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文
?
魚苗下塘有學問
○郭志文
魚苗俗稱“水花”,是剛浮出來不久的仔魚,其個體小、身體幼嫩,攝食力弱,對環(huán)境的適應力差。下塘方法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其成活率的高低,其下塘時必須巧把以下幾關:
(1)適時下塘:魚苗下塘過早,魚苗的活動和攝食能力差。會沉入水底死亡(四大家魚魚易見),下塘過晚,卵黃囊已吸收完。外界營養(yǎng)得不到足夠補充,魚苗會因缺乏營養(yǎng)而消瘦,影響體質和成活率。一般來說,魚苗孵出后數天,鰾已充氣(見腰點),能夠正常水平游泳和攝食,下塘最好。
(2)試水下塘:魚苗下塘前,要檢查清塘藥物的藥效是否完全消失,檢查方法:一是將魚苗數10尾放池內網箱中(箱檢、盒檢均可),經半天左右魚苗活動正常;二是發(fā)現池中有小而嫩白的水蚤;三是生石灰清塘后,池水酸堿度pH在9以下。均表明清塘藥物藥效消失,魚苗即可下塘。
(3)除雜下塘:檢查池中有無敵害生物,青泥苔、水網藻不僅消耗池中肥分,而且易纏死魚苗。因此,魚苗下塘前用魚苗網拉空塘1-2次,看有否野雜魚、蛙卵、水生昆蟲等敵害混入。若有,可用魚網拉空塘與全池潑灑90%的晶體敵百蟲使池水達0.2-0.4mg/L濃度相結合的方法清除。
(4)飽食下塘:魚苗下塘前應喂一次熟蛋黃漿(煮熟的蛋黃,用2層紗布裹住,在盛水面盆內漂洗)。但不宜喂得過飽,一般每100萬尾魚喂一個雞蛋即可。
(5)調溫下塘:魚苗下塘時,應避開烈日高溫時間,外單位采購來的魚苗,經途中運輸,裝魚容器內的水溫與池塘水溫有差異。若溫差超過2℃,應調節(jié)水溫,待裝運魚容器肉水溫與池塘水溫相近后,在上風處,將裝魚容器傾斜于水中,讓魚苗徐徐地自動放入池塘,嚴防傾倒魚苗。
(通聯:430070,湖北生物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13級水產養(yǎng)殖電話:15377555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