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蓉(安塞縣水土保持監(jiān)督站陜西安塞717400)
安塞縣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方案探析
李愛蓉
(安塞縣水土保持監(jiān)督站陜西安塞717400)
安塞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區(qū)內水資源緊缺。本文通過分析區(qū)域農業(yè)生產情況,對縣域內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存在的設施老化、配套不完善、不滿足農業(yè)生產需求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圍繞蘋果低壓節(jié)水灌溉、蔬菜滴灌,提出了安塞縣2016年度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夯實該縣農業(yè)生產發(fā)展基礎。
農田水利;節(jié)水灌溉;建設方案
安塞縣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境內溝壑縱橫、川道狹長、梁峁遍布,全縣總土地面積2950km2,總耕地面積6.53萬hm2,基本農田僅有2.94萬hm2。全縣共有人口29萬,其中農業(yè)人口14.98萬。安塞縣現有小型水利工程137處,其中引水堰53處,工程完好率71%;小型泵站64處,工程完好率58%;水窖20處,共10690眼,工程完好率75%。全縣共有設施灌溉面積0.28萬hm2,有效灌溉面積0.196萬hm2,僅占總耕地面積的3%。
安塞縣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谷子、糜子、蕎麥、豆子等,經濟作物以蘋果、瓜菜為主。區(qū)內自然災害種類多,出現頻繁,尤以干旱最為嚴重。
陜西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安塞縣項目涉及真武洞鎮(zhèn)、鐮刀灣鄉(xiāng)、建華鎮(zhèn)、招安鎮(zhèn)、沿河灣鎮(zhèn)、高橋鎮(zhèn)等6個鄉(xiāng)鎮(zhèn)的14個村。項目區(qū)全部為緩坡地梯田化改造后的果蔬地,地處梁峁臺塬,水利化程度極低,現僅有灌溉水井5眼,且由于結構過于簡單,3眼井已經報廢,可用機井1眼、大口井1眼,且設施不健全、不完善。水源井標準太低,井深不足或涌沙造成井內水深過淺,單井出水量衰減嚴重,甚至出現干井;水源井機電設備超期服役、老化失修、甚至缺損。其它水源工程主要有小土井、集雨水窖等。這些工程水量無保障,供水能力低下,加之機電設備不配套,且配套機電設備老化失修,嚴重制約了農業(yè)生產發(fā)展。
大棚蔬菜種植區(qū)雖然有田間灌溉輸配水工程,但主要為土渠,灌水方式為傳統(tǒng)的地面灌溉,灌溉水利用效率低下,水資源浪費嚴重。蘋果栽植區(qū)無灌溉設施,其主要靠降雨,干旱災害時有發(fā)生,嚴重制約了安塞縣水果產業(yè)的發(fā)展。
項目區(qū)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山區(qū)水源工程少,無調控能力,主要采用小高抽、機井、大口井、水窖等形式,以開采淺層地下水為主,工程缺乏科學規(guī)劃和精心設計,運行效益差。
