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剛淮
校長不要做『會長』
■羅剛淮
近日,有位網(wǎng)友在吐槽,說他的校長又開會了,“至少兩節(jié)課時間沒了?!彼叩卣f。原來那學校的校長特別喜歡開會,而且說話啰嗦,會都很長。筆者曾經(jīng)就開會的話題調(diào)查過一些老師,他們在“開會必要性”方面,倒是支持率挺高的,達到78.6%,只是在開會頻次、話題、時長、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看法。他們認為,學校開會“頻次低一點”,“話題新穎一些”“深入一點”,“開會時間短一點”,“開會方式豐富多樣一點”,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這份調(diào)查的結論筆者曾經(jīng)轉帖到幾個校長群,大多數(shù)校長也基本認可這樣的結論,說明教師們并非妄議。生活中有的學校一個星期大會小會有七八次,平均每天一次還多,校長真的成了“會長”了。有些學校在開會高峰時候,教務部、教研部、學工部、校務部、工會、中層會、學部例會等等,都在那一周開,弄得老師們怨聲載道,會議效果不言而喻。
筆者認為會多其實是懶政所致。因為校長認為管理只要開會布置了就行了,盡到自己責任了,至于開會后做沒做到,怎么做,怎樣更科學等等問題,往往是不去多想的。這樣的管理可謂輕松。開會成了萬能鑰匙,什么問題都可以解決,開個會就可以撂挑子了。這樣的想法和做法,根子上是懶政思維。從中還可窺見校長的本位主義,依賴權力,利用權力,用會議的方式來刷存在感。這樣的思想讓人可笑。校長開會使得許多中層或是教師排除萬難,哪怕是臨時調(diào)課,甚至不惜請人代課,一律服從會議。這除了顯示校長的權威又能說明什么呢?而校長依靠自身的權力影響力,肆意破壞學校的生活節(jié)奏和秩序,這是最可怕的。不守規(guī)則的校長執(zhí)行校長負責制,一定會將其變成校長獨裁制。
學校為何要開會呢?除開校長主觀因素不談,分析學校會議,無非起到三種功能,一是傳達布置,傳達上級會議精神,或是傳達校委會的決議,布置落實;二是教育宣講,針對本校本團隊的工作中做得好的人和事,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通報,促進整體進步;三是商討問題,針對工作中的重點難點進行集體攻關,群策群力解決問題。這其中,最有價值的其實是第三種,至于前面兩種都可以減省出來,用更簡便的方式來代替,以節(jié)約成本。那么多的人排除困難,聚集在一起,聽一個人嘮叨,這個成本是很高的。其實企業(yè)里是很注重人力成本時間成本的,而我們教育線上的管理者有些人是不太計算成本的。缺乏成本意識和效率意識,這是導致有些學校教育效益不高的一個因素。學校開會當然有很多理由,也有很多內(nèi)容,但其實應該充分篩選,選擇最需要集體討論的,最適合集體討論的話題來開會。學校會議中的很多話題其實不需要集體討論,部門議定,校長審議決策即可。校長會最重要的是審議,合議。有些話題不適合集體討論,因為討論漫無邊際,針對這樣的內(nèi)容可以做成文本,提前閱讀,相關人員在文件上簽署意見,或者借用網(wǎng)絡媒介,留言即可。一個QQ群聊,可以省去多少環(huán)節(jié)。所以,現(xiàn)代校長要想提高效率,應該篩選會議議題,控制會議頻次,這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縮減會議規(guī)模。有些學校特別喜歡開大會,校長會能開成校長擴大會,中層會能擴大到全體組長,組長會能開成全校教師會。開會規(guī)模大,人員時間浪費就多,事實上,校長成為會長,時間精力浪費了不說,牽扯到各個部門的人也實際上是干涉到全校各個條塊的核心,最終導致學校開會時間處于學校管理的真空時段,開會開出高風險來,真是得不償失。有些學校開全校教師會,把學生晾一邊寫作業(yè),要是遇到幾個調(diào)皮的孩子,上課鬧出安全事故來,校長不知是否會反思到這次會議是值得還是不值得。這事附近有所鄉(xiāng)村中學就發(fā)生過。兩個孩子從開始開玩笑,到動起手,結果導致一個孩子眼睛受傷,成了5級殘廢,家長追責使得學校兩三年都為這事煩惱。因此,開會應該做減法,除了減次數(shù),還要減規(guī)模,越簡單越好,越是精要高效的會越受歡迎。
第三,改進會議形式。會議枯燥乏味,這是許多人深惡痛絕又無可奈何的事。因此,需要改良會議風氣。有的校長動輒批評老師們會風不好,老師們說話看手機開小差啥的,其實根子在發(fā)言人說話不精彩,沒水平,沒內(nèi)容,沒準備,胡扯一通。無準備或者低水平的會議,老師們自然不買賬。高明的會議組織者會創(chuàng)新會議形式,會前的溫馨音樂,會議發(fā)言都制作課件,會議內(nèi)容都有理念原則也會有生動的案例故事說話,會議發(fā)言人如果再有些語言藝術,言辭生動點,這樣的會議至少不會讓人產(chǎn)生厭煩。有的學校特別注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每場會議都帶有培訓的意味,里面都會穿插教育或管理的智慧故事或者技巧經(jīng)驗在其中,讓人都有收益。會議有所得,不僅僅是受眾,還有收獲。有些學校的有些會議還注重互動,讓每個成員參與其中,使得會議的單向傳遞變成多向傳遞,這也能增加會議的信息量和趣味性。當然,形式創(chuàng)新與會議主題要密切關聯(lián),不能因形害義,嘩眾取寵,沖淡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