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蕊(鄭州旅游職業(yè)學院,河南鄭州450009)
?
論中西方茶文化差異和英語教學手法差異的內在關系
侯蕊
(鄭州旅游職業(yè)學院,河南鄭州450009)
摘要:由于文化和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在茶文化和英語教學手法上都存在著很多的差異,雖然是不同的事物,但兩者之間卻存在著很多內在的關系。本文通過分別對中西方茶文化和英語教學手法的差異的研究,尋找出兩者之間的內在關系,并對中西方茶文化和英語教學手法的交流和融合提出了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茶文化;差異;英語教學手法;內在關系
自古以來,中西方在茶文化上就具有很大的差異,而近現(xiàn)代以來出現(xiàn)的中西方英語教學手法,也因為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異。中國的茶文化和英語教學手法是根植于中華文化產生的,西方茶文化和英語教學手法是根植于西方文化產生的,所以,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和中西方英語教學手法的差異本質上都是中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這種差異具有很多關聯(lián)性。我們將先從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入手,探尋中西方茶文化差異和英語教學手法差異的內在關系。
中西方都有自己的茶文化,并且各自都很有特色,也是各自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最早發(fā)現(xiàn)和使用茶葉的國家,茶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西方,人均茶消費量非常大,并且還擁有了優(yōu)雅的英式紅茶文化,開創(chuàng)了英式下午茶的生活方式。中西方由于其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衍生出來的茶文化也有很多差異,從品茶方式、飲茶的禮儀到茶道精神,中西方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茶文化。與此同時,語言作為人類文化溝通的橋梁,其在文化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國從近代開始,就試圖學習英語,期望通過英語的學習,能夠更加便捷地和西方人交流溝通,能夠了解、學習西方的文化。改革開放以來,英語更是作為中國學生最主要的三門基礎學科,受到的重視可見一斑。不過,西方英語教學是以學生為主,是一種啟發(fā)式的教育,由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中國的英語教學則是以課堂為中心,將考試作為目的,是一種灌輸性的教學。中西方英語教學手法的差異本質上也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主要包括教育價值觀的不同、教學目的不同以及教學角度的不同。茶文化的差異和英語教學手法的差異,這兩種看似不沾邊的差異其實具有很多內在的相似性。
中國歷來講究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在茶文化上也可見一斑。中國的飲茶方式分為“清飲”和“混飲”,“清飲”是不在茶之中添加任何別的配料,品嘗茶本身味道和清香,沖泡方式為開水清泡。在中國,茶的“清飲”方式占據著超過九成的人群,這與中國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無關系,人們都追求和自然的零距離接觸,希望自己能夠融入到自然當中,這種茶的“清飲”方式就是能讓人以最好的方式“品嘗”自然的味道。另一種品茶方式為“混飲”,這種方式多集中在少數民族中,他們常常根據自己的個人愛好在茶中加入糖、奶、桂圓、紅棗等物,調制出自己喜愛的茶飲品,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和西方有些相似,不過這也是由于少數民族對于中國道家思想的了解較少造成的。
在西方,一直傳承至今的“個人主義”思想始終影響著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西方人在生活中追求精致,希望生活的方式、節(jié)奏都能夠按照自己的喜歡的狀態(tài)進行下去。西方人最開始是飲用綠茶,但后來大多數人都愛喝營養(yǎng)有別的紅茶。這是因為綠茶性寒,而紅茶則性暖,西方很多地區(qū)都比較陰冷,氣候的原因決定了當地人的習慣,于是西方人則偏愛喝紅茶。在品紅茶時,西方人喜愛加入牛奶和糖,以便去除茶的苦澀味道,西方人還在茶中加入蜂蜜、肉桂、黃油等他們喜愛的東西,創(chuàng)造了很多種口味,讓紅茶變成受人們喜愛的飲品。此外,西方人還對茶進行了改造和升級,使得沖泡方式變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這種潛藏在飲茶方式中的“個人主義”思想是西方人生活主旋律。
于此同此,中國的“天人合一”思想與西方的“個人主義”也帶來了英語教學手法的差異,這種中西方思想的差異帶來的英語教學手法的核心差異就是教育價值觀不同,而由于觀念的差異,會演變出很多教學手法細節(jié)上的差異。在英語教學手法上,西方主要是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將學生的“個人”作為一切教學的中心。西方英語教學旨在鍛煉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將學生培養(yǎng)成各不相同的個性,按學生自身的情況開發(fā)學生自身的特點,教學手法豐富多樣,強調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注重素質教育而不是考試成績。而中國的教育在于所有人的統(tǒng)一性和相似性,往往形式和教學手法都過于單一,多為特定的模式,試圖將學生都培養(yǎng)成相同的模式,缺乏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
