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淡水養(yǎng)殖魚類疾病及其防治技術(shù)(35)
      ——羅非魚疾?。ǘ?/h1>
      2016-03-28 16:38:14汪建國
      漁業(yè)致富指南 2016年11期
      關(guān)鍵詞:病魚全池病理變化

      ○汪建國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員博導)

      ?

      淡水養(yǎng)殖魚類疾病及其防治技術(shù)(35)
      ——羅非魚疾?。ǘ?/p>

      ○汪建國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導)

      (三)真菌性疾病

      水霉病

      【病原體】由水霉菌感染而引起,是羅非魚越冬期間的常見病。由于大多數(shù)水霉菌為腐生性,魚體通常由于換水或搬運時受傷,魚體局部皮膚受損或鱗片脫落,導致水霉等霉菌的腐生感染,從傷口處侵入并大繁殖。

      【癥狀及病理變化】發(fā)病初期,肉眼只能看見魚體傷口處組織紅腫,皮膚附著一層白色黏液。隨著菌絲的生長,大量新繁殖的菌絲為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狀。同時,菌絲體還能深入肌肉中,其分泌的毒素能破壞肌肉組織使之壞死。從而導致病魚游泳失常、食欲減退,甚至停止攝食、瘦弱而死。

      【診斷方法】

      (1)憑肉眼看到淺黃色或白色棉絮狀絲狀體可初診。

      (2)取病灶組織制作水封片,發(fā)現(xiàn)大量無橫隔的真菌菌絲可確診。

      【流行與危害】該病主要發(fā)生在早春和秋末、冬初20℃以下的低水溫季節(jié),剛移入越冬池這段時間最易暴發(fā)水霉病,其病情的嚴重程度與損傷情況有關(guān),通常都是散在性發(fā)病。

      【防治方法】

      (1)越冬池嚴格消毒后放魚,以殺滅池中病原體。

      (2)在捕撈放養(yǎng)操作時,盡量避免魚體受傷,使水霉菌難以侵入。

      (3)魚種入池前,用3%~5%的食鹽水溶液浸洗魚體10~15分鐘,殺滅魚體所帶的病原體。

      (四)寄生蟲性病

      1.黏孢子蟲病

      【病原體】黏孢子蟲目、碘泡蟲科、碘泡蟲屬(Myxobolus sp.)的種類。

      【癥狀及病理變化】病魚體表濃稠狀黏液增多,體色灰暗。腹部膨大,肛門紅腫,輕擠有黏連排泄物。鰓充血發(fā)炎,黏液增多;鰓絲腫脹,色澤變深,局部因貧血呈灰白色。體腔內(nèi)有少量積液,輕度水腫表現(xiàn);肝臟顏色較正常變淡,膽囊腫大。腸道內(nèi)壁充血發(fā)炎;部分病魚腸內(nèi)可見孢囊。

      【診斷方法】取鰓組織和腸道黏液進行鏡檢,視野中可見大量碘泡蟲。

      【防治方法】

      (1)放養(yǎng)前用生石灰徹底清塘,可以預防此病發(fā)生。

      (2)魚種放養(yǎng)前,用每立方米水體中溶解500g高錳酸鉀配置溶液,浸洗魚30分鐘,能殺滅60%~70%孢子。

      (3)用鹽酸氯苯胍粉拌餌投喂,一次量,每千克魚體重40mg,連用3~5天,苗種減半。

      2.車輪蟲病

      【病原體】由車輪蟲屬(Trichodinid spp.)的種類寄生在魚體表及鰓部引起的寄生蟲病。

      【流行與危害】在我國各養(yǎng)殖羅非魚地區(qū)均有發(fā)生,多流行于5~8月,是羅非魚苗種階段常見的疾病之一。

      【癥狀及病理變化】發(fā)病前夕,魚攝食量明顯減少;發(fā)病后,患病池已不見魚上食臺攝食?,F(xiàn)場觀察,患病魚離群獨游,行動遲緩、呆滯,呼吸吃力。嚴重的病魚在池埂邊和水面靜止不動,魚體發(fā)黑,鰓部微微張合、充血,鰭條殘缺,皮膚潰爛。

