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 青,趙 茜(河北農業(yè)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1)
?
高校圖書館開設茶藝室的意義及可行性分析
惠青,趙茜
(河北農業(yè)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1)
摘要:茶文化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所蘊藏的“禮、和、真、靜”的茶人精神,對大學生形成理性思考、沉著修養(yǎng)、良好品質以及堅固信仰大有裨益。因此,在大學校園推廣中國茶文化,對提升當代大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yǎng)好處多多。而高校圖書館作為大學生知識文化的傳播傳承基地,不僅擔負著收集知識、儲存知識、傳播知識的功能,更擔負著培養(yǎng)大學生高尚道德、良好情操的職責。由是言之,在高校圖書館開設茶藝室,以此為平臺和載體來傳播優(yōu)秀茶文化,對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不容小覷。
關鍵詞:茶文化;茶道精神;高校文化建設;圖書館功能
惠青(1980-),女,河北定州人,碩士研究生,館員,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
趙茜(1986-),女,河北保定人,本科,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圖書資料。
中國人飲茶的歷史源遠流長,并在兩千余年的時光中,將其從單一的“飲料”,升華為一種文化和藝術。茶文化在唐朝初步形成,經(jīng)過一千多年的發(fā)展,不斷融合和吸收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佛教、道教、儒家等優(yōu)秀思想,最終形成了博大精深且包容萬象的茶道精神。這種茶文化和茶道精神,對我們這個民族性格特征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體現(xiàn)在了我們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當代的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價值觀競相涌現(xiàn),深深影響著青少年特別是廣大的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在這種背景下,利用高校圖書館這一傳播知識、傳承文化的平臺來開設茶藝室,展示和傳播我國的茶文化,對促進大學生的人文品質、道德素養(yǎng)有著不可小覷的促進作用。
茶文化從唐朝初步形成以來,不斷融合和吸收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佛教、道教、儒家等優(yōu)秀思想,最終形成了博大精深且包容萬象的茶文化,以及蘊藏了“禮、和、真、靜”的茶道精神。譬如,茶文化注重“天人合一”,這就是道家思想和茶葉自然屬性在特性上的“不謀而合”。另外,修身養(yǎng)性、禪茶一味等內涵,又與儒家和佛學思想關系密切。
我國的茶文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范疇。一是對茶葉的講究,也就是“得味”;二是對因飲茶環(huán)境、茶藝及禮儀等方面的講究,也就是“得韻”;三是在思想和修行上的追求,也就是“得道”。這三方面內容都具有很深的歷史文化底蘊,每一方面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對引導廣大大學生培育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良好的人文品質大有裨益,下面詳細來論述。
古人在追求茶葉之味上是非常講究的,對茶葉的采摘、制作、烘焙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另外,在飲茶時,也十分注重對茶具、茶水的選用,因為這些物品都能影響到茶味的好壞優(yōu)劣。從唐代開始,特別是在陸羽撰寫《茶經(jīng)》之后,古代飲茶者便開始總結和提煉出一套成熟的飲茶文化。具體而言,就是茶葉要經(jīng)過九次“考試”方可入口。一是茶葉采摘的時機和制作的工序,二是茶葉的色香味是否合格,三是茶具是否為鼎爐、是否清潔無味,四是燒火之柴含不含油脂,五是煎茶之水來自何處,六是茶餅在炙烤時的工藝高低,七是對茶餅碾末時形狀和顏色的要求,八是對煮茶操作手藝和程序的要求,九是對飲茶持之以恒的要求。這些講究,體現(xiàn)出了古人對飲茶的重視,以及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我國茶文化對“得韻”的講究,大概體現(xiàn)在環(huán)境、茶藝和禮儀等內容上。