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蘇東坡茶詩創(chuàng)作及審美特色"/>
溫云蘭,冉孟春(重慶安全技術(shù)職業(yè)學院,重慶 404020)
?
一盞清茶品人生
——解讀蘇東坡茶詩創(chuàng)作及審美特色
溫云蘭,冉孟春
(重慶安全技術(shù)職業(yè)學院,重慶 404020)
摘要:茶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而宋代是巔峰期。提起蘇東坡,除了他是宋朝的偉大詩人外更多提及的還有他與茶留下的不解淵源。他與茶的關(guān)系不能簡單地說成是喜愛,更多的是癡迷。茶不自覺地滲透到他的詩句中,為后人留下一筆筆茶文化遺產(chǎn)。本文就透過蘇東坡領(lǐng)會宋代人對于茶和人生的思考,分別通過蘇東坡與茶的緣起、相互影響以及蘇東坡寫茶的韻味來介紹。
關(guān)鍵詞:品茗藝術(shù);蘇東坡;詩;茶文化
溫云蘭(1974-),女,重慶萬州人,講師,研究方向:管理、文學類。
冉孟春(1971-),男,重慶萬州人,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管理、機電類。
我國“茶興于唐,盛于宋”,北宋的建立結(jié)束了長久以來動蕩的社會局面,百姓開始安心生活,這為文化交流提供條件,茶文化便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宋代飲茶隨處可見,茶還榮升“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行列。宋代文化發(fā)達,很多文人雅士都喜歡吟詩直抒胸臆,詠茶就是一個很好的內(nèi)容。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詩人就是蘇東坡,茶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茶。走路、吃飯、睡覺、辦事、寫詩哪一個都有茶滲透其中。他的官路并不暢通,經(jīng)常四處奔走卻讓他能路過很多產(chǎn)茶區(qū),耳濡目染之下對茶的種植、收茶、品茶懂得頗多。他在詩詞、歌賦里用茶寄托,為后人留下一筆寶貴的茶文化遺產(chǎn)。鑒賞蘇東坡的詩就能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
一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最能影響人,蘇東坡愛茶源于他生長的環(huán)境、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人生閱歷。他出生在四川眉山,四川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在文化、美食方面都堪稱一絕,四川更是產(chǎn)茶、品茗的勝地。蘇東坡從小浸潤在四川茶文化中,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熏陶和形成了他對茶的情感。而且其父蘇洵時常和僧侶結(jié)交,佛家思想和飲茶習慣讓少年的蘇東坡受到不小影響,使得他一生與茶結(jié)下不解之緣。
宋代是茶興盛的時期,上到皇帝宰相下到貧民百姓,都把茶視為生活必需品,當時有句話正好能印證這一現(xiàn)象:“一日不可無茶”。蘇東坡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社會下,他對茶如此喜愛也就不難理解了。還有一點也影響了蘇東坡,就是他結(jié)交的各位名人雅士也大都是愛茶之人。白居易、王維、歐陽修等等好友都愛茶,蘇東坡怎么能不受到熏陶。
蘇東坡雖仕途不順卻因禍得福,得以游覽了祖國大好河山,尤其是許多產(chǎn)茶之地。作為產(chǎn)茶的大國,中國茶的品種也多得數(shù)不勝數(shù):四川的蒙頂茶、西湖龍井等等。所以對于蘇東坡來說,無論是高官厚祿之時還是窮困落魄之日,他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茶,而茶似乎就是要伴隨著他的一生。
