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明,趙加貴,王 亮
(上海公安高等??茖W校, 上海 200137)
學警因公受傷救濟機制研究
李偉明,趙加貴,王 亮
(上海公安高等??茖W校, 上海 200137)
目前我國公安院校對于學警因公受傷的救濟機制并無明確的規(guī)定,警校學生因公受傷后卻無法得到相應的權益保障,致使警校在安排學警實習實訓時存在一定的隱患。為此,應從警校、學警、實習單位三者之間法律關系的角度入手,建立和完善學警因公受傷救濟機制。
因公受傷;法律關系;救濟機制
公安院校作為國家培養(yǎng)人民警察的搖籃,在人才培養(yǎng)上與普通院校有著一定的區(qū)別。隨著國家大力推進警察職業(yè)化教育的發(fā)展,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公安工作,實習實訓在警校教學實踐中被普遍應用。但是在實習實訓過程中,學生受傷情況時有發(fā)生,其受傷后的權益問題值得我們廣泛關注。由于我國現行法律法規(guī)與公安院校內部規(guī)章制度對于學警因公受傷后的救濟并無具體的規(guī)定,不僅給受到侵害的頂崗實習學生維護自身權益增加了困難,也對學校和實習單位造成壓力。為充分保障學警因公受傷后得到應有的救濟,促進學警更好地參與實習實訓,構建科學的學警因公受傷救濟機制十分必要。
(一)學警的定義
本文中所說的學警是指納入學歷教育序列,在公安院校進行入職前警務技能學習的學員。這一定義有三個層次的含義:
首先,這里的學警是指在公安院校內接受專項警務能力培訓的學員。在社會院校中就讀公安類專業(yè)的學員由于其完全的學生屬性,并不在本文的研究范疇之中。
其次,本文中的學警是指納入學歷教育范圍,在公安院校中接受職前警務能力訓練的學員。我國公安院校中的職后學員與社會院校涉及公安專業(yè)的學員相反,具有完全的民警屬性,其因公受傷產生的問題基本上由所屬公安機關解決,無需本文多做贅述。
最后,本文中的學警具有學員與準民警的雙重屬性。公安院校中納入學歷教育范圍的學員,他們的檔案關系在其就讀的院校,最基本的屬性仍然是學員。而由于公安教育工作的明確指向性與實習實訓涉及到對行政權力的行使,學警也會具有準民警的屬性。
(二)公傷的概念
公傷一般是指國家公務人員在履行國家公務活動中所受到的意外傷害。我國現行的工(公)傷保障制度有兩種,一種是指以國務院頒布的《工傷保險條例》為依據、以企業(yè)和事業(yè)單位為主體的工傷保險保障制度;一種是以國務院《軍人撫恤優(yōu)待條理》及民政部《傷殘撫恤管理辦法》為依據,以軍人、警察和國家機關參公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為主體的因公負傷保障制度[1]。本文所謂的公傷主要是指后者。
(三)學警因公受傷的概念以及產生的法律責任
筆者認為學警因公受傷概念的內涵應基于其致傷原因分為廣義和狹義的兩個方面。廣義的因公受傷是指學警在整個學校學習過程中所遭受的意外傷害,包括警務技能學習、實習實訓、訓練比賽等。而狹義的因公受傷是指學警在實習實訓過程中所遭受的意外傷害以及不法侵害。
學警因公受傷產生的法律責任,主要有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三類[2]。凡是導致學生傷害事故發(fā)生的行為主體,都可能涉及這三類法律責任的承擔。
(一)我國公安院校中學警的類型
我國公安院校中學警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一是通過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錄取的學歷教育學警。這一類學警通過高考等方式進入警校學習,畢業(yè)后并不完全被定向分配至公安機關,必須通過公務員(招警)考試合格后才能參加公安工作。
二是面向社會招考的“第二專(本)科”的學警。這類招考實行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關口前移”,學員入學后接受為期一年半或兩年的公安專業(yè)教育,畢業(yè)后頒發(fā)全日制高等教育第二專、本科文憑,按招錄前約定定向分配工作。
三是“體改班“的學警。所謂體改班具有本科、專科兩個辦學層次。其中,本科層次為本科起點的第二本科教育和專科起點的專升本教育,??茖哟螢楦咧衅瘘c學歷教育。
(二)學警實習實訓時產生的法律關系
1.學警與就讀院校間的法律關系
在上述三類學警之中,目前對第一類通過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錄取的學歷教育警察學員的學生身份并無異義。而對于“第二專(本)科”學警以及“體改班”的學警,筆者認為他們也具有學生的身份。
2008 年《政法干警招錄培養(yǎng)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中規(guī)定: “試點班學生在校期間應嚴格遵守院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按學生管理接受管理,對于合格畢業(yè)學生,所在院校應按原確定的招錄單位進行派遣。學生到定向單位報到后,由招錄單位按規(guī)定權限和程序辦理公務員錄用手續(xù)。在校學習期間不合格或者畢業(yè)時未獲得相應學歷學位的人員,以及畢業(yè)時不符合相應職位資格條件要求的,不得錄用為公務員,國家不負責安排工作,考生自行擇業(yè)?!庇纱丝梢姟暗诙#ū荆┛啤睂W警以及“體改班”的學警也應具有學生的身份。