先來看飲茶的環(huán)境,飲茶者對飲茶環(huán)境是十分注重的,不能隨意,不能庸俗,而是要體現(xiàn)出飲茶者的品位。一般來說,傳統(tǒng)的飲茶環(huán)境分為三類,其一是在大自然的山水樹林之中,通過周圍的青山綠水、明月清泉、和風竹林等環(huán)境,去感受“天人合一”的茶道精神。其二是在專門的室內,或者在古香古色的茶館,或者在雕梁畫棟的私人室內,與朋友一邊飲茶一邊談天說地。其三是在特意裝飾過的庭院里,通過加入奇石名木、名人字畫、奇花異草、長亭走廊等因素,來營造出一種雅致和清幽的飲茶環(huán)境。對飲茶環(huán)境的講究,體現(xiàn)出的是古人飲茶者高雅的品位和深厚的文化內涵。
對“得道”的追求是茶文化的靈魂所在,也是茶道精神的重要內容。飲茶者在品茗時,會讓自己的靈魂與茶融為一體,與周圍的環(huán)境融為一體,達到一種“無欲無求”、“掃去塵念”的境界,使自己的內心平靜而深沉,不再是用物質和世俗的眼光去看問題,而是改用另一種角度,去看待世間萬物,去洞察人情練達,從而讓自己忘卻種種煩惱,達到修身養(yǎng)性、頓悟人生的目的。另外,茶文化所蘊含的“中庸和諧”的儒家思想,也是飲茶者“得道”的一個重要目的。這種思想講究適當、不過分的信條。無論在煎茶時、敬茶時、飲茶時所講究的口感和溫度的適當及良好的教養(yǎng)和謙遜感恩,還是在飲茶環(huán)境上所追求的儉樸精神,都體現(xiàn)出了這種思想的寬厚和節(jié)制。應當說,這兩種不同的思想內涵,都能通過茶事活動,來讓飲茶者修煉出淳樸高雅的良好品德和優(yōu)秀人格。
現(xiàn)代的大學生,大多為95后的年輕人,他們出生在中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時期,家庭生活條件普遍富裕。另外,他們也趕上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興起和繁榮,在現(xiàn)代科技和現(xiàn)代文明的浪潮中長大。由是言之,這一代大學生普遍推崇“快餐文化”和惡搞精神,熱衷于各種流行娛樂文化,缺乏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和尊重。
而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也讓很多大學生內心變得浮躁,無法靜下心來。不少人心懷“六十分萬歲”的想法,只求不掛科,而對是否真正學到知識文化卻不在乎。另外,社會輿論和一些網(wǎng)絡媒體對拜金主義的渲染,更加劇了這些大學生價值觀的功利化和短視化,總想著“一夜暴富”,把人生的理想局限于房子、車子等物質層面,缺乏為國家為社會奉獻和奮斗的主人翁意識。
這一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大多在家庭的溺愛中長大,這就導致很多人沒有必要的包容心和寬廣胸懷,過于在乎自己的感受,一味強調自我。很多大學生曲解了“個性化”這個詞語,覺得提倡個性就是要以自我為中心,什么事情都先考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利益,不會去顧及他人、考慮全面和集體。更有甚者,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fā)生沖突時,會把自己的利益凌駕于集體利益之上,不惜損害他人利益去滿足自己的私欲。如此下去,必定會讓這些大學生的性格變得乖張孤僻,對將來步入社會后的生活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同時,在當代大學生身上也不同程度存在著“誠信缺失”的問題。應該說,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不管是古人所言“言必行行必果”,還是老百姓常說的“吐個吐沫都是釘”,都展現(xiàn)了我們民族性格中的誠信意識。但也要認識到,由于價值多元化帶來的道德滑坡現(xiàn)象,也不同程度地影響到了身處“象牙塔”中的大學生群體。這直接的體現(xiàn),就是逃課、作弊等問題,這些誠信缺失的現(xiàn)象應當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在高校圖書館開設茶藝室,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和不可小覷的意義。其一,圖書館承擔著傳播優(yōu)秀文化的職能,而茶文化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更是各種優(yōu)秀思想的集大成者。從這個角度看,在高校圖書館開設茶藝室來傳播茶文化是理所應當?shù)?。其二,在高校圖書館開設茶文化能夠進一步增加圖書館的文化氛圍,高校圖書館是知識文化的“集散地”,是大學生用來復習、看書、思考的最佳場所,其特點就是靜謐而富有文化氣氛,只要是踏入其中,就會被里面的環(huán)境所感染,變得禮貌而安靜。而茶藝室的特點也是如此,安靜且深沉,能夠讓飲茶者內心清凈并進行精神層面的思考。由是言之,茶藝室和圖書館在特質和內涵上是十分吻合和貼近的,在圖書館開設茶藝室,能夠給本來就富有文化氣息的圖書館增添另一抹別樣的文化風景線,不僅讓圖書館的形象變得飽滿,更能讓其傳播文化的方式變得立體而豐富起來。
