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丹(湖北省咸寧職業(yè)技術學院 437100)
?
中國傳統(tǒng)茶道在大學生道德教育中的應用
孟丹
(湖北省咸寧職業(yè)技術學院 437100)
摘要:中國的傳統(tǒng)茶道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由一代代文人世代相傳的一種文化和民族精神,茶和茶文化不僅有著祛除疾病的功效,同樣還有著教化育人的功能,這種功能已經被部分大學所采用,并在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也被廣大的教育工作者贊同和認可。本文闡述了中華的茶道文化及精神內涵有著豐富的哲理,對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問題發(fā)揮著影響力,論述了茶道文化對培養(yǎng)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現(xiàn)實意義和目的,提出了培養(yǎng)大學生道德思想觀念的理念,本文就中國傳統(tǒng)茶道在大學生道德教育中的應用加以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傳統(tǒng)茶道;大學生;道德教育;應用
傳統(tǒng)茶道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它是以茶為載體傳遞文化的一種形式。2014年,教育部就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教育,宣揚中國夢的主題思想。近幾年來,諸多研究學者認為應該把傳統(tǒng)的茶道文化應用于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去,這對于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有著一定的好處,同時對大學生的道德品質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多高校的選修課也都開設了《中華茶文化》,《茶藝》等相關的課程,這些課程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和關注。高校開設這類課程的目的是將茶道文化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所融合在一起進行講解,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1.1茶道文化與美學
傳統(tǒng)的茶道文化在于物質美與精神美的統(tǒng)一,物質美在于茶的味道,口感清香怡人。而茶道的精神美指的是茶的意境之美,通過品茶,不僅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同時還能夠起到教育作用,茶道的精神美可以緩解人的心理壓力和煩惱,帶給人一種輕松,閑適的氛圍。另外,文人通過品茶陶冶情操,使得身心健康,心境平穩(wěn),促進了詩、畫的形成,這種藝術作品也是中國傳統(tǒng)茶道的精神美留下的藝術,在品茶的過程中,文人會把品茶的愉快心情與悟出的道理通過詩歌或畫卷表現(xiàn)出來,所以說茶道文化與美學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
1.2茶道文化與傳統(tǒng)哲學
中國傳統(tǒng)的茶道文化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哲理,最為突出的是和諧思想和“道法自然”的思想。所謂和諧思想是儒家哲學中的一種道德思想文化,和諧是避免矛盾,始終保持一個穩(wěn)定的、有序的生存狀態(tài)。而傳統(tǒng)的茶道文化中就蘊含著這種思想,首先茶性是平和的,飲茶人在飲茶的過程中享受的是一種悠游自在,閑適自得的狀態(tài),心境上也得到了放松。傳統(tǒng)的文人雅士每次飲茶的時候,都會感受到和諧的意境,所以儒家將這種文化引進茶道中,主張在飲茶中緩解壓力,促進和諧。而“道法自然”是道家最提倡的,一切萬物都源于自然界,而通過品茶可以體會出其中微妙的變化,從茶葉的香氣可以感受到自然饋贈,從而領悟了自然的真諦,享受人與自然的相互交融。
1.3茶道文化與個人修養(yǎng)
傳統(tǒng)的茶道文化還與個人修養(yǎng)有直接的關系,通過飲茶可以修身養(yǎng)性,茶葉里含有的植物元素會使人清醒,是一種人與自然相交融的狀態(tài),古代文人在飲茶中通常寄托著高風亮節(jié)的精神追求?,F(xiàn)如今的生活中,飲茶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和一種優(yōu)雅的生活態(tài)度,同時也是人們友好往來的一種標志。因此,人們通常將茶與人品相關聯(lián),強調茶的君子特性,在詩中,我們經??梢钥吹酵ㄟ^茶道去表現(xiàn)一個人的人品修養(yǎng)和文化水平。所以,中國傳統(tǒng)的茶道對人品修養(yǎng)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價值。
2.1茶道文化的知識與傳承
茶道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十六世紀的時候,歐洲的記載中有“中國茶”一說,茶道文化的起源較早,影響也較深。飲茶從古代開始便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飲茶的風俗,茶文化思想等包羅萬象。通過傳授傳統(tǒng)的茶道,會讓當代大學生了解到更多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民族精神的價值,如今的大學課堂中,將茶道文化內容有選擇性的進行提煉,讓更多的大學生增長見識,開闊視野,修身養(yǎng)性。
2.2茶道文化的精神培養(yǎng)
茶道文化具有的美學功能對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審美情趣有著借鑒性的作用,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時代,審美觀念遠不止一個,在繁雜的審美意識中,如何能夠讓大學生保持一種積極、健康的審美態(tài)度需要高校老師及學生的共同努力完成。運用茶道文化的傳統(tǒng)美學功能能為大學生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標志,引導他們對傳統(tǒng)美的接受和認可,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的審美標準。在前文中提到,茶文化還有著精神功能,目前,“快餐文化”飛速的發(fā)展,它嚴重阻礙著大學生的精神文明,給人們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容易使大學生產生享樂主義價值觀。而茶道文化和思想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加強茶道文化的教育,可以通過選修課或是社團活動之類的方法進行茶道文化的宣傳,促進大學生的道德思想觀念的更新,摒棄浮躁,踏實做事。在茶道文化中也具有君子品質,目的是教育大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和思想道德觀念以及行為舉止,茶道的君子之道可以克服人身上的弱點,培養(yǎng)健全的性格和良好的心態(tài)。在當今時代背景下,要對茶道文化進行推廣,通過對茶道文化的理解,抽出時間對大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灌輸和教育,增強他們的民族責任感和自尊心。
