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松(云南省紅河州公安邊防支隊綠春大隊衛(wèi)生所 綠春662599)
局部激痛點封閉加手法治療腰肌筋膜綜合征50例體會
李明松
(云南省紅河州公安邊防支隊綠春大隊衛(wèi)生所綠春662599)
目的:探討局部激痛點封閉加手法治療腰肌筋膜綜合征的療效。方法:對50例腰肌筋膜綜合征患者采用局部激痛點封閉加手法治療并進行療效分析。結果:本組50例腰肌筋膜綜合征患者,痊愈43例,占86%;好轉7例,占14%。結論:腰肌筋膜綜合征治療方法很多,采用局部封閉加手法治療效果較好。
腰肌筋膜綜合征;激痛點封閉;手法治療
腰肌筋膜綜合征是指因寒冷、潮濕、慢性勞損導致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組織發(fā)生水腫、滲出及纖維變性而出現(xiàn)的一系列臨床癥狀,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無菌性炎癥而發(fā)生粘連而形成激痛點所引起的一種疼痛性綜合征,是引起慢性腰部疼痛的常見疾患之一,亦稱腰背肌筋膜炎,好發(fā)于中老年人。本病多由損傷所引起,各行各業(yè)的人員都可發(fā)病,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發(fā)病人數(shù)往往無多大差別,對生產(chǎn)勞作影響較大,故應積極治療。我所從2012年1月~2015年5月,共收治腰肌筋膜綜合征近百例,取得良好療效?,F(xiàn)將資料完整的50例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50例患者中,部隊戰(zhàn)士6例,占12 %,地方群眾44例,占88%;男28例,占56%,女22例,占44%;年齡20~65歲28例,占56%,65~70歲12例,占24%;病程最短者2個月,最長者7年;雙側發(fā)病6例,單側發(fā)病44例。
1.2治療方法
1.2.1局部激痛點封閉器材與藥物:備一次性5 ml無菌注射器1個;2%利多卡因20 mg,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25 mg,維生素B150 mg,維生素B12500 μg,透明質酸酶1 000 U。激痛點注射法:患者取坐、臥位或舒適體位,在脊柱兩旁,確定“激痛點”投影,并作好標記。把上述藥物(除透明質酸酶)抽入5 ml無菌注射器內混勻,局部皮膚消毒,在標記處垂直激痛點進針,到達激痛點時即出現(xiàn)疼痛和放射痛,回抽無血,在此點將藥物總量1/2全部注入。如粘連嚴重或有硬結者加透明質酸酶1 000~1 500 U。如果有多個激痛點,其注射方法同上。注射完畢,皮膚局部針眼消毒后用無菌敷料覆蓋[1]。注意事項:應避開血管和神經(jīng)。必須嚴格消毒,皮膚感染或破潰者禁用此法。有少數(shù)病人注射后癥狀反而加重,后迅速減輕,有糖尿病、胃潰瘍病嚴重者禁用。利多卡因用量不能超過40 mg,有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者禁用。
1.2.2手法治療于局部注射后30 min進行,手法治療要溫柔,要遵循由輕漸重的原則。揉按法、捏拿腰肌、揉摸舒筋三種手法聯(lián)合應用。(1)揉按法:患者仰臥于床上,肢體放松,術者用兩手大拇指或手掌,自大抒穴開始由上而下,經(jīng)下肢環(huán)跳、委中、承山、昆侖穴施行揉按,次用手掌或大魚際揉按脊柱兩旁肌肉,使氣血流暢,筋絡舒展。(2)捏拿腰肌:術者用兩手拇指和其余四指指腹對合用力,捏拿腰部肌肉,捏拿方向與腹直肌垂直,從L1起自上而下直至腰骶部臀大肌,先輕后重,先健側后患側,重點捏拿腰椎棘突兩側骶棘肌和壓痛點最明顯處,反復捏拿2~5 min。(3)揉摸舒筋:術者以掌根或小魚際用力在患者腰骶部進行揉摸,從上至下先健側后患側,邊揉摸邊移動,反復進行3~5次,使腰骶部感到微熱為止。本組病例藥物局部注射和手法治療最少1次,最多5次,每隔1周治療1次。
1.3療效標準痊愈:腰部疼痛及條索狀物或硬結消失,腰部活動不受限;好轉:腰部疼痛有所減輕,條索狀物或硬結明顯縮小,腰部活動輕度受限;無效:癥狀和體征均無明顯改變。
