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h永寧路實驗學校 李用超
走近生活,探究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江蘇省濱??h永寧路實驗學校 李用超
新課標指出要在小學教育中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通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來實現少年兒童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的,對于小學數學而言,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能否得到有效提高,主要在于學生在數學認知水平與理解能力方面表現如何,而怎樣通過合理的教學措施的實施來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認知水平與理解能力,就成為新時代教育思想改革中小學數學教育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在深入研究了小學數學教學理論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進行了探索,就小學數學教學怎樣使用生活化教學策略來提高數學教學的效果進行了研究,希望能通過本文的研究為小學教育理論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生活化;小學數學;學生;教學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大量抽象概念的基礎性學科,其內容的學習效果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對于數學知識認知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而小學階段的少年兒童理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尚不夠完善,還無法通過對學習這一行為意義的認知來獲得主動學習的意識,這一年齡段的少年兒童在數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方面,其理性思維能力的不足與自控能力薄弱,使得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往往表現出迫于老師和教學環(huán)境的壓力而被迫學習,很多靠死記硬背記住了內容而不了解其含義。這使得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得效率低下,對一些稍微有點難度,需要動腦思考的問題就反復學習也學不會。這都是因為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理解力與注意力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缺乏對數學學習內在動力的原因,而要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理解力與注意力,采取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是難以實現的,而立足新課標素質教育的理念,從生活化教學入手,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與對數學知識的思考認知能力,才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最佳措施。以下本文就怎樣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進行詳細闡述。
生活化教學指的是在教學活動中,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現象進行結合,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注意力與認知理解能力。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而言,生活化教學主要在于依托教材內容,進行相關數學知識點的生活化設計,將教材內容的講解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現象進行聯(lián)系,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現象的思考來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教材內容。
數學知識的學習主要針對的是高度抽象化的基礎理論,而這些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對于小學階段的少年兒童來說,在理解與認知方面不夠直觀,很難吸引其好奇心與主動認知的注意力。假如無法從內在動力方面讓學生具有主動去認知與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對數學概念和理論的理解與掌握就會變得十分困難。針對這一難題,教師可以對數學教學內容中的一些數學知識和概念與現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進行教學,通過結合現實的數學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與認知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一些可以讓學生參與的數學情境化互動教學,讓學生通過參與互動,在應用性的環(huán)境中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使其主動地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在五年級“認識負數”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知與理解負數的概念,教師可以結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教學。如:電梯下降到1層以后再往下下降,應該怎么表示?這樣表示如果不使用負數會造成什么樣的結果?去年春節(jié)當天的氣溫是零下6攝氏度,這個度數用負數怎么表示?它跟零上6攝氏度的關系是怎樣的?通過結合現實生活的數學學習,學生可以更為有效地理解與掌握負數的概念,提高其數學學習的效果。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從根本上講屬于一種脫離實際的基礎理論學習,而這樣一種學習學生很難對其提起興趣,而被動地在教師與教學目標的驅動下學習與認知數學知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十分低下,而怎樣讓學生提高對數學學習的關注度與內在動力才是提高數學教學效果的關鍵。筆者認為,采用生活化教學,將數學教學中一些數學方法與數學概念應用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通過對數學方法與知識的應用性訓練,來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是一個不錯的思路。通過鼓勵學生用數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與理解能力。同時通過動手操作還可以加速學生對于數學知識與方法的理解,使其在應用數學知識。數學方法中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小學六年級百分數的學習過后,教師可以準備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品或現象提供給學生。如:超市的打折宣傳單、彩票的中獎幾率分析、可口可樂中的含糖量等等,讓學生分析超市的打折以百分比折算是在原價基礎上便宜了多少?只買一注彩票中獎的百分比有多大?一瓶可口可樂中的含糖量跟人一天內對糖的需要有多大差距?通過對以上物品或現象中百分數的計算,來讓學生通過現實認識什么是百分數,百分數的特征是什么,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什么樣的作用。這樣通過讓學生結合現實,更好地理解了百分數的數學概念,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方法的運用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提高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其數學方法與概念的認知理解能力。生活化教學并沒有固定統(tǒng)一的模式可以通用,具體還需要教師根據教材內容與教育目標進行靈活地設計。教師應在掌握基本原則基礎上,通過深入地研究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并與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現象與資源進行挖掘,來開展生活化教學。生活化教學是在傳統(tǒng)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是對新課標素質教育思想的貫徹,小學教育水平的提高應立足新課標教育思想的指導,不斷發(fā)現現有教育方法中不足的部分,不斷地進行改革與調整,小學教育的整體水平才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與提高。
[1]馬會平.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小學數學生活化若干問題簡析[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16).
[2]杭瑛.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讓數學課堂洋溢著“生活”的氣息[J].課程教育研究,2012(35).
[3]鄧永連.生活化數學教學要注意“四別”[J].遼寧教育,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