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窗外飄起雪花,氣溫又降了幾度。別墅里,溫暖如春,艾莉娜皺著眉頭,慢吞吞地說:“媽媽,我不想去上學(xué)?!卑蚰冉衲?1歲,是芬蘭萬塔市馬爾蒂拉克索中學(xué)的初一學(xué)生。
母親艾麗莎關(guān)切地問:“怎么不想去上學(xué)呢?”艾莉娜囁嚅道:“老師說今天的‘課外作業(yè)是家政體驗,讓我們上街給陌生人擦皮鞋,這真是一件丟臉的事。”
艾莉娜性格有些內(nèi)向,不喜歡與人交往,要她在大庭廣眾下拋頭露面,的確有些為難。艾麗莎安慰說:“你是最棒的,我相信你的作業(yè)會讓同學(xué)刮目相看的?!痹诎惿膭裾f下,艾莉娜才悶悶不樂地到了學(xué)校。
到學(xué)校后,老師給全班同學(xué)準(zhǔn)備了擦鞋的工具:一個皮鞋刷子,一盒鞋油。他們的任務(wù)是在街上給陌生人擦皮鞋,而且要擦一定數(shù)量的皮鞋才算完成作業(yè)。
艾莉娜背著擦鞋的工具,沮喪地走在大街上??斓街形缌?,她還沒有擦到一雙皮鞋,她有些焦急,如果這次作業(yè)沒有完成,她不僅會受到老師的批評,作為懲罰,下次擦皮鞋的數(shù)量還會加倍。
艾莉娜來到人流密集的公交站臺,找了一個顯眼的地方,放好擦鞋工具。可是,來往的行人步履匆匆,看也不看她一眼,仿佛她不存在似的。
一位老人徑直走到艾莉娜面前,叫她擦鞋。艾莉娜一怔,很快反應(yīng)過來,急忙拿著鞋刷刷了起來。老人問她:“怎么出來擦鞋呢?”“這是我們班上布置的作業(yè),我怕完不成,時間不早了?!卑蚰瓤戳丝刺欤行?dān)憂地說。
老人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地勸她:“孩子,鼻子下面有張嘴,打開你的心扉,與陌生人說話吧!如果你不跟他們交流,也許一下午都沒有人找你擦鞋?!?/p>
從老人那里,艾莉娜得到了啟發(fā)。她試著與陌生人交談。他們并沒有笑話她,而是贊賞她的勇氣。
第二個擦鞋的是位中年人,他爽快地接受了艾莉娜的請求。艾莉娜向他說出了自己的困惑。中年人說:“我小的時候也不喜歡與人交流。父親叫我與陌生人說話,我才發(fā)現(xiàn),他們并沒有笑話我,反而給了一塊糖鼓勵我。”
第三個擦鞋的是一個大姐姐,她的笑容很美,說話的聲音很好聽。她說:“以前我也和你一樣,不喜歡說話。在老師的幫助下,我才跟陌生人說話。曾經(jīng)遇到的一個陌生人成了我的‘貴人,在他的幫助下,我順利地進(jìn)入了一家大公司。”
通過與陌生人的交談,艾莉娜找回了自信,也順利地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艾莉娜興高采烈地回到學(xué)校,交了作業(yè)。
(林冬冬摘自《中華家教》,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