2.3茶道文化中的養(yǎng)生功能
俗話說的好:“吃茶是和尚家風?!鄙畟H與品茶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茶是僧人解除饑渴,提神清腦的物質需求。從古代開始,人們要求品茶的程序一定要規(guī)范,在飲茶的過程中要講求自然淡雅,飲茶的氛圍透露出民族的信仰和神圣莊嚴,聞著茶香就可讓人心態(tài)平和,古人常將茶與悟聯(lián)系起來,因為茶文化的形成與禪的“悟道”相聯(lián)系,在生活中人們更是追求精神的藝術美,“細煎慢飲”的品茶方式已經蔚然成風,茶的制造以及烹煮的方法已經成為了藝術性和文化性很強的技能。到了宋代,飲茶的風氣變得更加濃厚,當家中有客人來的時候,茶葉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飲品,這也是以禮相待的一種特征,飲茶講究茶品和茶性,沏茶要講究火候和茶具,這是品茶的一種意境,同時也是對藝術和信仰的一種追求。在元代的時候,流行散茶,茶葉要碾成末享用。到了明代,茶葉開始實施用水泡著喝的方法,明代的人喜歡先聞茶葉的芳香再去品嘗。清代的時候,人們更注重的是沏茶的方法和技巧,表達著人們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內心的愉悅,從而達到超凡脫俗的精神狀態(tài),茶道的養(yǎng)生功效促進大學生適當緩解個人壓力起到良好的作用。
3.1普及茶道文化課程
中國傳統(tǒng)茶道文化非常豐富,也有著非常深厚的精神底蘊,在高校開展茶道文化課程的時候,要通過多媒體先向學生介紹一些關于茶道的相關知識內容,讓學生對茶的起源,生產地以及發(fā)展歷史有著一定的了解,課下向同學們推薦一些關于傳統(tǒng)茶道的書籍,增強學生對茶道的人文知識和歷史的了解,讓整個大學都彌漫著茶道帶給學生的精神修養(yǎng)和道德觀念。
3.2開展豐富的茶道文化活動
在專業(yè)的茶道文化教師的指導下,高校可以開展一些與茶道文化相關的活動,通過這些有趣的活動,讓同學們對茶藝,茶道的理論有著一定的了解,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開設一些茶館,號召更多的學生去茶館品茶,并在茶館中舉辦一些活動,這樣不僅能夠弘揚中國傳統(tǒng)的茶道文化,同時也可以結合課上所講的茶道影響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讓同學有更深入的了解。圍繞著茶道文化,學校也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yè)開展與茶道文化相關的研究和調查,豐富自己的課余文化生活,修養(yǎng)身心,健康發(fā)展。
3.3培訓學生的茶藝
高校組織一些傳統(tǒng)茶道文化的社團和茶藝表演活動,這些社團是大學生在學習之余休閑、娛樂的好場所,它也是校園文化建設中最為精彩的一部分,共同去探討茶道文化,互相交流學習。另外,以茶道文化的社團為主體,成立茶藝表演團體,每個月都要有關于茶道表演的小節(jié)目,呼吁學校更多的大學生關注茶藝,并加入到茶道文化社團這個大家庭中。每學期在一個固定的時間設置一個茶道文化周,在這一周內,以學生為主體開展一些茶文化活動,高校也可以邀請一些茶學專家前來傾聽講座,幫助更多的大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茶道文化,以及茶文化歷史帶給國家的貢獻等,從而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學校也要對傳統(tǒng)茶道文化進行宣傳,引導大學生摒棄惡習,樹立良好的道德行為。也可以開展一些茶宴活動,讓學生們親自選茶并品茶,體會茶道的真正內涵,在茶宴中,可以加入一些茶音樂,茶詩歌,茶書法的比賽或視頻賞析,在弘揚傳統(tǒng)茶道文化的同時也要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總結:本文從三大方面對中國傳統(tǒng)茶道文化在大學生的德育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綜上所述,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中凝聚著太多的茶道思想和文化根源,傳統(tǒng)的茶道文化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理念,茶道文化并不是對大學生思想上的一種灌輸,而是讓學生通過對茶藝,茶道的理解感悟到茶道文化的價值,在大學校園里弘揚傳統(tǒng)的茶道文化,加強茶道文化的學習和教育,不僅可以使大學生陶冶情操,增加審美情趣,提高道德修養(yǎng),同時還能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茶道得到更好的傳承。
參考文獻
[1]史艷紅.淺析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大學生道德教育中的功能[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223-224.
[2]王俊松.中國傳統(tǒng)整體主義價值觀與大學生道德價值觀教育[J].中國德育.2007(7)
[3]王曉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10):118-120.
[4]李延倫.淺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大學生道德教育路徑[J].遼寧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3):47-48.
[5]楊微微,劉興來.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4):615-616.
作者簡介:孟丹(1981-),女,湖北咸寧,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