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聚
人,生來就是為成長而活的。我們卻幾十年如一日地引導著我們的孩子為成績而戰(zhàn)!曾幾何時,分數(shù)的高低決定了生活的品質(zhì),作業(yè)和考試成了生命的主體。
在這個“新知刷爆經(jīng)驗,智能倒逼觀念”的時代,沒有比“以過去的認知,教導現(xiàn)今的學生,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更危險的事了。短短幾年,“學生消極厭學、教師被動應付”的現(xiàn)象越發(fā)令人恐慌,“學的苦!教的累!管理難!”的聲音隨處可見。這將是訊息全球化、教育國際化的今天,學校辦學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zhàn)。
在中國,依靠背景、學歷、資源、人脈、資歷等“為活著而活”的舊觀念正淡出舞臺,而借助知識、創(chuàng)新、獨立、個性、理想等“如何有意義地活著”將成為新的主流思維。有人說:“只要高考還看分數(shù),任何課改都是瞎胡鬧!”筆者認為,看不看分數(shù)不是重點,“如何定義分數(shù)的獲取方式”才是關注的焦點。
在“鯉魚跳出龍門,大學決定命運”的年代,主動學習是一種常態(tài);在“學歷不等于能力,文憑不等于文化”的今天,被動學習成了普遍的存在。若不另辟蹊徑,學校的教育必將遭受更大的質(zhì)疑與拷問。
從某種意義上講,學校教育就是校長、教師和學生的“三和弦”——一個樂理概念,是將三種音進行三度疊置,在縱向上按照一定規(guī)律加以結(jié)合而構(gòu)成的音群。校長既是音群合成師,又是演奏總指揮?;凇叭恕背砷L和自我實現(xiàn)的根本需要,當學校的使命愿景、教育信念和管理機制足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時,教師的工作會是主動的;當教師的價值追求、理想信念、責任意識足以感動學生時,教學將是順暢的;當學生了解了自身天賦、價值、優(yōu)勢、興趣志趣及理想追求時,學習會是主動的。反過來說,學生需教師點燃和喚醒,教師需校長點燃和喚醒,校長需用教育之于國家命運的責任、使命把自己點燃和喚醒。而且,除非以此為前提,否則,任何工具、學法、教法的引進或改革都會蒼白無力。
好的教育,必須通過增加對人性的關懷來實現(xiàn)。當學校文化建立在尊重與信任之上時,師生的心靈是安全的、開放的;當學校管理給予了選擇與寬容的保障時,師生的思維是積極的、活躍的;當知識有趣、課堂有趣、教師有趣時,學習是熱情主動的、愉悅高效的;當校長、教師、學生心靈相通、榮辱與共、同悲共歡時,學生是幸福的!教師是幸福的!校長是幸福的!教育是幸福的!
成績是成長的副產(chǎn)品。當學校教育以成長為目的,以點燃和喚醒為主旋律時,好的成績自會不期而至,好的教育必定名至實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