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嵐(重慶工商大學,重慶400067)
?
茶道思想對我國大學生禮儀和道德教育的影響
陳翠嵐
(重慶工商大學,重慶400067)
摘要:中國茶道思想融合了儒、釋、道等多家思想精華,現(xiàn)代教育將茶道作為重要的德育教育手段融入現(xiàn)有的教育體系之中,通過茶道教學,全面提升學生自身的禮儀與道德,使得學生自身的精神、品質、思想等方面得到升華,茶道即人道,學習茶道,也就是學習人道。
關鍵詞:茶道思想;我國禮儀;道德教育
學校不應當只是單純地進行知識的教育,更應注重培養(yǎng)擁有高尚品質的學生,我國的茶文化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已成為一種具有豐富內容、深刻思想內涵的文化形態(tài)。從茶中延伸出的茶道思想可升華人文精神,提升審美情趣,體現(xiàn)出茶文化本身的禮儀與道德教育能力。茶道思想可有效地影響人的精神品質、道德修養(yǎng)等,對學生構建正確而高尚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茶道即人道,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文化重要組成之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精神與價值[1],我們通過茶道,逐漸影響乃至改變對生命、對思想、對情感的認識,清、敬、怡、真即是對茶文化本身最好的總結。
茶道是心的修行,是思想的升華,茶道作為研究茶與傳統(tǒng)文化和精神最好的媒介,可以品味出不同時代不同階層的人們相同的思想,因為茶道的學習與品味就是修身養(yǎng)性、品悟人生的過程。茶道中蘊含著人道,有的人品茶會體味出師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有的人品茶會看到刀光劍影、殺伐不止的戰(zhàn)場;有的人品茶會品味出安靜、祥和的氣氛。我們將精神與思想寄托與茶道之中,茶道也會影響乃至改變它們,使我們的禮儀與道德受到啟發(fā),受到教育[2]。
個人禮儀是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主要表現(xiàn)形式。個人禮儀不僅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高低和有無教養(yǎng)的程度,也是衡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以茶道思想為核心,進行禮儀教育,以達到修身養(yǎng)性、注重細節(jié)、提升禮儀、促進思考能力、懂得取舍等目標,最終,增強學習者的個人素質與品質修養(yǎng)。
2.1修身養(yǎng)性
喝茶具有修身養(yǎng)性的功能,而品茶的環(huán)境需要具備安靜、自然的特點,只有處于幽靜的環(huán)境下才會更專注于茶道之中,體悟茶道思想,提升自身修養(yǎng)與素質。養(yǎng)成安靜喝茶的習慣,并習慣處于這種安靜而自然的環(huán)境中,也可有效改變浮躁的性格與心態(tài),逐漸平緩而安靜下來,達到修身養(yǎng)性的目的[3]。
2.2注重細節(jié)
在沖泡茶的過程中,對每一步的要求都十分嚴格而講究,其中,最影響品質的步驟屬于沖泡部分[4]。沖泡的細節(jié)決定茶的好與壞,包括水溫的高低、適宜的茶具、茶葉的多少、幽靜的環(huán)境、時間的把握等,每一項都需小心謹慎的操作。長時間的堅持下去,就會使人養(yǎng)成細心、嚴謹?shù)膽B(tài)度。
2.3提升禮儀
學習茶藝就是學習禮儀,在當今社會之中[5],人與人之間需要良好的禮儀,面對親朋好友、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們,都要做到相應的禮儀、尊重的態(tài)度。如同喝茶一般,每一步對應的禮儀都需要遵守,長期習慣于茶藝禮儀,就會培養(yǎng)出良好的禮儀習慣,對今后的發(fā)展與交往有著很大的好處。
2.4促進思考能力
品味茶道思想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多次的思考很容易提升個人思考能力,使大腦處于較為適宜的活動狀態(tài)中,對今后工作與學習都有著相應的好處,。
2.5懂得取舍
茶道思想講究師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諧狀態(tài),不應急躁、盲目,而是遵從不同的自然規(guī)則,循序漸進。將這種茶道思想運用到生活中,面臨不同問題,就不會急躁而盲目地進行選擇,而是耐心分析、思考,得到最適合自身的選擇。
中國茶道思想融合了儒、釋、道等多家精華,現(xiàn)代教育將茶道作為重要的德育教育內容融入現(xiàn)有的教育體系之中,可以促使人們領悟生命、緩解壓力、增強人們的聯(lián)系與溝通。以茶道的泡茶與品茶為核心針對學生進行下述三方面教育:第一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精神為主;第二是以茶的審美觀點與情趣為主;第三是以節(jié)儉、清廉的思想為主。茶道思想對學生的影響更多的體現(xiàn)于思想之上。擁有積極而健康的思想,學生才會真正懂得感情、懂得生活、懂得生命。擁有上述精神的學生將真正成為我國構建全新的繁榮、富強、文明社會的基礎所在,也是建立和諧校園,團結各民族學生的主要因素,更是新時期的學生邁向成功和輝煌的必經(jīng)之路。
3.1團結協(xié)作精神