      【診斷方法】取病魚的鰓片或刮取體表黏液,置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可見車輪狀的蟲體旋轉(zhuǎn)游動。

      【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合理放養(yǎng)。

      (2)夏花魚種下塘前用2%食鹽溶液浸洗15分鐘,視魚種忍耐程度酌情增減時間;或用8mg/L硫酸銅溶液浸洗20-30分鐘,進行魚體消毒。

      (3)治療時,用0.7mg/L硫酸銅硫酸亞鐵粉全池潑灑,連用2天。

      (4)每100m2水面用苦楝新鮮枝葉5kg煎水后全池遍灑。

      3.小瓜蟲病

      【病原體】多子小瓜蟲(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流行與危害】小瓜蟲對寄主無年齡選擇性,從苗種到成魚各年齡段皆受其侵害。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適宜溫度15~25℃,2~3天可遍及全池,大量死亡。

      【癥狀及病理變化】被感染的羅非魚體表和鰓部有許多白色小點狀囊泡。嚴重時病魚的體表、鰓部黏液增多,鰓絲成暗紅色。魚體消瘦,病魚游動緩慢,浮于水面,呼吸困難,陸續(xù)有死亡。

      【診斷方法】可見病魚的皮膚、鰭、鰓等處有小白點;鏡檢時,蟲體馬蹄形大核非常顯著。

      【防治方法】

      (1)生石灰徹底清塘,殺滅小瓜蟲的胞囊。

      (2)放養(yǎng)魚種前,若發(fā)現(xiàn)有小瓜蟲,用1%~2%食鹽水浸洗病魚15~20分鐘。

      (3)用亞甲基藍1~3mg/L全塘潑灑,每隔4天潑灑1次,連用3次。

      (4)每畝(1m水深),使用辣椒粉250g、生姜干片或鮮生姜500g,混合加水10kg煮沸,熬成辣姜湯,冷卻后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續(xù)3次,晴天中午潑灑。

