國最早有記載的旅行可以追溯到周穆王駕馭八匹馬的馬車西巡昆侖山的傳說,而后世的“帝王巡游”,比如秦始皇巡游東方、漢武帝出長城、隋煬帝下江都等,以及像張騫通西域、鄭和下西洋等旅行,都是得到朝廷資助和支持的。真正意義上的“個人自由行”,如“士人漫游”“商人行游”“高僧云游”等,都是個人承擔(dān)旅行的食宿費用。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最常見的就是每年春節(jié)、元宵、清明、中秋、重陽等節(jié)日的“節(jié)慶會游”了。
半天一晃而過,船漸漸逼近了一座高聳的山峰。只見徐霞客在筆記上仔細記下見聞。據(jù)說,徐霞客旅行時堅持寫日記,記述親身經(jīng)歷和旅途見聞,這些日記后來被編成《徐霞客游記》。
周博士的歷史小課堂
我國古代的旅行與出游,按照出游人的階層不同,可以分為帝王、官宦、士人、商人、僧人等等。各個階層的出行工具又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以人力為主的轎子、步輦,以風(fēng)力、水力為主的舟船,以畜力為主的牛車、馬車,還有直接以坐騎腳力為主的騎馬、騎驢。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古人旅游的各種出行工具吧!
車行
先秦兩漢時期的中原人主要以馬挽車,很少直接騎乘。西漢宮廷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牛車了。魏晉南北朝時,隨著玄學(xué)清談的興起,乘牛車出行已成為名士風(fēng)度的重要標志。唐代對牛車裝飾有明確的等級規(guī)制。宋代,從達官到平民都喜好坐牛車出行。
牛車聽起來雖然不夠神氣,速度也較馬車緩慢,但牛的負重較大,車廂可以造得寬敞些,行車也平穩(wěn),坐起來反倒比馬車更舒適。北宋首都開封城里面,來來往往的多是獨牛拉的廂車,足可容納六人,還能供租賃,可算是中國最早的“出租車”。
騎行
古人旅行有“一騎白馬走天下”的逍遙,以及“古道西風(fēng)瘦馬”的滄桑。其實,中國古人騎馬出游的歷史遠遠不及乘車悠久。中原人騎馬,大約是戰(zhàn)國后期從北方游牧民族那里學(xué)來的。
到了唐代,隨著胡服的流行和社會觀念的開化,騎馬出行的風(fēng)氣才興盛起來。于是,騎馬變成了當(dāng)時流行的出行方式。宋代以后,騎驢出行作為一種專門的交通方式,在民間非常普遍。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中“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說明驢在宋代是極為常見的代步工具。
舟行
舟船借助自然界的水流、風(fēng)力,不僅有“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快捷,還有飽覽風(fēng)光、免受車馬勞頓的便利。到了唐代,我國古代造船技術(shù)已經(jīng)十分成熟。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是乘船沿長江水路游三峽,過當(dāng)涂,下?lián)P州的。
到了宋代,造船工藝愈發(fā)精湛。不僅能建造長達百米,載有百余名水手的“神舟”,遠渡東海出使朝鮮,還能建造極盡奢華之能事的游船畫舫,供達官貴人們泛舟西湖,游覽觀光。南宋臨安(今杭州)的西湖游船成為當(dāng)時的流行風(fēng)尚,一時間岸上人如潮,湖上舟似梭。
轎行
“轎子”是宋代才出現(xiàn)的叫法,在唐代一般稱“輦”或“步輿”。步輿,在唐朝是極尊貴的,只有皇家貴族才能乘坐,但是皇帝也不能濫用步輿,否則有勞民傷財之嫌。
北宋經(jīng)濟繁榮,享樂之風(fēng)盛行,朝廷對于乘轎的禁令也漸漸放松。北宋后期,首都開封城里還有專門出租轎子的店鋪,按照路途遠近,價格從幾十到幾百文不等。南宋遷都杭州之后,由于都城地面濕滑,不便騎馬,朝廷于是正式將乘轎合法化,允許官員乘轎上朝,民間也流行起了新娘出嫁乘花轎的習(xí)俗。
下面,又到了我考考大家的時間啦!我國古代乘船出行,可以在船上吟詩作對,烹茶煮酒,也是旅游中的風(fēng)雅之事。春江漲綠,兩岸群山翻滾如波濤,佇立船頭,許多詩人在船上創(chuàng)作出精彩的游行詩歌。請問以下詩歌圖片中,哪一組與乘船出游沒有關(guān)系?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唐]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fēng)波里。
——[宋]范仲淹《江上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