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蘆燕 張建國
廉政是一種美感體驗
文/蘆燕 張建國
善廉者,素以光明磊落彰其美感;趨貪者,終以欲壑難填顯其丑態(tài)。
如何使廉政成為社會的“應然”與“實然”?如何使廉政成為官員內(nèi)在的“心服”與“口服”?如何使廉政成為顯性的“風景線”與“安全線”,而不是隱性的“高壓線”與“預警線”?這些問題, 為反腐倡廉提供了美學視角。從美學角度來看,“ 廉”與“ 貪” 即美與丑。善廉者,素以光明磊落彰其美感;趨貪者,終以欲壑難填顯其丑態(tài)。常言道:距離產(chǎn)生美。就廉政而言,這里的距離即政治理智與社會貪欲的距離,每當理智愈接近貪欲甚至被欲火所吞沒時,美感便消失,貪腐則頻現(xiàn),貪者以貪政為榮;每當理智愈遠離貪欲甚至能熄滅欲火時,美感便閃現(xiàn),廉政則倍出,廉者以廉政為美。
廉政是一幅令人向往的美景。這種美景既是一種文明形態(tài),也是一種美感樣態(tài)。廉政治下的世界,政治因仁而清明、經(jīng)濟因義而發(fā)達、文化因信而繁榮、社會因禮而和諧、生態(tài)因智而文明;廉政治下的公民,以知廉為美、行廉為榮、奉廉為尊;廉政治下的政界,信守“清明的政治生態(tài)帶來淳樸的社會生態(tài)、誠信的經(jīng)濟生態(tài)誘發(fā)繁榮的文化生態(tài)”的理念。廉政是廉者的政治抱負與美感體驗。
廉者往往懂得取舍。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就權(quán)力、財富、美色等社會因素本身而言,原本都無可厚非而且也不乏美感,然而一旦權(quán)與財、色之間產(chǎn)生了反常聯(lián)系,則極易滋生腐敗。孟德斯鳩指出“奢侈總是伴隨著淫亂,淫亂總是伴隨著奢侈”。因此,當權(quán)者必須斷絕權(quán)力與財色的寄生關(guān)系。廉者也正因為懂得取舍,才獲得因廉政而帶來的美感體驗。
貪者并非缺失美感,而是缺乏禁區(qū)。“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鄙倥c發(fā)財,不可兩得,貪財又貪色,勢必丟官又丟人。周、徐、令、蘇等貪官之所以聲名掃地,究其根源,在于他們虛化了權(quán)力與貪欲之間必要的界限,嚴重風化了權(quán)力本身所固有的神圣感、莊重感與使命感,最終使自己淪為權(quán)力和貪欲的俘虜。
廉者借助廉政遇見真美。美學家朱光潛認為:“有審美的態(tài)度和眼光才能見到美,而審美的態(tài)度,就意味著必須拋棄功利的態(tài)度和邏輯的眼光?!绷哒强辞辶藪仐壒笏@得的美感體驗,才能體悟到真正的美。明朝于謙賦詩“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嘲諷向高官送禮的歪風,表現(xiàn)出他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錚錚風骨,體現(xiàn)出廉者強烈的坦蕩美、空靈美與陽剛美。
廉者樂于知行合一,崇尚廉政美感。蕭楚女明言:“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梁啟超警示“信仰在一個人就是一個人的元氣,在一個社會就是社會的元氣”。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認識廉政易,施行廉政難;他律廉政易,自律廉政難;一時廉政易,時時廉政難。那么,該如何解決這種矛盾呢?真正的廉者善于“無為”而治,這里的“無為”不是“無所不為”而是“有所不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無索作為”,能從行為上約束自己,從觀念上常思貪欲之害,潔身自好。
貪者多是沽名逐利,缺乏廉政信仰。斯特恩提醒:“人只是大千世界的匆匆過客,請不要因為你的貪婪而過早地結(jié)束你的行程”;孫中山倡導“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然而貪者卻偏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權(quán)不用,過期作廢”。劉志軍、蔣潔敏、李春城、楊衛(wèi)澤等貪官之所以淪為階下囚,究其根源,在于廉政意識失序、廉政行為失控、廉政美感失效。
廉者借助行為彰顯真美。廉者浩然正氣、身正不怕影子歪,體現(xiàn)出崇高美、自然美;貪者因為心虛而提心吊膽、魂不附體,體現(xiàn)出荒誕感、扭曲感。法國巴爾扎克認為“沒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夠有金錢的廉潔”。周恩來總理是廉政者的楷模,他以無產(chǎn)階級的黨性和人性的和諧美、個人與群體生活目標的和諧美、領(lǐng)導與平民角色的和諧美、勤政與廉政的和諧美,充分展現(xiàn)了廉者知行合一的完美形象。
貪者立規(guī),廉政必破。狄德羅直言“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德謨克利特懂得“讓自己完全受財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不幸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由貪腐之人立規(guī)的事情并不鮮見,由于他們在立規(guī)時就已經(jīng)把自己放在規(guī)定之外,集規(guī)則制訂者和破壞者于一身。其結(jié)果必然是反腐倡廉流于形式,并顯示出表面化、工具化的立規(guī)現(xiàn)象。這也是那些“雷聲大,雨點小”、“運動式、表演式”反腐的根源所在。
廉者立規(guī),方能廉政。黨中央站在腐敗亡黨亡國的高度進行反腐倡廉事業(yè):習近平主席明確排除了當前反腐倡廉是一陣風、工具化、政治化的傳言,他還一再強調(diào)“當官發(fā)財兩條道,當官就不要發(fā)財,發(fā)財就不要當官”,“廉潔自律是共產(chǎn)黨人為官從政的底線”。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也是難得的廉者,他提出反腐“四項基本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里面人人平等、法律外面沒有民主、法律上面沒有權(quán)威,使得新加坡成為亞洲最廉潔的國家。
廉者用言行升華真美。就廉政建設(shè)而言,貪者往往是口頭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廉者不僅是理論上的先知,而且還是實踐中的先覺。反腐倡廉重在立規(guī),唯有廉者方可浩然立規(guī)。廉政的美感,是站在政治高度的至善至美。它不但需要學界不斷挖掘,而且更需要政界不斷升華。
廉者以廉政立美,貪者以貪腐去美。廉政不是表演秀,也不是苦修行,而是一種美感體驗。只有當“以廉為美,以貪為恥”的風氣成為一種必然,甚至成為一種自然時,理想的廉政方能真正實現(xiàn)——美即廉政,廉政即美。
(作者單位:南昌航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