茶道內容的學習,會有許多方面的內容涉及到團隊協(xié)作。茶藝表演就是以泡茶技藝為核心,針對泡茶的各項程序增強藝術性,使之升華為一種表演藝術,一種只屬于泡茶技藝的表演形式,可以給予觀賞者以美的熏陶?,F(xiàn)階段,茶藝表演通常需要三人同臺配合,包含主泡人員、輔助人員與解說人員,主泡人員負責泡茶工序,輔助人員進行輔助主泡的工作,包括焚香、傳送道具、敬茶等,解說人員則負責泡茶表演的各步驟解說工作。在以學生為主的實際表演中,負責表演工作的三位學生需要清楚自身定位,保持三人間的緊密合作,每一次的配合、解說、角色互換不僅需要大量的練習,更需要有著相同的心意,這樣才能使三人成為一體。茶藝表演不僅僅在于個人的揮發(fā),更是三者的整體協(xié)調和配合的過程,主泡人員、輔助人員與解說人員一旦其中一人出現(xiàn)問題,就會直接影響乃至破壞茶藝表演的和諧之美。通過茶道表演,可以很好地增強學生之間和諧感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陶冶與提升學生們的團隊意識和協(xié)作能力。
3.2茶的審美與情趣
我國茶道傳承數(shù)千年,在審美方面可劃分出六點,也就是常說的人之美、茶之美、水之美、器之美、藝之美與境之美,處于安靜而自然的環(huán)境中,細細品味茶的韻味,欣賞茶之美,通過茶的六處之美,全身心的感受人與茶、茶與自然、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的精神境界。在進行與茶道相關的教學時,讓學生親自觀賞、品味,學生才會發(fā)現(xiàn)茶之美,這種審美觀點與情趣將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接下來的發(fā)展,使之可以在未來繁忙中,不會忘記安靜的品味一杯清茶,在這一過程中,可舒緩壓力,放松身體,升華自身品質與精神。
在每一次茶道教學開始之時,學生都需整理自身的儀表,做到干凈、整齊、美觀,人的外表直接體現(xiàn)出自身的精神狀態(tài)與審美修養(yǎng)。整理儀表的同時也要時刻注意自身言行與神態(tài),一個人有周全的禮儀、適宜的舉措、親切待人的態(tài)度等,會帶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品茶的同時就是對審美的品味,茶道本身就是一種美的集合,在茶道的學習中,要充分發(fā)揮茶本身的特點,色、形、香、味等,以多方面的品味與觀賞提升學生自身審美與情趣。在表演茶藝之時,三位學生走到表演的相應位置,同學們安靜觀賞著茶藝之美,洗器、放茶、沖泡、敬茶,表演同學將自身融入茶藝之中,將每一步驟的韻味與美感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在安靜的房間中,溫柔的音樂,清淡的茶香,充滿美感的表演,體現(xiàn)出隨和、安詳?shù)臍夥眨跓o形之中,影響到每一位表演者與觀賞者,潛移默化的達到培養(yǎng)學生審美與情趣的最終目的。
3.3節(jié)儉、清廉的思想
在進行茶道的學習時,就要學習茶本身的精神,這是一種不融于世俗之中,淡雅而高潔的品質。以茶的精神為核心,提倡茶性的儉樸與淡雅,提升學生們精行儉德的品質、淡雅的興趣與恭謙儉讓的美德。諸葛亮的《戒子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背缟泄?jié)儉是一項美德,節(jié)儉之人不會被世俗所干擾,才能明確自身目標,并可為目標努力奮斗。對于物質生活較為豐富的學生來說,節(jié)儉不僅是作為一種生活態(tài)度,也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一杯清淡的茶香,可以將學生們從繁雜的生活與學習中解放出來,獲得心靈上的寧靜。節(jié)儉、清廉的思想可有效提升學生在學習之時的毅力與精神,鍛煉意志,磨練品質,鍛造堅韌的信心與勇氣,使之早日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中國茶道就是人道,以茶喻人,以茶感悟人生與生命,這是一種文化,一種熏陶,一種思想,更是節(jié)儉、清廉的生活態(tài)度和道德品質。開設茶道課程,利用茶道思想傳承我國禮儀與道德,是學校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種大膽的創(chuàng)新。實踐證明,茶道的學習有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并且符合我國建立和諧社會的發(fā)展需要,為學生更好地走上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單穎.論現(xiàn)代視域下茶文化傳播對大學生生活方式的影響[J].品牌(下半月),2015(2):101+103.
[2]王化.中華茶文化在培養(yǎng)大學生綜合素質中的應用[J].人力資源管理,2015(8):203.
[3]曾亮,官興麗.茶道文化對大學文明進程產(chǎn)生的影響分析[J].前沿,2013(16):125-126.
[4]李翠英,余有本,周天山,王榮花.基于素質教育的茶文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9):173-174.
[5]邢雯芝.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價值與實現(xiàn)[J].福建茶葉,2015 (5):58-60.
作者簡介:陳翠嵐(1969-),女,重慶大足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