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迎春
21世紀的社會是一個有強烈交往意識,瞬息萬變的社會。善于交往,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因此,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積極地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和途徑,強化學生口語交際的訓練。那么,如何讓口語交際盡情地舒展其生命的綠色呢?
激發(fā)興趣,做好交際的導引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姡d趣是推動學習的直接動力??谡Z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掃除心理障礙,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欲,要真正解放思想,讓學生敢于、樂于與人交際。因此,課堂上要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保護好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興趣的主要來源不是活動結果或事物意義,而是活動本身。老師可利用早讀課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小品、相聲、笑話等講給小朋友聽,漸漸引導小朋友說上一兩句話,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讀報、收聽廣播、收看電視、與父母交談、親身經(jīng)歷等途徑收集新聞,并向全班學生“報道”。同時,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愛聽愛說的特點,在他們與同伴玩耍、與人交談時,抓住生活提供的各種言語交際的機會,讓學生興趣盎然地講。如師生們一起上課,一起活動;學生們一起玩,一起學習,互相交流生活、學習上的及其他方面的種種見聞、體驗和感受,酸甜苦辣、喜怒哀樂。
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這個過程中的每一個閃光點,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以激起他們說話的強烈愿望。“這個詞用得真好”“大家真會做思想工作”……在教師熱情有加的贊揚聲中,學生備受鼓舞;在善意親切的批評聲中,學生深受啟迪。
關注生活,筑成交際的鋪路石
李吉林老師曾說:“言語的發(fā)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fā)展。”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源頭活水,教師要用心捕捉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象,發(fā)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巧妙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地投入到說話訓練中去,積極地觀察、思考、想象。這樣,他們的語言才會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
如:開學了,班上來了插班的同學,老師便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讓學生進行“自我介紹”和“互相介紹”;學校開展讀書活動,老師在班上組織學生進行“小蜜蜂讀書交流會”,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書介紹給大家,把自己一些好的做法或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
但是,由于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師不可能事事都在生活中進行,所以大量的口語交際訓練還是模擬性的,即采取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的方式進行口語訓練。以下是于永正老師的一個課例。
于老師一走進課堂便對小朋友說:“這節(jié)課我來畫幾朵美麗的菊花,小朋友一邊看一邊練習說話,好嗎?”說著,便伸手去拿彩色粉筆。可是,粉筆盒里沒有彩色粉筆了,于是他抱歉地對小朋友說:“真對不起,老師太粗心了,沒有彩色粉筆,這可怎么辦呢?”老師的話音剛落,小朋友便七嘴巴舌地幫助出主意:“去借!”“去向一(1)班的李老師借!”“可是怎么借呢?該向李老師說些什么呢?”這樣老師就把兒童帶入情境,激發(fā)起學習的動機。老師告訴小朋友,借東西要說清楚借什么,借多少,還要注意使用禮貌語言。當兒童領會了怎么說之后,老師便在課堂上組織他們進行演練。
妙用技巧,取得成功的保障者
學生“說不好”,或詞匯貧乏,或語無倫次,或不得要領,或拾人牙慧,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學生未能掌握基本的口語交際技巧。教學時,教師必須把訓練學生的技巧放在重要的位置,不遺余力,持之以恒,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一步:悉心傾聽?!奥牎笔强谡Z交際的第一步。只有聽清楚、聽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橋梁,才能提高“說”的質(zhì)量。在教學中,除了要向?qū)W生交代必要的陳述性知識,如“聽什么”“為什么聽”;更要把教會學生“怎樣聽”作為教學的主攻方向;還要讓學生知道,聽時切莫“有耳無心”,不能因為不“說”而放棄思維;要對對方的話及時進行歸納概括,并透過說話者的語氣、表情等,抓住“語言”背后的隱含意思。
第二步:激活語庫。詞匯貧乏是學生“說不好”的表現(xiàn)之一。這固然與詞匯儲備不足有關,同時與不善于調(diào)動利用也有關系。老師不但要在平時積極引導學生積累詞語,而且要巧妙地加以激活,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調(diào)動詞匯儲備的習慣,以期辭采飛揚。
第三步:梳理語序。思路不清,言之無序,是“說不好”的表現(xiàn)之二。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梳理語序,依序表達,以養(yǎng)成有條不紊、層次分明的良好表達習慣。
第四步:領悟交際?!罢f”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和諧交流、傳遞信息、表達情感。但是會聽、會說未必能使交談者之間的溝通順利地進行下去,教師還需教給學生一定的交際技巧。此外,還要教給學生如何利用交際中的非語言因素,如面部表情、體態(tài)動作等,強化口語的表達效果。
總之,口語交際能力要在互動、具體的語言實踐中得到具體的落實。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動態(tài)的交流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相城區(qū)陽澄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