2.1茶與生活
蘇東坡是一個善于把生活過得精致的人,就是一個會生活的人。他把茶作為生活的一部分,不僅作為一種飲品,更多的是一種寄托,增加他的樂趣,分擔他的痛苦。蘇東坡是個愛交朋友也受朋友歡迎的人,他和人交朋友不看對方的身份,只要是知己就能結(jié)交,他把茶融入自己的生活,所以那些因茶結(jié)識的朋友好像更灑脫和無拘無束。他和僧人的交往以及文人雅士的交往都能體現(xiàn)這一點。他的很多詩作也能體現(xiàn)這一點,如:《寄周安濡茶》、《謝曹子方惠新茶》、《黃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韻為謝》等等,從這些詩中能看出他交友之廣。朋友相遇就該喝茶聊天。品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制茶、烹茶、品茶等多個環(huán)節(jié)。蘇東坡的品茗能力可一點都不輸于專業(yè)人士,對于各環(huán)節(jié)都十分擅長。同時,品茗這項技能給他的生活更是添加了不少樂趣。他在《求焦千之惠山泉詩》中說到“精品厭凡泉”,指出水對于茶的重要性。只是水的好壞是不能由他決定的,但他可以選擇和鑒別。安平泉、虎跑泉等優(yōu)質(zhì)的泉水用來煎茶再合適不過了,當然少不了蘇東坡的贊美。“金沙泉涌雪濤香,灑作醍醐大地涼”,這是《虎跑泉》中對金沙泉水的贊美?!吧斤h留待羽仙嘗”一句把泉水所泡之茶形容得只有神仙能品嘗一般。沒有上等泉水之時,蘇東坡對煎茶之水放低要求,卻也必須是活水。不僅對水質(zhì)要求高,蘇東坡對水溫也是要求嚴格?!对囋杭宀琛分袑λ疁孛鑼懀骸靶费垡堰^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甚是生動形象。
宋代對茶器的要求也很多,而蘇東坡對烹茶器具也是頗有研究心得?!洞雾嵵芎掏菔摗分兴枋隽恕般~腥鐵澀不宜泉”,應(yīng)該用定窯花瓷最好,而且用石銚燒水極佳。蘇東坡推崇茶具有藥用功效。以茶養(yǎng)生是靜的表現(xiàn)?!吨瘟「雇捶ā肺闹械溃骸爸瘟「雇?,用生姜,切如粟米大,雜茶相對烹,并食之,實有奇效。……三物皆研末,仍以茶末對烹之。比前方益奇?!睎|坡用自己對茶的了解,思索出茶的多種用途,豐富了他的人生,也使得品茶不光是興趣也可以養(yǎng)生。
2.2茶與文學
蘇東坡仕途雖然不是一帆風順,但是他的文學造詣沒有人可以質(zhì)疑。他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追逐一直不停歇,文學為他排解郁悶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的詩詞風趣又不失哲理,通俗又不失內(nèi)涵,他給我們留下的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和4200百多篇散文作品中處處都透著他的人生態(tài)度。而這龐大的作品中,和茶有關(guān)的詩篇可能只占小小的一部分,卻也能讓我們窺探到蘇東坡的品茗人生。茶給他的生活帶來生機和樂趣,也對他的創(chuàng)作有著很大的幫助。
蘇東坡的詠茶詩給人以清新淡雅之感?!缎扉T石潭謝雨道上作》中:“簌簌衣襟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因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整首詩透露著清新之感,而且簡單通俗,似乎只是趕路之時的有感而發(fā),我們卻能看到蘇東坡愛茶之情,就連路上渴了都想喝一杯清茶。而這樣的描寫讓茶的清爽之感“撲紙而來”,隔著紙張和時光都能感受得到。
《寄周安孺茶》是蘇東坡所作的最長的茶詩,詩中包涵了宋代人愛茶的情境,還有從茶的發(fā)展史和文人雅士愛茶的表現(xiàn)中總結(jié)出的茶的清新卻又剛毅之氣。蘇東坡一生跌宕起伏,讓他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正因為這樣,他才能更加體會茶的內(nèi)涵,以茶呼應(yīng)自己。蘇東坡的詩除了“清”還有“趣”。品茗對他來說不僅是心靈寄托也是他休閑的過程。之前繁瑣的過程都是為了最后茶入口時的清爽,一切都是值得的。所以在他的詩文中有關(guān)于茶的心情總是奇幻且?guī)е唤z浪漫。《汲江煎茶》:“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菽c未易禁三碗,坐數(shù)荒村長短更?!边@首詩可以看出他并不是刻意去追求新奇樂趣,而是自然而然的發(fā)現(xiàn)樂趣,找到奇妙之處。這種境界正是蘇東坡所奉行的人生境界。蘇東坡寫茶,以茶寫人,給自己的性格加上一個寄托,當中由茶所表現(xiàn)出的人生哲理,社會道理讓你如品茶般絲絲入扣滲入你的骨髓。