      4.斜管蟲病

      【病原體】鯉斜管蟲(Chilodonella cyprini),是一種可寄生于多種淡水魚類的鰓、皮膚及鼻腔的纖毛蟲。

      【流行與危害】鯉斜管蟲分布廣泛,適宜水溫為12~18℃,流行高峰期為春、初夏及秋季。

      【癥狀及病理變化】病魚分泌大量黏液,皮膚和鰓部的表面呈蒼白色。嚴重時病魚消瘦發(fā)黑,漂游水面,呼吸困難,不久即死亡。

      【診斷方法】刮取魚體表黏液或取鰓制作水封片,發(fā)現(xiàn)大量橢圓形的斜管蟲,即可確診。

      【防治方法】

      (1)放魚前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或硫酸銅0.7mg/L潑灑全池消毒。

      (2)放魚前用硫酸銅8mg/L的溶液,浸洗15~30分鐘。

      (3)發(fā)病后,每立方米水體用硫酸銅硫酸亞鐵粉0.7g,全池潑灑。

      (4)用2%食鹽水浸洗病魚15-20分鐘。

      (5)阿維菌素溶液,以阿維菌素計,全池均勻潑灑,0.2~0.3mg/L,加水1∶2000倍稀釋后使用。

      (6)高錳酸鉀和80%精制敵百蟲粉,一次量,3~5mg/L和0.2~0.3mg/L,全池潑灑。

      (7)用苦楝樹枝葉煮水,全池潑灑,使立方米水體呈40~50g的濃度。

      5.頭槽絳蟲病

      【病原體】該病是由九江頭槽絳蟲(Bothriocephalus gowkongensis)寄生于羅非魚的腸道引起。

      【流行與危害】本蟲生活史經(jīng)卵、鉤球蚴、原尾蚴、裂頭蚴和成蟲5個階段。鉤球蚴在水中被劍水蚤吞食后,在劍水蚤體內(nèi)發(fā)育成原尾蚴,劍水蚤被魚吞食后發(fā)育成裂頭蚴之后長出節(jié)片,形成成蟲。在魚苗時即可開始感染,不久即開始發(fā)病死亡。疾病可持續(xù)到秋天,但是,隨著魚種的生長,到體長大約在12cm以上時,病情即可緩解,1齡以上的魚一般不會發(fā)生此病。

      【癥狀及病理變化】病魚體色發(fā)黑,眼球突出,瘦弱、不食。離群獨游于網(wǎng)箱邊,游動緩慢,反應(yīng)遲鈍,不久即沉于網(wǎng)箱死亡,部分病魚死前出現(xiàn)掙扎翻轉(zhuǎn)現(xiàn)象。致病前期撈出病魚檢查,可見肛門外突,抓魚上手泄殖孔即流射小水柱。剖開魚腹,腹腔大量積水,可見前腸膨大成胃囊狀,剪開腸管可見腸道被蟲體堵塞,腸的皺襞萎縮,腸壁發(fā)炎。

      【診斷方法】剪開病魚腸管見有大量窄長、帶狀和分節(jié)的絳蟲,染色后用顯微鏡觀察,鑒定為九江頭槽絳蟲,即可確診。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可殺死劍水蚤和蟲卵,有較好的預防效果。清塘后切勿放入草魚作“食水魚”。

      (2)發(fā)病池治療可用精制敵百蟲粉40g與面粉500g混合制成藥面,按魚體大小每天定量投喂,連續(xù)3天。

      (3)也可用別?。螂p二氯酚)按與餌料1∶400配制成藥餌,以魚體重量5%投喂,每天2次,連喂5天。

      (4)吡喹酮拌餌投喂,一次量,每千克魚體重0.05~0.1g,每3~4天投喂1次,連續(xù)3次。

      6.指環(huán)蟲病

      【病原體】指環(huán)蟲屬(Dactylogyrus spp.)的單殖吸蟲。

      【流行與危害】這是一種常見多發(fā)病,主要靠蟲卵及幼蟲傳播。整個養(yǎng)殖周期均可流行,流行高峰期為春季、初夏及秋季。適宜溫度為20~25℃。大量寄生可使苗種大批死亡。

      【癥狀及病理變化】少量寄生時,魚體攝食及活動正常;當寄生數(shù)量較多時,離群漫游,攝食量減少,逆水游動,喜于池壁摩擦。病魚鰓絲黏液增多,全部或部分蒼白色,呼吸困難,鰓部顯著浮腫。指環(huán)蟲可造成鰓絲組織的局部損傷或全鰓損傷。中央大鉤的刺入,可使上皮糜爛和少量出血。邊緣小鉤刺進上皮細胞的胞質(zhì),可造成撕裂。全鰓損傷可引起出血、組織變性、壞死、萎縮和組織增生。病變性質(zhì)與寄生持續(xù)時間及寄生蟲數(shù)量有直接的關(guān)系。貧血,單核球和多核白細胞增多。膽囊增大,呈褐色;鰾前室顯著大而后室異常小,肝為土黃色。

      【診斷方法】

      (1)剪取病魚少量鰓片,制成水封片,對光仔細觀察,可見鰓絲表面具短線狀物作彎曲運動,即可初診。

      (2)用顯微鏡觀察,發(fā)現(xiàn)大量具眼點的柳葉狀蟲體,即可確診。

      (3)在診斷魚類是否患指環(huán)蟲病時,應(yīng)注意鰓上寄生蟲的數(shù)量。當每片鰓上發(fā)現(xiàn)有50個以上蟲體時,或在低倍鏡下,每個視野有5~10個蟲體時,就可確定為指環(huán)蟲病。

