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熊定富
例談信息表格化在解題中的應用
安徽 熊定富
高考地理試題注重能力考查,而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是答題能力考查的起點,也是地理能力培養(yǎng)的難點。如何快速從試題的文字和圖形語言提取有效信息,令很多同學感到困惑。如果將試題文字和圖形語言所蘊含的信息轉(zhuǎn)化為表格語言,使信息點更直觀明了地呈現(xiàn),學生解題就會更準確更快捷。本文以兩組高考題為例,說明信息表格化在解題中的應用。
【例1】(2013年海南卷)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記錄:北京時間8時太陽從正東方海面升起;桅桿的影子在正南方時,太陽高度為60°;日落時北京時間為19時45分。據(jù)此完成1~3題。
1.日志記錄當天,該船航行在 ( )
A.北太平洋 B.南太平洋
C.北印度洋 D.南印度洋
2.日志記錄當天,該船的航向可能為 ( )
A.正北 B.東北
C.正南 D.西南
3.日志記錄當天考察船經(jīng)過的海域,當月的天氣狀況多為 ( )
A.陰雨連綿、風微浪緩
B.晴朗少云、風急浪高
C.晴朗少云、風微浪緩
D.雷雨頻發(fā)、風急浪高
【信息表格化】本題信息以文字形式呈現(xiàn),不夠直觀,對信息的提取解讀較為晦澀。主題干信息可以歸結(jié)為三個項目:北京時間、太陽高度、太陽方位。(1)“北京時間8時太陽從正東方海面升起”信息轉(zhuǎn)化:北京時間8時、太陽方位正東、太陽高度0°(日出);(2)“桅桿的影子在正南方時,太陽高度為60°”信息轉(zhuǎn)化:北京時間未知、太陽方位正北(桅桿影子正南)、太陽高度60°;(3)“日落時北京時間為19時45分”信息轉(zhuǎn)化:北京時間19時45分太陽方位未知、太陽高度0°(日落)。將主題干三句話信息轉(zhuǎn)化為以下圖表更有利于解讀。
太陽高度 0°(日出) 60°(正午) 0°(日落)北京時間 8:00 — 19:45太陽方位 正東 正北—
【解析】第1題,本題主要考查區(qū)域定位。根據(jù)日出方位是正東,判斷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全球晝夜等長,日出的地方時應為6:00,而該地地方時為6:00時,北京時間為8:00,說明該地位于120°E以西30°個經(jīng)度,所以該地經(jīng)度為90°E;根據(jù)正午時桅桿的影子在正南方,太陽在觀察者正北方,所以該地位于南半球;根據(jù)正午太陽高度為60°,說明該地緯度為30°S。所以該地位于南半球的印度洋。故本題D選項正確。第2題,該日全球晝夜等長,全球日落的地方時為18:00,而此刻北京時間為19:45,則日落時船所在經(jīng)度位于120°E經(jīng)線的西側(cè)約26°,約為94°E,與日出所在經(jīng)度90°E相比,船往東方航行,東南或東北無法具體確定。故本題B選項正確。第3題,該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氣壓帶和風帶位置未發(fā)生顯著偏移,30°S附近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天氣晴朗,風速較小。故本題C選項正確。
【答案】1.D 2.B 3.C
【例2】(2015年浙江卷)下圖為某地地方時12時的太陽周年位置軌跡示意圖。若甲、乙兩個位置的太陽高度之和為90°,則乙位置太陽高度為 ( )
A.47° B.43° C.23.5° D.21.5°
【信息表格化】本題的信息是圖形語言形式呈現(xiàn),初讀可能難以理出思緒。其實只要將圖中信息轉(zhuǎn)化為簡單表格,解題思路就十分清晰。由題干可知該圖為某地正午太陽周年軌跡示意圖,即圖中各點均表示正午時太陽的位置,顯然甲為夏至日太陽位置,乙為冬至日的太陽位置。根據(jù)題干及知識儲備可列表如下:
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關(guān)系 數(shù)值H(甲)+H(乙)47° 90° H(甲)-H(乙)
【解析】“若甲、乙兩個位置的太陽高度之和為90°”說明太陽位于甲位置時該地正午太陽高度小于90°,即該地一年內(nèi)沒有太陽直射,應位于南北回歸線之外,進而可推斷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之差為47°。由表中的公式可計算出乙位置的太陽高度為21.5°。
信息表格化就是將試題蘊含的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以一個簡單表格形式呈現(xiàn)。這樣學生解題時對信息的解讀更直接更便利,有利于提高答題的速度和準確度。
【答案】D
【新題演練】
(改編題)(一)下圖表示遼寧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變化,將該區(qū)域分為25個方格,每個方格中的兩個數(shù)字按左右順序分別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類型。讀圖完成1,2題。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圖示區(qū)域土地利用變化會導致 ( )A.土地次生鹽漬化被遏制 B.空氣濕度明顯增加
C.干旱、洪澇頻率增加 D.水生生物物種增加
2.目前有利于促進圖示區(qū)域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舉措是( )
A.推廣蔗基魚塘 B.推廣水稻種植
C.發(fā)展節(jié)水灌溉農(nóng)業(yè) D.發(fā)展大牧場放牧業(yè)
(改編題)(二)下圖為甲、乙兩地某日從日出到日落太陽高度角日變化示意圖,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讀圖完成3~5題。
3.推測乙地的地理坐標是 ( )
A.60°W、0° B.60°W、23.5°N
C.60°E、0° D.60°E、23.5°S
4.該日應該是北半球的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5.甲、乙兩地實際距離大約是 ( )
A.1萬千米 B.2萬千米
C.3萬千米 D.4萬千米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信息表格化:
1979年與2005年土地利用變化類型1979年與2005年土地利用變化方格數(shù)31 812 1
1.C 從表中可知該地1979—2005年土地利用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湖泊變成耕地即圍湖造田,湖泊面積減少導致水生生物物種減少,空氣濕度減小,干旱、洪澇頻率增大,土地次生鹽漬化加劇。故C項正確。
2.C 從材料中可知該地位于遼寧西北部地區(qū),緯度較高,不利于種植水稻和甘蔗,所以該地不適宜推廣蔗基魚塘和水稻種植;該地有湖泊水灌溉,耕地較多,不適宜發(fā)展大牧場放牧業(yè),應該發(fā)展節(jié)水灌溉農(nóng)業(yè)。故C項正確。
(二)信息表格化:
日出(北京時間)正午(北京時間)日落(北京時間)晝長甲地 5:52 12 18:08?乙地 18:00 24:00 6:00?
3.A 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晝長為12小時16分,北半球處于夏半年,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乙地晝長恰好為12小時,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陽高度出現(xiàn)在北京時間24點,可計算出乙地經(jīng)度為60°W,故A項正確。
4.B 此日赤道上正午太陽高度為66°34′,且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可計算出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故選項B正確。
5.B 夏至日時甲地晝長接近12小時,故甲地接近赤道,甲地正午太陽高度出現(xiàn)在北京時間12點,故甲地位于120°E上,與乙地位于同一經(jīng)線圈,兩者的距離約為赤道長度(4萬千米)的一半。故B項正確。
(作者單位:安徽省霍邱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