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瀾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問題探討
何瀾
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是全民媒介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培養(yǎng)新世紀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要,更關乎國家的整體實力和形象。
新媒體 大學生 媒介素養(yǎng)
據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中學生群體的占比高達25.2%。面對多元的大眾傳媒形態(tài),如何積極應對媒介、有效利用媒介、分辨鑒別媒介信息等,都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成才。因此,研究和分析這一課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媒介接觸存在異化現象。異化是指人的物質和精神生產及其產品蛻變?yōu)槊撾x生產者,反過來成為統治者的一種反?,F象。目前,大學生在獲取信息資源時主要依賴手機、互聯網等信息檢索,很多情況下他們已經不再主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而選擇直接進行互聯網信息查詢。虛擬生存對他們來說,已經成為一種新的信息異化。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有些人總害怕自己信息量太少,害怕自己掌握的信息落后于別人,從而習慣于“信息快餐”和“淺閱讀”,缺乏理解思考,變得華而不實、浮躁焦灼,這是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存在的突出問題。
2.媒介信息批判能力較弱。媒介批判能力是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的核心。大學生對信息有一定獲取和利用的能力,但對媒介再現的分析能力與批判能力明顯不足。他們在上網時更多地是作為“容器人”去被動接收信息,還不善于主動地解讀信息,而且很多大學生由于社會經驗的缺乏以及從眾心理,極易受到網絡中“意見領袖”的影響,當他們通過網絡意見領袖獲取信息之后,便不假思索的接受這些信息,缺乏獨立思考和理性判斷,這無疑會給大學生的思想認知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3.網絡道德失范。網絡的虛擬性和開放性使大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其中一部分人憑借網絡言論自由,在貼吧、論壇等平臺使用粗俗語言、攻擊性語言等,嚴重缺乏網絡道德自律。此外,部分大學生憑借其優(yōu)越的網絡應用技術水平,對他人的權利進行侵害,包括入侵他人網絡、獲取他人的隱私資料;下載、剽竊、使用他人學術成果;非法轉載、抄襲他人文章等,這些都屬于網絡侵權行為,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網絡道德風貌。
1.大學生自身心理發(fā)展特征。內因乃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據。大學生對新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也易于接受,他們所處的年齡階段和所具備的文化水準,決定了其自我意識的增強,但他們的抽象思維水平并沒有達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其價值觀、人生觀尚處于塑造階段,因此他們對自身的把握與對外界事物的認識難免會出現一定偏差,思想也容易受外界各種信息的影響。這種狀態(tài)下的大學生很容易受到新媒體的掌控和異化。
2.新媒體環(huán)境的影響。新媒體的“去中心化”特點使得人人都能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大量的信息在新媒體中傳播著,這其中也不乏一些垃圾、有害信息,而當這些信息大量聚集并且廣泛傳播時,就容易形成網絡謠言、網絡恐慌等社會問題。加之部分媒體為了提高點擊率、閱讀率和收視率,信息往往偏向商業(yè)化、娛樂化、低俗化。這種復雜的媒介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產生了重大影響,必然導致大學生道德選擇迷惘。
1.提升大學生的主體性。大學生要意識到信息是人的創(chuàng)造物,是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在人—媒關系中人始終處于主導地位,要學會在媒介語境下生存,樹立自尊、自信的觀念。要意識到使用信息資源是為了幫助自身更好、更方便地學習和生活,而不是被其主宰和奴役。在汲取信息營養(yǎng)的同時,應自覺遵守媒體倫理,有意識地建立信息批判反應模式,提高對負面信息的醒覺能力。對信息不盲從,不依賴,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
2.開展媒介素養(yǎng)教育。媒介素養(yǎng)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應在制度上、經費上給予支持,保證實施的穩(wěn)定性。除了開設專業(yè)課之外,還可以在其他學科中融入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內容。充分鼓勵大學生利用校內外媒介資源,親自參與信息的采集、編輯、制作和發(fā)布過程,了解信息創(chuàng)造、傳播和管理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還可以為學生開設校園論壇、微博等,為他們提供運用媒介施展才能的機會。通過多樣化的媒介實踐活動增強大學生對媒介信息的辨別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3.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自律意識。“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道德自律對于缺乏強有力他律的網絡來說,其意義尤顯突出。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自律意識時,必須加強以“慎獨”為核心內容的傳統道德教育,弘揚主旋律,激發(fā)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步養(yǎng)成網絡生活的自律品質,并內化為自身的道德行為。同時,教育者要特別重視在提高道德認識的基礎上還要進行日常行為訓練,增強自覺性。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我反省的習慣,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如此才能真正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律品質,幫助他們主動承擔相應的網絡道德責任。
(作者介紹:何瀾,西安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