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芬,何 毅,覃斯華,黃金艷,柳唐鏡,葉云峰,李天艷,韋正光,李文信,洪日新
(廣西農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南寧 530007)
西瓜、甜瓜均是世界農業(yè)中的重要水果作物,其播種面積和產量在十大水果中分別居第4和第8位。中國西瓜面積占世界總面積的60%以上,產量占70%以上;中國甜瓜面積占世界總面積的45%以上,產量占55%以上[1-2]。目前西瓜、甜瓜幼苗主要采用草炭、泥土或自制營養(yǎng)土裝入穴盤和塑料杯進行培育,所育成的幼苗根系不夠發(fā)達,莖細葉小,影響產量和質量,并且極易感染枯萎病和根結線蟲病。壓縮型基質營養(yǎng)缽是以草本泥炭、木質素為主要原料,添加適量營養(yǎng)元素、保水劑、固化成型劑高壓成型的育苗基質團,其質地比常規(guī)塑料營養(yǎng)土缽硬一些,缽體也較薄、小,貯水、保水性能好,具有攜水播種的特點,運用于西瓜、甜瓜的種植,可確保西瓜、甜瓜苗全苗壯,提早上市,能有效遏止枯萎病的發(fā)生,提高產量。省去了傳統(tǒng)育苗需自行準備育苗土、添加肥料、消毒防病等操作程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別適合不宜重茬、需換地種植、單位面積種植株數少,且經濟效益高的西瓜、甜瓜等經濟作物的育苗移栽[3-4]。
廣西農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相關科研人員在積累多年試驗示范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西瓜和甜瓜壓縮型基質營養(yǎng)缽育苗技術規(guī)程。該標準技術性強,可操作性強,可為西瓜、甜瓜壓縮型基質營養(yǎng)缽育苗提供參考,現(xiàn)將該技術規(guī)程總結如下。
本標準規(guī)定了西瓜、甜瓜壓縮型基質營養(yǎng)缽育苗的產地環(huán)境條件、育苗棚、播前準備、種子處理、育苗、病蟲害防治、出圃要求、生產檔案等措施。本標準適用于廣西境內西瓜、甜瓜壓縮型基質營養(yǎng)缽育苗。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 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 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T 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 16715.1瓜菜作物種子第1部分:瓜類;GB/T 23416.3蔬菜病蟲害安全防治技術規(guī)范第3部分:瓜類;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NY 5010無公害食品蔬菜產地環(huán)境條件。
應選擇空氣、水和土壤清潔,無污染或少污染,并具有可持續(xù)生產能力的農業(yè)生產區(qū)域。產地環(huán)境應符合NY 5010的規(guī)定。
大棚規(guī)格:拱高 2.5~3 m,跨度 6~6.5 m,長度20~30 m,棚間距1.2~1.5 m。大棚采用鋼架結構,按南北方向進行安裝,選用高保溫無滴長壽薄膜(膜厚0.08 mm或0.10 mm),并用壓膜線固定好,大棚四壁薄膜可卷起、降下并配有防蟲紗網。
露地小拱棚長 10~20 m,寬 1.5~2.0 m,棚間距0.5~0.8 m。小拱棚由竹片和塑料薄膜構成。
種子質量應符合GB 16715.1—2010中的一級要求。
選市售瓜類專用或廣譜型壓縮型基質營養(yǎng)缽。營養(yǎng)缽直徑3~5 cm,高度2~3 cm。
營養(yǎng)缽應橫向、縱向對齊擺放到準備好的苗床上,間距為 2~4 cm。
選擇地勢平坦、灌排良好、交通方便、能夠電力配套的地方進行育苗。露地苗床長10~20 m,寬1.5~2.0 m;大棚苗床長一般為 20~30 m,寬 0.75~1.00 m。育苗前要平整苗床,并用黑色地膜覆蓋,四周圍堰高度為5 cm。每1 m2播種床用福爾馬林30~50 mL加水3 L,噴灑床土,用塑料薄膜悶蓋3 d后揭膜待用。