與此同時,圖書館是大學生在求學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場所和平臺,是除了教室之外,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在這里,各種知識融會交流;在這里,各種思想碰撞融匯;在這里,大學生暢游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圖書館是錘煉一所大學人文精神的最好平臺和載體,一所高校,有什么樣的圖書館和圖書館文化,就會擁有什么樣的大學精神。而我國的茶文化所蘊含的“茶人精神”,則對大學生的價值追求和人文素養(yǎng)大有裨益,能夠讓他們形成理性的思考、高尚的道德、謙和的性格。所以,在高校圖書館開設茶藝室,能夠更好地用茶文化去感染和影響當代的大學生建立更加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積極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譬如說,茶道文化所傳遞出來的“禮、和、真、靜”精神,能夠讓大學生浮躁的內心安靜下來,變得專注而謙和;能讓大學生懂得禮儀和尊重;能讓大學生內心明晰,頭腦警醒,用一種更加樂觀積極且包容大氣的態(tài)度去面對他人、面對人生、面對社會,這對于校園精神文化來說是非常重要。
第一,要突出文化內涵,豐富茶藝室的圖書資源。圖書資源是圖書館的核心價值,脫離了這個核心價值,圖書館的文化傳播就會變得片面而單調。由是言之,在高校圖書館建立茶藝室,就一定要與社會上的茶藝室區(qū)別開來,一方面要有進行茶事活動的物品,另一方面更要對各類關于茶文化的書籍、文獻、散文、詩歌進行收集、整理和分類,讓學生們能夠一邊品茶一邊學習我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第二,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圖書館寬敞明亮、設備齊全的優(yōu)勢,在茶藝室定期舉辦一些茶文化鑒賞、茶知識講座、茶文化交流等活動,并積極邀請行業(yè)里的專家學者前來授課講解,如此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圖書館的知識傳播職能,使大學生形成系統(tǒng)化、深層次化的茶文化體系。
第三,要創(chuàng)新思路和方法,加大茶藝室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前來了解茶文化。在這一點上,可以利用一些新媒體手段,比方說建立微信公共號、微博號等,來定期發(fā)布講座信息和茶文化知識。在傳播的過程中,要注意采用大學生喜歡閱讀的文字風格,從而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同時,還可以與當?shù)氐碾娕_、報紙、電視臺、網(wǎng)站等媒體建立長期的合作,利用這些優(yōu)質的平臺舉辦一些公益性或者商業(yè)性的活動,如此不僅能擴大高校圖書館茶藝室在社會上的知名度,更能取得一定的經(jīng)濟效益。
第四,要在培訓專兼職人才上多下功夫。在高校圖書館設立茶藝室,必定需要專人去管理去講解去表演茶藝。由是言之,首先高校就應當建立培育和吸引相關人才的政策和措施,建立一支具有深厚茶文化底蘊的茶藝室人才隊伍:既熟悉茶文化,又有較高的審美水準,并且具有較強的文字、語言和表達能力。其次,針對可能出現(xiàn)的人手短缺問題以及為了更好地傳播茶文化,還可以用勤工儉學的方式,在大學生中間聘用一些兼職人員。這樣不僅有足夠的人手去發(fā)揮茶藝室的各項功能,也能培養(yǎng)出更多喜歡茶文化、懂得茶知識、熱愛茶藝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舒玉杰.中國茶文化古今大觀[M].北京出版社,2000.
[2]張世蘭.圖書館在文化傳播與交流中的地位與作用[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5(6):26-28.
[3]張淑華.圖書館工作概論[M].海洋出版社,2005.
[4]馮剛.高校校園文化研究[M].中國書籍出版社,2011.
[5]楊新起.新世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設論[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基金項目:保定市社科基金項目(編號:20140255)。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