學生與警校的法律關系比較簡單、明確,主要是兼具行政和民事法律關系性質。一方面,警校與學生之間存在一般從屬性質的管理與被管理行政關系,學生在校期間服從學校管理,遵守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另一方面,警校與學生之間也存在相應的教育服務民事法律關系(合同關系),學生入學繳納學費,學習文化知識,學校按照約定傳授知識,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安排,提供必要的教師、場地等資源。
2.學生與工作單位之間的法律關系
警校學生從身份屬性上講依然屬于學生,但實習單位隸屬行政機關非一般企業(yè),很難認定為學生與單位之間是勞動關系,目前在法律上還沒有明確的關于兩者關系的界定。警校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又必然需要參與一定程度的行政(法律)行為,通常可以參照為一種特殊情況下的行政委托關系。行政委托是指行政主體在其職權和職責范圍內,根據行政管理的實際需求,自行決定將其行政職權或行政事務委托給另一行政主體或其他組織,以及特殊情況下委托給個人,受委托者以委托者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實施行政管理行為,并由委托者承擔法律后果。學生實習可以看做是在特殊情況下公安機關(行政主體)對警校學生進行行政委托,學生參與履行公安機關某些行政管理職能。
3.我國對學警因公受傷后的救濟現狀
目前,我國法律法規(guī)及警察院校內部規(guī)章制度對學警因公受傷后續(xù)處理均無規(guī)定,這樣致使全國各地針對實習受傷學警的處理各不相同。各地對于學警在實習實訓中因公受傷后的救濟隨意性較大,往往會因所處年份的不同、所在地域的差異、所處實習地點的不同而使處理結果呈現出很大的差異性,這樣的差異性很大程度體現在事后賠償費用的多少以及比例的分擔上。
由于各地勞動部門對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存在不同理解,我國各地處理頂崗實習受傷事件的具體辦法大致可分為四種情況:一是由實習單位和學校按約定或平均分擔工傷給實習生造成的損害賠償責任,參照工傷保險條例計算費用;二是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確定是否構成工傷及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參照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的標準由用人單位支付實習生一次性賠償金;三是規(guī)定實習生不適用也不參照工傷保險條例,一般較小的傷害所產生的費用由學生的醫(yī)療保險辦法解決,而較大的傷害則視過錯情況由學員、公安院?;蛴萌藛挝怀袚a償費用;四是很多省份未對此問題做出規(guī)定,出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3]。此外,對于實習導致傷殘的學生處置更值得我們關注,對于傷殘程度較高的學警是否能夠入警也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其中部分能夠通過公安機關解決工作問題,如“最美學警”李博亞畢業(yè)后,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表示將在征求本人意愿的基礎上,錄用其至該校工作,也有不少因公受傷學警因無法入警而失去工作機會,導致爭端的產生。
例如,2004年在鄭州市管城公安分局十八里河派出所實習的河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生郭寶山,因交通事故現場犧牲后,獲得公安廳追認的個人二等功,由學校和實習單位管城公安分局共同籌資12萬元作為慰問金發(fā)給死者家屬。郭寶山事件中有明顯參照《工傷保險條例》處理的做法,主要依據《河南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暫行辦法》第34條和第47條的規(guī)定確定發(fā)放撫恤金的數額。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學警頂崗實習具體情節(jié),參照公傷處理。又如,1999年在鄭州市金水公安分局經八路派出所實習的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生沈欽睿,因抓捕“5.24”搶劫殺人案犧牲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認為烈士,依據《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撫恤辦法》的規(guī)定,其家屬享受烈士家屬待遇。為此,建議我國盡快制定實習生受傷相關法律法規(guī),明確實習生勞動關系,明確界定受傷性質,明確救助機制。
世界各國對學警因公受傷的認定及處置也多有不同,但多數國家在處理方式上都是按照工傷處置,其中,德國、新西蘭等國均有相關法律規(guī)定,對弱勢群體的勞動者權益最大限度予以保護。德國《事故保險法》規(guī)定,所有雇用勞動者、公職人員或學徒都享有工傷事故保險待遇[4]。法國的學徒合同被界定為一種特殊類型的勞動合同,澳門法律規(guī)定學徒培訓合同不產生勞動關系,僅產生學徒關系,但這都不影響這些國家或地區(qū)的法律規(guī)定有關意外及職業(yè)病風險的強制保險制度也適用于學徒[5]。