分2~3次給苗床上的營養(yǎng)缽澆水。第1次澆水后,水位應與營養(yǎng)缽高度一樣。待水分被營養(yǎng)缽完全吸收后進行第2次澆水,水位為2~3 cm。營養(yǎng)缽吸水膨脹后,用尖細物體扎刺營養(yǎng)缽,檢查是否完全膨脹、疏松,如有硬芯,需繼續(xù)加水,直到全部膨脹至無硬芯,澆水后應用薄膜覆蓋營養(yǎng)缽。
越冬大棚栽培宜在12月上旬至下旬播種,早春大棚栽培宜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種,露地栽培宜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種。
在浸種前選晴天上午或者下午太陽較弱時曬種 2~3 h。
用清水浸種 15 min,洗凈后用 400~500倍的2%春雷霉素浸泡2~3 h,或0.1%高錳酸鉀溶液或10%的磷酸三鈉溶液浸泡30 min,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
室溫下將消毒好的種子放在清水中浸泡8 h,撈出晾干種子表面的水后,用濕布包好放在28~32℃的環(huán)境中催芽,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冬季播種應在營養(yǎng)缽吸水膨脹后第2天,夏季播種應在營養(yǎng)缽吸水膨脹后4~6 h。播種時將種子胚根斜向下,放于營養(yǎng)缽孔穴中心,1穴1粒種子。播種后在營養(yǎng)缽上面覆蓋營養(yǎng)基質厚1.0~1.5 cm。
播種完畢澆淋一次定根水,然后在苗床上搭建小拱棚。冬天播種后,應壓實小拱棚四周的薄膜;夏天播種后,小拱棚前后兩頭的薄膜應拉起通風,兩側的薄膜應高過苗床15~20 cm。
7.3.1 除種殼 出苗后及時除去夾在子葉上的種殼。
7.3.2 水分 出苗前不澆水,出苗后每天傍晚淋水,保持壓縮型基質營養(yǎng)缽含水量為50%~80%,淋水可結合藥肥一起進行。
7.3.3 施肥 視幼苗生長勢進行追肥,可用濃度為0.1%~0.2%的復合肥(15-15-15)追肥。
7.3.4 溫度 出苗前應覆蓋薄膜保溫或防雨水,白天保持25~30℃,夜間保持18~20℃。溫度≤15℃進行封膜保溫;溫度≥35℃在小拱棚上方加遮陽網進行降溫,并揭開小拱棚兩頭通風換氣。苗出土后應卷起薄膜通風降濕。出苗后白天溫度保持20~25℃、夜間溫度保持15~18℃。
7.3.5 煉苗 定植前5~7 d,采用控制水分、加強通風的方法進行煉苗。溫度≥15℃無論晝夜都應打開小拱棚兩端棚膜通風煉苗。
西瓜、甜瓜露地、大棚栽培主要病害有細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病毒病、枯萎病、蔓枯病和疫病等,主要害蟲有蚜蟲、瓜薊馬、煙粉虱和螨類等。
病蟲害防治按GB/T 23416.3的規(guī)定執(zhí)行。發(fā)病初期或低齡若蟲期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達標防治,優(yōu)先選用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藥,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機合成農藥?;瘜W農藥使用按照GB 4285和GB/T 8321(所有部分)執(zhí)行。合理混用,輪換交替使用。加大大棚下部四圍通風,降低大棚濕度以減少病害的發(fā)生;進出大棚時要及時關閉防蟲網門,防止害蟲進入大棚。
子葉和真葉大而肥厚,葉色濃綠,無病斑,莖稈青綠,莖粗度 3.0~3.5 mm;2~4 片真葉,植株高度 6~8 cm,根系發(fā)達,根量多但未伸出營養(yǎng)缽四周。
起苗時不出現(xiàn)散坨、斷層和粘地膜現(xiàn)象。
生產檔案應記錄育苗地點;西瓜甜瓜種子來源(生產地點、生產廠商);西瓜、甜瓜成苗率;病蟲害發(fā)生情況,病蟲害藥劑防治方法及防治效果;西瓜、甜瓜幼苗出圃、移栽時間、地點、苗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