2.3茶與政治
蘇東坡一直身懷報國之心,奈何總是一腔抱負無從施展。他跌宕起伏的人生讓他沒有機會讓自己的政治理想造福百姓。但蘇東坡的個性并不會讓他因為這些而消極沉悶,反而他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去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他愛茶,于是關(guān)心茶運輸,茶稅和貢茶等等對百姓無利的現(xiàn)象讓他憂心不已。于是他靠著詩文表達自己的想法?!端椭艹h守漢州》描寫了因為茶事給百姓帶來麻煩的看法,在他看來君王愛茶是好事,但若因為愛茶而使百姓為之受苦就失去了他真正的意義。蘇東坡的治國理念是仁政,他雖然不得仕,卻看不得君王如此,為民請命體現(xiàn)了他高尚的品格。
3.1味之美
蘇東坡一生寫過近百首詠茶詩詞,在這些詩詞中描寫名茶的詩主要有《月兔茶》、《和錢安道寄惠茶》等篇幅,其中經(jīng)常被人提及的是《次韻寄壑源試焙新茶》:“仙山靈草濕行云,洗盡香肌粉未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春風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边@是贊美北苑龍鳳團茶的詩。整首詩把美人比作好茶,顯得茶具有了靈性。東坡飲茶,喜歡天然味道和茶本身的內(nèi)在美。
蘇東坡深知水的重要性,所以他也留下了不少鑒水的詩篇。如《游惠山》、《虎跑泉》等。尤其當推的是《求焦千之惠山泉詩》,寫得出神入化,如此描寫惠山泉的恐怕只有蘇東坡這首了?;萆饺辉u為天下第二,有人不惜物力財力將泉水送至京城煮茶。蘇東坡愛惠山泉水,多次去惠山泉品茗,也寫下了“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連;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的絕美詩句。由蘇東坡的這些詩篇,可以看出蘇東坡把水對茶味的影響看得很重要。
3.2器之美
宋人對茶瓶是十分講究的,因為它不僅要用來煎水,而且還要在“斗茶”時用來注湯。注湯時,水柱要有力,落水點要準確。與此相應(yīng),對瓶嘴的要求就很細致。蘇東坡在《試院煎茶》中有“銀瓶瀉湯夸第二”的詩句,來表達銀瓶煎水的好處的贊美。還有一種盞叫做“兔盞”,“兔盞”極受達官貴人推崇,很多的文人墨客都會寫詩贊揚這種器具,蘇東坡就有詩寫道:“勿驚午盞兔毛斑,打出春甕鵝兒酒?!碧K東坡的《次韻周潼惠石銚》中寫道吟詠石銚這種小型煮茶器:“銅腥鐵澀不宜泉,愛此蒼然深且寬。蟹眼翻波湯已作,龍頭拒火柄猶寒。姜新鹽少茶初熟,水漬云蒸蘚未干。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無腳是輕安?!闭自娭饕獙懹么似骶咧蟛璧膬?yōu)點。
蘇東坡的一生都沒有離開過茶,他所處的時代和他的品行都讓他如此,更重要的是他那與茶十分相似的氣質(zhì),讓他愛茶如命。茶如人生,不僅因為它多道工序成就似人生,更多的是它的恬淡、清新和剛毅,就如我們在人生中生活一樣。從蘇東坡身上我們看到了茶一般的人生,讓我們回味,也值得我們學習。
參考文獻
[1]譚媛元.蘇東坡的品茶之道[J].資源與人居環(huán)境.2011(7):55-57
[2]金文凱,Jin Wenkai.宋代品茗藝術(shù)的審美因素——從蘇東坡的詠茶詩談起[J].綏化學院學報.2016,26(5):10-12
[3]丁以壽.《蘇軾<葉嘉傳>中的花文化解析》[J].茶葉通報,2013(3):89-91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