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安琪
管窺晚明時期園林設計美學理念
文/胡安琪
晚明文人秉持“如畫”園林審美觀,在其所致力于營造的古典園林中既充斥傳統文化觀念,也包括其自身對自然的憧憬和感悟。而基于晚明文人角度對古典園林進行設計境界、營造理念、意境外延三個維度的美學研究,不僅有助于深入了解該時期文人墨客造園的生態(tài)追求、審美境界和哲學理念,也與注重審美和歷史文化內核的當代設計風潮相契合。
晚明;園林設計;美學理念
中國很早即有“重道輕器”的傳統,時過境遷,伴隨明中后期商品經濟的空前繁榮和士大夫階層對以往程朱理學的質疑,文人雅士逐漸摒棄那種“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理念,而醉心于園林設計與營造之中。晚明文人依據營造經驗和心得體會為后人留下了諸如以《園冶》《長物志》等為代表的園林營造經典著作,在中國歷史中實現了對園林設計以及營造手法上的首次綜合性、系統性、專業(yè)性的論述。他們在“造園藝術上竭力地倡導要突破前人的舊式俗套,追求新意、新奇和變化。不僅在園林制式上追求新穎、在造園手法上力求革新,還在園林意境上創(chuàng)造性地宗法畫境,頗有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之間的向往?!雹?/p>
中國古代的文人雅士歷來沉浸于游山玩水之樂,卻又深知一花一草、一山一水皆源自于自然,在自然中,他們尋求一種精神慰藉和心靈滿足。尤以晚明造園者為例,雖然擺脫不了以往運用水、石、植物等自然材質營造園林,也仍然是通過人為方式對上述材質進行加工,但是為彌補人與自然風光空間上的隔閡而人為創(chuàng)造出來的園林設計愈漸體現一種“師法自然,妙造自然”的價值觀,正如計成在《園冶》提到的園林應“雖由人作,宛自天開”②,這逐漸發(fā)展為一種園林營造的上善境界。
晚明文人既不完全排斥“天人合一”的道統觀,也憧憬以“自然”為核心的具有啟蒙意義上的審美理念。所以說“中國園林或模擬山水畫,或取意田園詩文,或借鑒自然風景,但從本質上來說,皆以大自然的風景名勝形象為藍本,無論林泉幽壑還是澹泊湖山,其藝術形象無不以某類大自然山水形象為藍本,并結合園主一定的思想主題而創(chuàng)作的?!雹壑蒙碓诠诺鋱@林之中,宛若棲身于山水畫中。晚明時期構建自然的園林景觀有著獨特的建筑原則:
第一,山水脈絡自然。營造場景中某種程度上的類似區(qū)劃中“山川形便”便是對天然的綜合和提煉,協調布局景觀按照自然山石的固有走向和溯源之水來規(guī)劃實施。同時園林設計如果要講究一種渾然天成的設計要素,就必須防止格式化、規(guī)整化、對稱化的山水布局,因為追尋天然美的園林山水脈絡,其本身就要求造園者在尊重自然、親近自然的基礎上模仿自然。
第二,綠化景觀天成,園中的綠化景觀盡管依舊離不開園丁的辛勤栽植和精細修建,卻不會刻意以一種僵化的模式來要求綠化植物生長狀態(tài),盡最大程度使之呈現一種渾然天成的狀態(tài),讓游園者絲毫看不出有人為栽植或者修剪的痕跡。所以,中國古典園林中幾乎看不到西方園景中筆挺的林蔭大道和修剪格外呈規(guī)律性的樹木花臺。
第三,建筑構造協調。首先從地質角度看,奇山怪石、溪流溝壑多以弧度的形式展現自身形態(tài),造園者為了最大程度貼近自然,與之相得益彰,在建造過程中也多基于原生態(tài)角度,所以院內建筑大多頗具立體感。其次以地勢走向作為亭榭樓臺的構筑導向,使得其與自然環(huán)境實現有機融合,然后根據地形地貌的坡度來夯實建筑之根基,營建的建筑物多變,富有層次感。
晚明造園家多借鑒畫卷來構思營造,景觀營造講究文人畫卷中的意理、手法以及境界,所謂意理即為書畫家對書畫構造、行意以及虛實關系等的感悟;所謂手法即為書畫家描繪畫卷時的技巧,而造園者亦會參照該技巧使得園內建筑惟妙惟肖,有巧奪天工之美;所謂境界,即超脫于畫卷表象,書畫家借物抒懷,表達自己情操和品質的一種外延。景觀營造跟文人畫卷一樣,具備極具明顯的內在張力,體現了景觀構造和畫卷舒展某種程度上的統一。具體表現為:
山水意理:園林營造可以參照畫卷的寫意手法,類似于運用山水畫的陰陽相生和綜合歸納法則來處理畫卷中各部分的關系,摹仿畫中層巒疊嶂的開合向背關系等。