安塞縣2016年新增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區(qū)主要布置在山地蘋果已栽植或蔬菜大棚已建成并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14個自然村。項目以附近的淺層地下水或承壓水為水源,發(fā)展高效節(jié)水灌溉面積6230畝。工程建設內容為:水源工程14處,新鉆機井9眼、大口井10眼,安裝潛水井泵20臺(套),安裝變壓器19臺(套),建設蓄水池20座,其中200m3蓄水池11座、100m3蓄水池9座。鋪設DN90壓力(>2.5MPa)加壓鋼管27條,長15431m。埋設配水PE干支管676條,長68881m,滴灌帶149890m。
3.1總體設計
根據項目區(qū)作物類型、平面位置和灌水方式等情況,其灌溉分為蘋果低壓管道灌區(qū)和大棚蔬菜滴灌區(qū)。蘋果低壓管道灌區(qū)位于安塔村,牛毛河臺村,楊桐村、窯灣、新堯坪村、肖官驛村、毛莊科村、梁坪村,小橋溝村、水草溝村,峁草峁村、前劉莊村、九溝村,小南溝村,灌溉面積共6230畝;大棚蔬菜滴灌區(qū)只涉及安塞縣建華鎮(zhèn)1個鄉(xiāng)鎮(zhèn),窯灣村,灌溉面積為130畝;由此,根據農田行政村屬,分為14個二級分區(qū)。設計中,以水源井或蓄水池為14個獨立系統(tǒng)進行設計。
3.2灌水方法選擇
本著水源可靠、投資少、方便施工、效益顯著的要求,進行水源工程、管網布置、設備選擇等方面的比選,確定本次項目蘋果栽植區(qū)采用低壓管道節(jié)水灌溉工程,蔬菜種植區(qū)采用滴灌節(jié)水灌溉工程。項目區(qū)灌溉水源為開采地下水,一是在灌溉工程受益區(qū)附近根據地形和區(qū)域水文地質條件選點打機井,二是在項目區(qū)附近地下水較豐富河溝,或淤地壩打大口井(可帶輻射孔)。總體布局分加壓系統(tǒng)和配水系統(tǒng),灌溉開始前,先從水源井中抽水,將蓄水池蓄滿,灌溉時期井泵開機時間和設計流量應滿足灌溉用水需要,水力流程為,水源井→壓力鋼管→蓄水池→干管→支管→出水栓(滴灌管)。
3.3單項工程設計
3.3.1新建大口井設計
根據安塞縣的水文地質條件、地層構造、分布、淺層含水層的厚度及以往大口井統(tǒng)計數據。在楊桐村、窯灣村、新堯坪村、肖官驛村、毛莊科村、梁坪村、小橋溝村、水草溝村,共新建大口井11眼,井深為20m,井管內徑3m,設計單井出水量為15m3/h~20m3/h。井壁管采用C25鋼筋砼管,壁厚25cm,井壁管、濾水管內徑均為3000mm。成井深度20m,孔徑3.0m左右。井壁管長20m,為了防砂,在濾水管外用兩層6目~80目尼龍羅網與兩層去尾棕片縫合成墊子狀纏圍。并以細扎絲綁扎。井管外部用5mm石子回填以增強透水性。施工采用沉井法施工,透水井壁為無砂鋼筋砼。為防止污物、泥沙進入井內,機井頂都設計井臺,井臺上部為預制鋼筋井蓋,井蓋厚10cm,井蓋直徑為458cm,在井蓋、井臺上預埋16號鋼筋作為鎖鼻,鎖上井蓋;機井濾料級配需根據水文地質勘察結果確定。經計算,新打大口井單井出水量為22.05m3/h,設計取20m3/h。
3.3.2機井設計
安塞縣項目區(qū)現有機井深度均在270m~310m左右,根據項目區(qū)灌溉要求,經計算,需新打機井9眼。機井深度、出水量依據周邊地區(qū)現有機井參數確定,依據井徑、井深初定泵型。不同類型的泵對井孔直徑的大小都有一定的要求,水泵的最大外形尺寸要小于井徑25mm~50mm,以防水泵振動將井破壞。
根據井的出水量,選定井泵的流量。每一眼井都有一個經濟上最優(yōu)的出水量,水泵的流量應等于或小于機井水位下降到井水深度一半時的出水量。當抽水量大于機井出水量時,會引起機井壁坍塌淤積,影響井的使用壽命;若抽水量過小,井的效益就得不到充分發(fā)揮。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對機井進行抽水試驗,以水井可能提供最大的出水量為選定井泵流量的依據,水泵流量,以廠牌型號或說明書上標注的數字為準。
根據井水位下降深度和輸水管路水頭損失,確定井泵實際需要的揚程,即井泵的揚程,等于水位到出水池面的垂直距離(凈揚程)加上損失揚程。損失揚程通常為凈揚程的6%~9%,一般為18m~27m。水泵最下面的一級葉輪入水深度以1m~1.5m為宜。水泵管井下部分的總長度不應超過水泵說明書上規(guī)定的入井最大長度。
