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蕾
在寫作過程中經(jīng)常會涉及到人物對話,但大多數(shù)學(xué)生對人物對話的寫作形式了解得不多,其實在不同的情景中對話方式也是有區(qū)別的。為了便于同學(xué)們準(zhǔn)確運用,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吧!
一、對話分段寫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一是清晰,讓人看起來很舒服,能清楚地
看出是誰說的話。再者就是讀者眼睛不疲勞,有閱讀的欲望。所以建議大家寫對話時分段。蘇教版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都有人物對話的描寫,如:三年級上冊《石頭書》、三年級下冊《花瓣飄香》、四年級下冊《“番茄太陽”》和《云雀的心愿》、五年級下冊《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六年級上冊《船長》、六年級下冊《孔子游春》等。這些課文中的人物對話描寫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寫作素材,是學(xué)生寫好人物對話的一面鏡子。
二、提示語有變化
1. 提示語在前: x x x說:“……”
這是我們小學(xué)生最常使用的一種對話方式,一般用于舒緩語氣的對話。例如《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中:
當(dāng)祖父發(fā)現(xiàn)我鏟的那塊滿留著一片狗尾草時,他問我:“這是什么?”
我說:“谷子?!?/p>
祖父大笑起來,笑得夠了,把草摘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p>
在這里,提示語和引語內(nèi)容得到了和諧統(tǒng)一,顯得語氣舒緩,平和自然,節(jié)奏慢,充分體現(xiàn)了祖孫二人的深厚感情。
2. 提示語在后:“……”x x x說
這種形式的人物對話描寫有加強語言效果的作用,多用于急促語氣的對話。有急于將自己的話告訴別人,要先說話,然后再補充說話的人。例如在《石頭書》中的兩句對話。
“我在讀書呢?!笔迨逍χf。
“書?哪里有書哇?”他倆看了看面前這塊光禿禿的石頭,感到很奇怪。
3.提示語在中間:“……”x x x說,“……”
這種對話語言跳躍感強,富有波瀾,多用于較長語氣。前一個引號內(nèi)最后一句末尾往往用逗號,根據(jù)說話的語氣而定,有的用問號,有的用感嘆號。例如: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著說,“我小的時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樣,也是又高又直的?!?/p>
“碰壁?”我說,“您怎么會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哦!”我恍然大悟,“墻壁當(dāng)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寫出了魯迅先生的幽默和作者的天真,一時無法全部表達(dá)自己的想法,因此應(yīng)分開引。
4. 省略式:“……”
用來表示連續(xù)不間斷的對話。當(dāng)說話者的名字不言而喻時,只寫兩人的對話內(nèi)容,誰問誰答就承前省略掉了,這樣的對話引語方式,顯得十分緊湊。如《船長》中有一段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在黑暗中的對話。
“洛克機械師在哪兒?”
“船長叫我嗎?”
“爐子怎樣了?”
“被海水淹了?!?/p>
“火呢?”
“滅了?!?/p>
“機器怎樣?”
“停了?!?/p>
省略式的運用表現(xiàn)了當(dāng)時情況緊急、時間緊迫。
為了使文章顯得更活潑、不呆板,提示語的位置可以變化。我們要求學(xué)生寫對話時,要寫出提示語的變化,有變化才會有藝術(shù)。這個人說的話,提示語在前面,下面呢,就換一下,放在后面,再后來呢,就放在中間,有時還可以省略。當(dāng)然,這不是固定格式,要靈活運用,只要寫出變化就可以。例如《花瓣飄香》一文中:
“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輕輕的問。
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說:“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ò昝先ハ窠q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p>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當(dāng)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們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毙∨⒀劭袈烽W動著淚花。
三、提示語要具體
在寫提示語時,適當(dāng)?shù)貙θ宋镎f話時的動作、神態(tài)、語氣、心理等進(jìn)行描寫,不僅可以使讀者聽到人物說話的聲音,還能讓讀者看到說話時的動作、神態(tài)。我在執(zhí)教五年級的一節(jié)習(xí)作課時《練習(xí)寫對話》,文章里面有人物對話描寫,其中有一個同學(xué)的片段是這樣寫的:
就在司機師傅剛剛啟動車時,一個尖叫聲充滿了整個車廂,只見一個摩登女郎沖著一位男士大嚷起來:“哎,你擠什么擠,沒長眼哪?”
“年紀(jì)輕輕的,怎么不說人話?”這個男士頓時火冒三丈,瞪著眼睛,手指著這位女士說。
這位女士不依不饒,摘下墨鏡,雙手掐腰說:“哎,你擠著我啦,你!”
“怎么,來勁啦,是吧?”男士相前湊近了一步,握著拳頭,咬著牙,似乎要把這位女士狠揍一頓。
這時一位老人從車后面擠了過來,擺著手:“得啦,得啦!”老人面帶微笑說,“年輕人,把心放寬就不擠啦!”
這個故事情節(jié)中的對話描寫,通過對提示語中人物的說話語氣、動作、神態(tài)描寫,把人物的性格特點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四、提示語后面的標(biāo)點符號
標(biāo)點符號也是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也不能輕視。由于提示語的位置不一樣,“說”后面的標(biāo)點符號也不同。當(dāng)提示語在前時,“說”后面是冒號;提示語在中間,“說”的后面是逗號;提示語在最后則是句號。如:
他把飼養(yǎng)員喊了來,問道:“總共還有幾頭牲口?”——《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著說,“我小的時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樣,也是又高又直的?!薄段业牟隔斞赶壬?/p>
“好,全部集中起來,殺掉吃肉!”彭德懷的話已出口就是命令?!杜淼聭押退拇蠛隍呑印?/p>
能準(zhǔn)確地運用人物對話方式,不僅能夠很好地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而且也會使文章顯得有生機、富有靈氣。只要同學(xué)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多運用,在語文學(xué)習(xí)中多比較,你就會妙筆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