從美國對于警校學員因公受傷后的具體處理情況來看,其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受傷學員的傷勢程度;二是學員在警校受訓前是否簽訂了工作合同。
如果學員因公所受的傷勢非為永久性的損害且其健康能夠回復到作為一名警察所需的最低標準,那么該學員就會再次接受訓練,而這期間學員所受的相關損失會由醫(yī)療保險機構等負責賠償。在這樣的情況下,受傷學員會擁有工作機會直至其康復。
如果警校學員因公所受的傷勢非常嚴重但其健康狀況能夠回復到作為一名警察所需的最低標準(通常這一標準被定義為能否保護他們所攜帶的槍支),那么對其的救濟機制則取決于該名學員在入學前是否與警察部門簽訂了工作合同。在美國,警察學員在受訓前是否簽訂工作合同,各州的做法各有不同。[6]如果受傷學警已經簽訂了工作合同,那么其經濟補償則由用人單位提供的保險來負責。同時在養(yǎng)傷期間學警的工作機會會被保留,直至其康復后再次進入培訓機構受訓,恢復的時間一般為半年到一年。
如果受傷學警在受訓前未簽訂工作合同,他們就必須通過自行購買保險來為自身的受傷提供救濟,且警察機關沒有義務為其保留工作崗位,但有可能會引起相關民事賠償責任。
通過美國法院判例等情況,我們總結出美國的學警因公受傷救濟機制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法律關系與責任體系規(guī)定明確
根據新澤西州高等法院2010年學警(Marcinczyk)訴新澤西州警察訓練委員會的案例,新澤西新澤西州警察訓練委員會即援引了學警(Marcinczyk)所簽訂的入職協(xié)議中的免責條款(exculpatory)來對抗其提出的因公受傷免責要求。
從該起判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美國學警與其訓練單位間的法律關系非常明確,入學訓練時所簽訂的協(xié)議(agreement)中即明確規(guī)定了勞動關系、免責條款等一系列權利義務關系,使得在出現了學警因公受傷后的賠償等救濟有規(guī)可循。
反之,如果警察機構在學警受訓前未規(guī)定相應的免責條款,并且又沒有為那些受傷學警保留工作崗位,那么就有可能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例如,在2009年11月的一起案件中,5名在訓練中受傷的學警對洛杉磯警察局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他們因為未能獲取警察職位而受到的損失。洛杉磯警方則稱當地規(guī)定學警簽訂合同后完成必須訓練任務的時間是兩年,而5名原告在兩年內未能完成這些訓練任務。在這起案件中并沒有提到相關的免責條款,最后洛杉磯警方被判處賠償5名原告超過1200萬美金。
2.救濟模式多樣
在2005年美國羅德島州高等法院受理的學警(Dennis Spicuzza)訴羅德島州警察訓練學校一案中,涉及到的學警(Dennis Spicuzza)因公受傷后的經濟賠償種類就有恢復福利金(recover benefits)、傷殘撫恤金(disability pension)、工傷福利(on-duty benefits)以及醫(yī)療費用(medical expenses)等多種,而且每一種經濟賠償的獲得均有明確的規(guī)定條件。
美國在對學警因公受傷的經濟救助之外,還有其他輔助救濟模式。例如警方對于喪失一定勞動能力,無法從事著裝警察(宣誓警察)工作的學警可以向其提供文職警察崗位。例如芝加哥警察局一名受傷學警Barnes于1997年在訓練時導致腎臟與肝臟受傷,并且因健康狀況不能完成訓練任務,但是當地警方仍然會每月向其支付免稅的殘廢救濟金(disability payments)直至其達到退休年齡。[7]
(一)明確學警與公安院校間的法律關系以及因公受傷后的責任體系
首先,應當以規(guī)范文件的形式,明確公安院校學員的學生身份,同時在入學時簽訂協(xié)議詳細規(guī)定學員與學校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其次,應當對于學警在校期間頂崗實習時的主體身份加以界定,例如以授權、委托等形式對學警在進行行政管理行為時的身份加以確定。這樣既能對學警頂崗受傷后的公傷認定提供主體資格保障,又能彌補可能導致的妨礙(害)公務案件中學警被害人的身份缺陷;最后,應當對學警因公受傷后的經濟賠(補)償的形式以規(guī)范性文件、培訓協(xié)議的方式予以事先確定??梢詤⒖济绹慕洕a償形式,設立恢復福利金(recover benefits)、傷殘撫恤金(disability pension)、工傷福利(on-duty benefits)以及醫(yī)療費用(medical expenses)等多層次的經濟賠(補)償辦法,并明確規(guī)定學警獲得這些賠(補)償的前提條件。例如,學警在頂崗實習時受傷的,可以獲得恢復福利金與醫(yī)療費用,一旦學警在執(zhí)行公務時受傷則能夠進一步獲得傷殘撫恤金、工傷福利。
同時,對于學警因公受傷后能否正常入職的問題,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之規(guī)定擔任人民警察需要身體健康的前提條件,如果學警因公受傷所致傷殘確實導致其無法適應公安工作的,則應按照無法入職的情況處理,但需事先確定好無法入職的傷殘標準,做到有規(guī)可循,避免無謂的爭端。