      【防治方法】

      (1)魚種放養(yǎng)前,用20mg/L的高錳酸鉀液浸洗15~30分鐘,以殺死魚種上寄生的指環(huán)蟲。

      (2)水溫20~30℃時,用80%精制敵百蟲粉0.2~0.3mg/L的濃度全池遍灑,效果較好。

      (3)含2.5%敵百蟲粉劑1~2mg/L濃度全池遍灑。

      (4)使用敵百蟲面堿合劑(1∶0.6)0.1~0.24mg/L的濃度遍灑,效果很好。

      7.錨頭鳋病

      【病原體】錨頭鳋,俗稱錨頭蟲。

      【流行與危害】常年可見,6~11月易發(fā)生。

      【癥狀及病理變化】一種侵襲性魚病。表現(xiàn)焦急不安,減食,消瘦。蟲體寄生在魚體各部位,呈白線頭狀,隨魚游動。有的蟲體上長有棉絮狀青苔,往往被誤認為是青苔的苔絲掛在魚身上。這種害蟲兇猛貪食,寄生處會出現(xiàn)不規(guī)整的深孔,蟲的頭部鉆到魚體肌肉里,用口器吸取血液,也噬食鱗片和肌肉,靠近傷口的鱗片被錨頭鳋分泌物溶解腐蝕成不規(guī)整形缺口,便于水霉菌、車輪蟲等的入侵,從而引起其他病癥而死亡,與其他品種魚類比較,羅非魚寄生較少。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可殺滅水中的錨頭鳋幼蟲。

      (2)魚種在放養(yǎng)前,用5~10mg/L的高錳酸鉀浸洗1.5~2小時。

      (3)親魚塘每畝水面放100g左右的黃顙魚10~15尾,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4)錨頭鳋的數(shù)量不多時,可用鑷子除去。如數(shù)量較多時,可采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洗病魚的方法。當水溫15~20℃時,用10~20mg/L的濃度浸洗1~2小時,每天洗1次,3天后錨頭鳋全部死亡。如水溫在30℃以上時,要降低濃度。用1%高錳酸鉀涂抹蟲體和傷口,約經(jīng)30秒鐘,放入水中,次日再涂藥1次。經(jīng)4~7天,鳋體腐爛而軟化,然后用鑷子將蟲體取出,再涂藥或潑灑藥物,使傷口愈合。

      (5)用0.3mg/L精制敵百蟲粉(80%)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續(xù)2~3次。

      (未完待續(xù))

      (通聯(lián):430072,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漢市武昌東湖南路7號)

      猜你喜歡
      病魚全池病理變化
      加州鱸常見疾病及防治方法
      羊傳染性膿皰病的病原、流行特點、病理變化及防治
      《中藥皮炎片對變應(yīng)性接觸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圖版
      裂唇魚
      草魚病防治咋用中草藥
      四招防止金魚長寄生蟲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1:57:25
      淡水養(yǎng)殖魚類疾病及其防治技術(shù)(28)——鰻鱺疾病(五)
      常見蟹病防治方法
      高原紅細胞增多癥胃黏膜組織病理變化及CD45、CD72表達分析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6
      中草藥在魚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與配方

      莱西市| 竹北市| 中方县| 阆中市| 将乐县| 柏乡县| 同江市| 忻城县| 乌鲁木齐市| 黔南| 无棣县| 莲花县| 屏南县| 东阳市| 新巴尔虎左旗| 罗江县| 蒲江县| 老河口市| 满洲里市| 乐山市| 徐闻县| 正蓝旗| 通化市| 新邵县| 长葛市| 定边县| 高尔夫| 灵武市| 密山市| 博客| 炎陵县| 德保县| 汝州市| 威远县| 桦甸市| 三台县| 泾阳县| 桐庐县| 新晃| 五常市| 会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