境界相通:“園林與繪畫在立意構思、寫意手法和意境創(chuàng)新方面有許多相通之處?!雹堋靶赜谐芍窬碜猿伞敝冈跔I造前造園者須要完成構思決計;“以小見大仿自然”意味著在有限的空間中利用片山勺水來塑造層次感和整體感,以協調布局進而構造出一幅完整的山川景象;“不拘一格求新意”說明和書畫家一樣,造園者雖借鑒前人營造手法,但也會根據地質環(huán)境和時代特征來進行作業(yè)。這三點體現了園林構筑與書畫描繪在構思決計、表達方法以及因勢利導三方面的一致性。
如臨畫境:造園者致力于讓游園之人不限于位置的局限,在其眼前始終呈現一幅畫卷。為了得償所愿,他們講究亭臺軒榭、假山池沼、花草樹木、近景遠景都得依循地勢、地形、地貌來進行規(guī)劃??傊瑘@林中一切構建都為畫卷整體性、協調性而存在,絕不空缺也絕不冗余。
晚明時期園林藝術風格多姿多彩,隨藝術風格的不同呈現出來的園林格調也不盡相同,但是它們都有一個類似的原則,將園林審美最根本特質視作為“雅”。布局錯落有致、構造樸實簡單、色調雅俗共賞的原因歸咎于營造成本的考慮,但總歸符合雅的格調。晚明文人造園者不希冀園林壯觀宏偉、奢華鋪張,而追求淡薄、高尚、樸素的文人風骨和高雅、簡單、自然的園林意境。主要體現在“山水寧靜自然、風韻清新、簡潔淡泊、落落大方;建筑裝修和小品雅致也十分雅致樸素?!雹?/p>
晚明文人在園林設計與營造領域尊雅而尚雅之意境,是根源于他們內在所秉承的儒家、道家傳統文化以及文人精神,即便有所質疑卻無法淘汰。與其他社會階層不同的是,讀書人秉持一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信念,晚明士大夫階層中的不得志者大多出身平凡,依靠科舉登第,但一朝成為社會精英的他們恥于同權貴同流合污,頗具“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理念。政治上的落魄、失意并未讓其失去書生意氣和清高風骨,其所營造之園林呈現“清雅”和“文雅”之特性。前者追尋置身于園中神清氣爽、氣定神閑、超凡逸趣而不與世俗茍同,借山水花木詠營造者志向和抱負。后者則體現造園者身份屬性,飽含其詩情畫意的文藝修養(yǎng)和天人合一的情懷。
晚明在中國歷史上處在一個十分特殊的時期,商品經濟空前繁榮,文人雅士們拋棄道統的桎梏,鐘情于園林營造,追求一種源自自然、返璞歸真的理念,晚明園林設計理念頗具美學研究價值。放眼當下,雖然人們?yōu)榱耸孢m棲居而營建園林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但當代城市環(huán)境設計觀念中存在恣意破壞自然生態(tài)、忽視城市環(huán)境的和諧美、盲目效仿國外設計風格、過分追求視覺美等問題。針對上述現象,晚明中國園林設計美學思想無疑具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遵循自然的規(guī)律并在園林設計中加以應用,講究各設計元素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共處,重視設計主體文化藝術修養(yǎng)的層次,這些都在中國藝術審美領域里折射出了一個巨大而又抽象的精神世界,這值得深入研究和實踐。
注釋:
①謝云霞.晚明江南文人的園林設計美學思想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5.
②[明]計成.園冶注釋[M].陳植,注釋.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8.
③吳學峰.文人畫對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藝術思想的影響[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5(2).
④高媛.淺談蘇州私家園林水景及水景設計的現代化[J].文藝生活,2012(3).
⑤梁若宜.立體水墨——淺析江南古典園林[J].城市,2011(11).
【胡安琪,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