本組50例,痊愈43例,占86%;好轉7例,占14%。經(jīng)對痊愈的40例患者進行隨訪,1~6個月基本保持療效,只有個別病例遇陰雨天偶感患側腰部酸脹不適,但不影響功能活動。隨訪病例無復發(fā)者。
患者,男性,52歲,建筑工人,2013年6月就診。主訴:右側腰部疼痛麻木,活動受限三月余。疼痛晨起時加重,活動后減輕,勞累或久站久坐、變換體位時疼痛加重,同時放射至右臀部及右大腿后外側,但一般不超過右膝關節(jié)。曾多次求治,效果不佳,嚴重影響日常工作和學習。X線檢查示:脊柱諸骨及髖關節(jié)及骶髂關節(jié)無異常。T12和L3~L4右側旁1.5 cm處有兩條長約分別為3 cm、4 cm的縱形條索狀物,壓痛明顯,行動不便,直腿抬高實驗及“4”字試驗(—),無神經(jīng)感覺障礙,腱反射無異常。診斷:腰肌筋膜綜合征。治療方法:每周1次激痛點封閉加手法治療。第2次激痛點封閉并行手法治療后,疼痛減輕,活動不受限。進行第3次治療后,上述癥狀消失。為鞏固治療效果,1周后行第4次治療。該患者經(jīng)過四次治療后,右腰部活動正常,疼痛及麻木感消失,未觸及條索狀物。臨床治愈,隨訪6個月未見復發(fā)。
腰背筋膜解剖位置:包繞骶棘肌,骶棘肌位于脊柱兩側,縱貫脊柱全長,為一強有力的軀干伸肌。腰背筋膜前層附于腰椎的橫突,后層附于椎骨棘突和棘上韌帶。二層夾有骶棘肌等,并在骶棘肌外側合為一層[2]。腰背筋膜綜合征好發(fā)于中老年人,風寒濕和肌肉痙攣都可引起本病的發(fā)生,其他如機體內長期存在感染病灶或某些病毒性感染亦被認為與肌筋膜綜合征形成有關。
腰背筋膜綜合征主要是腰部肌肉和筋膜因無菌性炎癥而發(fā)生粘連,粘連的產(chǎn)生并不代表臨床癥狀的發(fā)生,只有在粘連處觸摸到硬結或條索狀物,并形成激痛點時才產(chǎn)生臨床癥狀。這時在受累部位形成一個明顯的局限性痛點,當受到外界刺激后,如壓迫、牽拉、溫度變化等,除引起患處局部疼痛外,亦可放射到遠部位的放射痛并伴有肌肉痙攣和感覺異常。因刺激該點即可引起全部癥狀,這與一般意義的壓痛有區(qū)別,故稱為“激痛點”。類似于中醫(yī)學中的阿是穴,其形成機理尚不清楚。多數(shù)病人只有一個激痛點,亦有兩個甚至多個。腰肌筋膜引起的激痛點應與脊神經(jīng)受到刺激時產(chǎn)生的激痛點相區(qū)別。脊神經(jīng)受刺激引起的激痛點常多個同時出現(xiàn),局部無筋結及筋束,普魯卡因局部注射癥狀不消失。所以,本病需與腰椎結核、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小關節(jié)紊亂、強直性脊柱炎、腰肌勞損等相鑒別[3]。
腰背筋膜綜合征治療的方法很多,但從筆者臨床經(jīng)驗看,采用局部封閉加手法治療效果較好。此法簡便易行,療效確切,經(jīng)濟實惠。手法治療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舒筋活絡之功效,通過手法可以緩解肌肉血管痙攣,增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4]。用潑尼松龍、2%利多卡因、維生素B1、維生素B12局部封閉,具有抗炎、止痛、抑制結締組織增生,降低毛細血管壁和細胞膜的通透性,減少炎性滲出,維持局部神經(jīng)功能的正常代謝和完整,有利于病變組織的營養(yǎng)過程。透明質酸酶可幫助解除粘連、軟化增生的結締組織,加之有效的功能鍛煉,可起到明顯的療效。
[1]馮雯雯,李麗,姚麗華.非特異性腰痛的中醫(yī)康復療法[J].河南中醫(yī),2012,32(3):274-275
[2]馬玲,毛秀麗,汪俊.沖擊波聯(lián)合局部注射治療腰背肌筋膜疼痛綜合征[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1,26(5):444-445
[3]梁伍,陳小針,黃偉明.三維腰椎牽引治療腰肌筋膜炎75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1):155-156
[4]張新偉.針灸推拿治療腰背部肌筋膜綜合征53例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10(6):56-57
R686.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1.040
20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