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勇
(白城市土肥站,吉林白城137000)
白城市鹽堿地分布狀況及改良措施
石勇
(白城市土肥站,吉林白城137000)
本文對吉林省西部地區(qū),鹽堿土的分布狀況、吉林西部正在進行的土壤改良項目及常用的鹽堿土改良措施進行闡述,希望對改良鹽堿土和提高西部土壤質量有所幫助,以提高農業(yè)生產效益。
鹽堿土;防治;改良措施
吉林西部是世界第三大蘇打鹽堿化地區(qū),在吉林西部進行鹽堿化土壤改良研究對于吉林農業(yè)生產有著重大意義。進行鹽堿化土壤改良對未來白城地區(qū)耕地的儲備和生態(tài)發(fā)展更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由于土壤鹽堿化直接促成了土壤的荒漠化,國際社會比較重視,并把每年6月16日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化日”。
據(jù)1982年土壤普查白城鹽土和堿土類土壤分布狀況數(shù)據(jù)顯示,鹽土總面積23萬畝、堿土面積363萬畝、鹽堿化黑鈣土25萬畝、鹽堿化淡黑鈣土162萬畝、鹽堿化草甸土330萬畝,總計約903萬畝。白城市實有耕地面積是1198萬畝,鹽堿土和鹽堿化土面積占土地面積很大比例,制約白城農業(yè)的發(fā)展。但是同時可以看到,如果部分鹽堿土通過土壤改良,達到耕種的基本條件,或者提高現(xiàn)有可耕種的鹽堿土的耕地質量等級,白城的耕地資源方面還是具有很大潛力可以發(fā)揮。
目前白城正在實施一些土壤改良項目,在鎮(zhèn)賚和大安等地實施的項目,如白城師院鹽堿地治理工程技術中心和清華大學合作在白城市德順鄉(xiāng)英格爾屯建有120畝鹽堿地改良水稻種植試驗基地,在洮北區(qū)高平村建有1000畝鹽堿地改良旱田作物種植試驗基地。相應采取了一些措施進行改良,取得一定效果。
鹽堿土的改良措施有很多種,現(xiàn)在主要采用的技術措施是:
1.1種植水稻
在良好水源保障和良好排水的條件下,種植改堿在國內和國際上都是極為成功的,在水稻整個生長期,田內經常保持水層,以水壓堿,將土壤中可溶性鹽分洗出,排出土體,使土壤脫鹽,但千萬注意不要抬高鄰地的潛水位,這樣會產生更大面積的土壤次生鹽漬化。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在白城大安進行15年的古河道萬畝鹽堿土改良試驗。進行種稻改堿試驗,取得了成功,得出的結論是對于中輕度鹽堿土進行過有效的土壤改良可以種植多種作物,能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生態(tài)農業(yè)等效益。
1.2耕作措施改良
合理的耕作措施可以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鞏固土壤改良效果,耕作改良措施主要包括平整土地,深耕深翻,適時耕耙等成功經驗。
1.2.1平整土地 可使水分均勻下滲,提高降雨淋鹽和灌溉洗鹽的效果,防治土壤斑狀鹽漬化。
1.2.2深耕深翻 可以疏松土層,加速洗鹽,防治返鹽。
1.2.3實施輪作、休作等合理耕耙制度 可以使耕作層疏松,減少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蒸發(fā),防止底層鹽分積累,此外,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合理輪作套種、起堿壓沙、客土等措施,均可以收到明顯的防鹽改堿的效果。
1.3測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
測土施肥和增加有機質,是改良和培肥鹽堿類耕地的重要措施,可以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地溫,提高土壤的保蓄性和通透性,加強淋鹽作用。同時可以減少蒸發(fā),防止返鹽。加速土壤有機質分解,使土壤的鈣活化,減輕消除堿害。秸稈還田也是很好的改良鹽堿地的措施,通過秸稈覆蓋,可以抑制地面蒸發(fā),控制返鹽,提高作物的出苗率。
植樹造林和種植牧草,植樹造林可以改變小氣候,減低風速,增加空氣濕度,減少田面蒸發(fā),又能以強大的根系吸收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
3.1排水
將土壤中過多的鹽分隨水排走,同時降低地下水位,使含鹽的地下水不返至地表,杜絕鹽堿物質的來源,是改良鹽堿地和防止次生鹽漬化的一項根本性措施。排水方法有明暗溝、暗管排水、井灌、井排。豎立井排水適合有豐富低礦化度地下水源地區(qū),既灌溉洗鹽,也可以降低地下水位,使機井起到灌溉排水的雙重作用。
3.2洗鹽
洗鹽是用灌溉水把鹽分淋洗到底土層,用排水溝把溶解的鹽分排走,洗鹽應在良好的排水條件下進行,并合理掌握沖洗時間和定額,加強洗后的土壤管理。
3.3防淤壓鹽
把含有泥沙的洪水引入田地,事先筑好田梗和進退水口,淤地造田,可以連年淤土,增加新土層,抬高地面,抑制返鹽。
對于重度鹽堿地,由于pH值太高,一般的水利工程與生物措施難以達到土壤改良的目的,在改良中要配施一些化學物質,一是改變土壤膠體吸附陽離子的組成,減輕ESP改良土壤性狀(ESP土壤表面封閉土壤交換性鈉百分率),二是要形成酸性物質中和土壤堿性。改良劑有石膏、磷石膏等。
白城師范學院鹽堿地治理工程中心主要是采用的是鹽堿化學工程技術。應用鹽堿土壤化學元素遷移規(guī)律,注重鹽堿土壤理化性狀分析、化學毒理性監(jiān)測及化學元素對土壤結構改良研究,從環(huán)境化學角度研究脫硫廢渣改良鹽堿地的Ca-Na置換機理,解決化學改良鹽堿地技術難題,以達到土壤改良的效果。
鹽堿土的形成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鹽堿土的改良必須是水利、農業(yè)、生物等,多種措施相結合,進行綜合治理,方可達到土壤改良的目的取得農業(yè)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
S156.4
ADOI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6.20.028
石勇,本科學歷,白城市土肥站,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土壤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