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人│云晴
從AT&T Domain2.0計劃看全球運營商的轉型風向
特約撰稿人│云晴
借助SDN/NFV兩項技術的實施,運營商實現了將粗笨的網絡基礎設施與靈活的軟件控制部分的分離,并將資源逐步轉移到更高價值的軟件部分——這就是Domain2.0項目推動AT&T轉為軟件公司的邏輯。
美國老牌電信運營商AT&T于2013年開始啟動Domain2.0項目,該項目體現了AT&T對未來運營商發(fā)展方向的判斷:通過對網絡的軟件化,實現運營商向“軟件化”公司的轉變。
從技術角度對該項目的理解是:Domain2.0項目是一個通過SDN/NFV技術將網絡基礎設施從“以硬件為中心”轉向“以軟件為中心”,實現基于云架構的開放網絡。但從運營商面臨的行業(yè)態(tài)勢變化看,這一項目的意義和目的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基礎網絡架構變革,它更意味著運營商在當前“云化”、“開放式架構”、“運營商快速提供服務”、“引入第三方應用能力”等環(huán)境下,AT&T從生態(tài)設計角度考慮自身的變化。
AT&T在2014年展示了公司轉型愿景:截至2020年徹底完成網絡轉型,屆時整個網絡75%將由軟件組成,整個公司將變成一個“軟件公司”。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體量如此之大、具備大量重資產的AT&T想要變成一家軟件公司,這確實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Domain2.0項目中網絡系統(tǒng)架構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云架構,所謂的“云化”是指整個信息行業(yè)中的角色都在進行云架構的調整。
從傳統(tǒng)IT及互聯網市場的實踐觀察可以看出,“云化”趨勢使得云服務提供商(或是說能夠將資源整合集中,以服務形式銷售給客戶的角色)成為新的信息行業(yè)發(fā)展中最大的受益者。傳統(tǒng)的層次模型已經發(fā)生改變,原先價值鏈中的參與者需要重新在游戲規(guī)則中尋求利益點,而不僅將眼光關注于利益的競爭分配。如果原先的角色不做改變將可能面臨生意的全盤喪失。而具備云服務基礎架構服務的提供者(類似Amazon、Google、阿里云等互聯網企業(yè))以及云服務軟件產品提供商等,則會獲得大量的新增商業(yè)機會。
與之相反,由于云架構服務的大量部署,大部分傳統(tǒng)電信運營商將逐漸喪失傳統(tǒng)層次結構中的戰(zhàn)略主導地位。眾所周知,運營商目前所提供的云服務大多需要依賴于云平臺提供商(EMC的VMware、Red Hat、Oracle、Sun、IBM、Cisco等)和云系統(tǒng)集成商(IBM、HP、Google以及極少部分的運營商如AT&T、Verizon等),大部分運營商以提供傳輸管道和管理服務為主,其市場掌控能力正在不斷下降。如果運營商能夠將云架構與轉型戰(zhàn)略有機結合,那么將能夠匯聚更多的優(yōu)質資源,做好平臺層面和應用聚合層面的工作,并向云集成服務方面努力滲透,這樣或許能夠獲得更多的話語權。
2 015年底,I BM接管AT&T公司的云網絡、應用程序和托管服務,由此雙方合作更加密切——運營商和IT企業(yè)這兩種角色都在朝著云集成商、云服務提供商的角色努力轉變。
與AT&T相類似,Verizon近些年也在云系統(tǒng)集成方面進行了諸多嘗試,如在2009年,Verizon推出了云計算業(yè)務,面向大型企業(yè)外包其技術基礎設施,利用自己的網絡資源和數據中心為用戶提供IT服務并支持后期的運維管理。2011年,Verizon收購了云計算服務商Terremark和云計算軟件創(chuàng)業(yè)公司CloudSwitch。這兩起收購案迅速將Verizon在產業(yè)價值鏈中的地位提升到云系統(tǒng)集成商。支持云計算業(yè)務發(fā)展的機構Verizon Business(2006年成立)也于2012年正式更名為Verizon Enterprise Solutions。目前Verizon Enterprise Solutions已經在全球22個國家擁有超過200座數據中心,Verizon成為美國最重要的云服務提供和云系統(tǒng)集成公司之一。
AT&T、Verizon 兩家運營商在整個ICT行業(yè)層次模型發(fā)生變化時及時做出了反應,并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對于如何建設“軟件企業(yè)”,如何構建所需要的“云”,兩家公司也給出了各自的理解與實踐。
編輯|黃海峰 huanghaifeng@bjxinto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