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大數據人才培養(yǎng)
Forum: education for big data
編者按:在人民郵電出版社、中國計算機學會大數據專家委員會主辦的,信通傳媒·《大數據》承辦的第一屆大數據科學與工程國際會議(2016)(BDSE2016)中,“大數據學科與人才”主題論壇邀請了數位國內外教育專家做了精彩演講,吸引了大批學者的關注。這次主題論壇應該是國內集中討論大數據人才培養(yǎng)問題最早的公開學術活動之一,開了一個好頭,啟發(fā)了大家的進一步討論。本欄目的3篇文章便是這個討論的延展。大數據人才培養(yǎng)的現狀如何?目前存在的問題和挑戰(zhàn)都有哪些?有效的解決方案和路徑(如課程體系設計,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結合等)是什么?在國際和國內視域下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又會怎樣?諸如此類的一系列問題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認真探討。
客座編輯
孫茂松(1962-),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黨委書記。2007-2010年任該系系主任?,F任清華大學大規(guī)模在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下一代搜索技術聯合研究中心共同主任。研究方向為自然語言理解、中文信息處理、Web智能、社會計算和計算教育學等。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主要學術兼職(現任或曾任)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組成員,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副理事長,《中文信息學報》(計算機類全國核心期刊)主編,《大數據》期刊編委會副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全國計算機慕課聯盟副理事長,多個教育部或省級、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涵蓋計算語言學、語言監(jiān)測、網絡文化與數字傳播、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等多個領域)的學術委員會主任、副主任或委員等。
朱揚勇(1963-),男,博士,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上海市數據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1989年起從事數據領域研究,2008年提出數據資源保護和利用,2009年發(fā)表了數據科學論文“Data explosion, data nature and dataology”,并出版專著《數據學》,對數據科學進行了系統(tǒng)探討和描述。2010年創(chuàng)辦了“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Dataology and Data Science”,2014年和石勇、張成奇共同創(chuàng)辦了“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Science”。擔任第462次香山科學會議“數據科學與大數據的理論問題探索”的執(zhí)行主席、《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叢書》主編。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數據科學、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