一個民族思維方式的不同會帶來非常明顯的民族差異性,在西方,人們認為只有通過邏輯推理,遵循正確的邏輯步驟才能找到真理。中國人受到傳統(tǒng)佛教思想的影響,并不認同理性和邏輯能找到真理,中國人相信靜默、沉思、等待之后,真理會自己找上門來。這種“理性”思維和“非理性”思維的差異也帶來中西方茶文化和英語教學手法的差異。
西方人相信喝茶可以振奮人的精神同時飲茶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方式,所以很多西方人對茶則比較依賴,喝茶的風氣也比較濃厚,他們每天至少要喝四五次茶。早上起來會喝一杯早茶,目的是為了清醒大腦面對一天的開始,中午則以茶配上點心,而吃午餐的時候則會來一杯奶茶,下午五點鐘左右就是他們著名的下午茶時間了,大家一邊喝茶一邊交流工作,晚上入睡前還不忘再喝一杯。而中國人喜愛“靜”,認為喝茶是一種安靜的行為,用于陶冶情操,緩解心情,中國的茶道精神不是用來娛樂和消遣的,更多的是用來修習一種心靈的感受,中國人將茶作為一種精神寄托,蘊含著哲學的味道。
中國的“非理性”思維與西方的“理性”思維給中西方英語教學手法帶來諸多差異。中國的英語教學的非理性思維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目的上,本質上英語的學習是為了加強中西方的交流,但是在中國已經將英語變成學科,以考試為目的,統(tǒng)一化的模式,以課堂為單位,安排固定的老師固定的方式,以傳授知識為目的,強調應試教育和記憶模仿,老師講得多,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少,在課堂上通常都是老師將知識點羅列在黑板上,學生做筆記并學習,老師試圖用反復的練習來強化知識點。雖然這種方式也能夠讓學生記住許多知識點,但學生由于思考過少不能夠融會貫通,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足,其實根本上是和語言的功能背道而馳。在西方,英語教學主要是站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角度,以啟發(fā)學生為目的,是一種啟發(fā)式教育。西方英語教學手法多種多樣,課堂生動有趣,老師講的時間少,留給學生的時間多,課堂上學生經常自由討論,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和中西方英語教學手法的差異本質上都是中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這種差異是各國文化的差異歷經千年的發(fā)展之后的一個必然結果,沒有好壞之分,各有優(yōu)缺點,只有取長補短,相互融合,完善與改進,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中西方茶文化差異和英語教學手法差異各有各的優(yōu)缺點,西方茶文化輕松愉悅,便于人們接受和喜愛,但中國的茶文化蘊含的意味則是西方茶文化所沒有的,中國人喜愛在品茶的過程中陶冶性情,不僅是在品茶更多的是對人生的一種感悟,通過茶的苦澀品味出人生的甘甜。不過,中國茶文化應該學習西方茶文化的輕松愉悅的精神,將茶文化更多的帶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fā)展。
中西方英語教學的手法也各有優(yōu)缺點,中國英語教學雖然形式過于單一,但是效率很高,能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很多的知識點,強化學生的記憶。應試教育也能鍛煉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勤奮的學習精神,而西方的英語教學手法雖然對學生各方面都有鍛煉但效率不高,學生學習起來進度較慢,記憶不深刻,知識儲備量不夠。中國的英語教學手法應該吸取西方教學模式,在自身的模式中多注重對學生思維培養(yǎng),更新教學理念,因材施教,將傳統(tǒng)傳授知識點的教學手法轉變?yōu)榻淌趯W生學習和思考的模式,實現(xiàn)人才個性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同時,在教學手法上要靈活多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一個民族,無論是茶文化差異還是語言教學手法差異,都是文化差異經過長時間發(fā)展之后的必然結果,我們要做的是加強對外來文化的學習,通過不斷的交流和溝通,學習國外的先進文化,讓自己的文化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和傳承。
參考文獻
[1]王燕,汪洋.淺論中西方文化差異與商標漢英翻譯[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0:185+235.
[2]莊紅玲,闕紫江.論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及中餐菜名的英譯[J].外語教育,2005,00:160-164.
[3]唐利芹,梁秀娟.論中西方文化差異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影響[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2:108-110.
[4]馬麗研.論中西方文化差異在非言語交際中的體現(xiàn)[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08:74-75.
[5]王朝容.論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與學生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培養(yǎng)[J].海外英語,2011,13:268-269.
[6]李媚.從文化選擇性論中西方譯者翻譯《論語》的差異[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9.
[7]周蕾.論中西方文化差異與英語教學[J].科技資訊,2007,16:163-164.
作者簡介:侯蕊(1979-),女,河南鄭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