(二)將警校學員因公受傷部分納入公傷的范圍
如前文所述,學警在實習實訓時行使行政權力會具有準民警的屬性,如果因此導致受傷,這一部分的因公受傷救濟應納入到公傷范圍。例如,2001年在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雙塘派出所實習的江蘇警官學院學生邵鋒,在處置一名精神病人傷人案件過程中,為保護戰(zhàn)友和群眾安全犧牲,后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為烈士,家屬享受烈士家屬待遇。對于一些因公執(zhí)法行為導致的傷害理應參照因公受傷處理,對受傷學員參照軍人、警察和國家機關參公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以國務院《軍人撫恤優(yōu)待條理》及民政部《傷殘撫恤管理辦法》為依據進行保障。
(三)積極引入社會保險方案
學警雖然具有學生的身份屬性,但如其因頂崗實習受傷后的救濟完全由公安院校承擔勢必會增加公安院校的負擔,而如果完全由用人單位來承擔這筆費用在法律關系上也是不盡合理。因此,通過保險制度來對學警因公受傷進行經濟保障是比較可行的模式。
在保險經費方面,應按照在校學習期間因工受傷與實習實訓因公受傷的比例由學校與用人單位分攤。例如,在學生實習時,由用人單位繳費,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工傷,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管理工傷保險基金,由經辦機構或者與用人單位共同承擔工傷保險經費。此外,對于公安院校所支出的部分,各地可以視情況通過學員以學費的形式或從當地財政經費中支出。
[1] 蔣明紅,等.廣西國家機關和事業(yè)單位工(公)傷保障現狀和對策[J].社會保障,2012,(9).
[2] 張飛虎,李志賢.公安院校警體訓練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探析[J].甘肅警察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3).
[3] 陳紅梅.對高校實習生法律身份的新認識兼談實習生勞動權益的保護[J].江淮論壇,2010,(2).
[4] 王益英.外國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5] 何小勇.中外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頂崗實習法律規(guī)制比較研究[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19).
[6] 網址:http://on.rt.com/22ay. Chicago“cop”collecting $1.2 million without ever working a day. Published time: 16 Jul,2012 22:13
[7] 孫樹菡.工傷保險案例[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9.
Research into the Cadet-Aiding Mechanism Because of Injury
Li Weiming, Zhao Jiagui, Wang Liang
(Shanghai Police College, Shanghai 200137, China)
At present, poli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have not made clear provisions concerning the cadet-aiding mechanism after they get injured in performing duties. Accordingly, when cadets get injured, their rights can’t be properly protected, which will naturally get police academies worried in arranging their internship. So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or perfect the cadet-aiding mechanism after they get inju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ce academies, cadets and internship-related units.
Get Injured in Performing Duty; Legal Relationship; Aiding Mechanism
D631
A
1008-5750(2016)01-0040-(06)
10.13643/j.cnki.issn1008-5750.2016.01.006
2015-12-20責任編輯:何銀松
李偉明,男,上海公安高等??茖W?;A教研部教官;趙加貴,男,上海公安高等??茖W校基礎教研部教官;王亮,男,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A教研部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