3.3.3以鐮刀灣鄉(xiāng)牛毛河臺村為例作典型設計
根據安塞縣的水文地質條件、地層構造、分布、淺層含水層的厚度及以往機井統(tǒng)計數據,新打機井深度300m,井孔孔徑為600mm,采用回轉鉆機或沖擊鉆機成孔。采用回轉鉆孔或沖擊鉆機成孔。井壁管及濾水管均采用310mm、壁厚30mm的鋼筋混凝土管,每根長4m,管間采用鋼箍焊接。濾水管開孔率15%,外包60目絲網濾網。選用磨圓度較好的硅質礫石,根據不同地層;按規(guī)范要求粒徑規(guī)格選用3mm~8mm混合料,填粒厚度不小于150mm,填粒高度要高于濾水管上端5m,低于濾水管下2m以下;井口周圍用粘土球封閉,封井長度15m,并在井口周圍澆筑井臺對井口進行封閉。
經計算,鐮刀灣鄉(xiāng)羅居村單井出水量為43.00m3/h,設計取40.0m3/h。由于此項目區(qū)機井深度較深,投資較大,考慮其經濟最優(yōu),單井控制面積較大,由此計算單井出水量較大。在蘋果實施灌溉時,只需要將灌水連續(xù)天數延長即可,流量實際灌溉時流量應為20m3/h。
3.3.4蓄水池設計
為了利用項目區(qū)地形高差條件,蓄水池采用重力流輸水模式,設計布置21座蓄水池。根據系統(tǒng)設計流量,調節(jié)時間按3h左右確定蓄水池有效容積。蓄水池為矩形漿砌石結構,池壁及池底采用1000mm厚M7.5漿砌石砌護,池底與壁采用20mm厚1:2防水砂漿抹面;池頂采用C15混凝土砌護,池頂周圍采用不銹鋼欄做防護。
3.4田間灌溉工程設計
對于蘋果種植片區(qū),田間管網按管道級別分為干管、分干管、支管3級管網。支管垂直等高線鋪設,分干管垂直支管鋪設,干管盡量沿田間道路道鋪設,盡量不穿路、少跨溝,支管間距80m~120m。田間輸水管道為PE管。田間灌水器為移動軟管,移動軟管長度小于50m,移動軟管和支管連接采用出水栓連接。為減小系統(tǒng)管網流量,降低工程投資,本系統(tǒng)采用輪灌工作制度?,F擬定每個出水栓的設計流量0.842m3/h,每天工作12h。項目區(qū)灌溉系統(tǒng)共設1條干管,10條支管,72個出水栓。干管實行續(xù)灌,支管實行輪灌。典型區(qū)分3個輪灌組,每個輪組控制面積約66.7畝,每次開啟24個出水栓進行灌溉。
對于蔬菜種植區(qū),田間管網按管道級別分為干管、分干管、支管和毛管4級管網。支管垂直等高線鋪設,分干管垂直支管鋪設。分干管盡量沿田間道路鋪設,盡量不穿路、少跨溝,支管間距20m~40m。對于滴灌項目區(qū),每座日光溫室安裝施肥過濾系統(tǒng),采用篩網過濾設備。田間輸水管道均為PE管。田間配水毛管采用單向布置,毛管鋪設長度小于60m,毛管和支管連接采用鎖扣旁通連接。輸配水管網采用固定式管道系統(tǒng),管道分為干管、分干管、支管和毛管4級管道。干管、分干管和支管為地埋固定管道,埋于地下,沿等高線布置;支管則垂直等高線布置且支管沿大棚北側進入大棚內,支管間距在20m左右;毛管鋪于地上,單向沿作物種植行向布置,間距為窄行0.6m,寬行0.9m,平均行距0.75m,滴頭間距0.3m。
通過安塞縣2016年度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可實施高效節(jié)水灌溉面積6230畝,其中山地蘋果低壓管道輸水(軟管穴灌)灌溉面積6100畝,大棚蔬菜滴灌面積130畝。項目實施后,果樹低壓管灌灌溉水利用系數均達到0.85、大棚蔬菜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數均達到0.90,將有效滿足當地農業(yè)生產發(fā)展需求。陜西水利
(責任編輯:暢妮)
TV9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