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稈青貯技術
秸稈青貯是解決冬春季節(jié)缺乏青綠飼料的好方法。青貯飼料是農(nóng)作物秸稈在密封無氧的條件下,由乳酸菌發(fā)酵作用而成,以其氣味芳香、柔軟多汁、適口性好等特點,成為牛、羊等草食家畜優(yōu)質粗飼料之一,并可收到提高采食量、增加產(chǎn)奶量、改善膘情的較好效果。9~10月是玉米秸稈青貯的黃金時期,廣大養(yǎng)殖戶應積極做好青貯工作,保證牛羊在冬春季節(jié)有足夠的適口飼料,提高養(yǎng)殖效益。
玉米秸稈青貯的方法主要有窖貯法、袋貯法和裹膜青貯法等。為了提高青貯的成功率,應以地下青貯窖建設為主。低洼地或地下水高的地方采用半地下式,窖底距水位應在50厘米以上,這樣可以有效防止進水和其他危害。建窖時最好選用磚混或石砌永久性青貯窖,不僅防止鼠害和窖體坍塌,也可以防止因地下水位高而進水,造成青貯失敗。永久性窖一般為圓柱體型、長方體型和壕溝型,前二者適用于中小型規(guī)模養(yǎng)殖戶,后者適于工廠化大型養(yǎng)殖場。也可根據(jù)自身情況、環(huán)境條件等選用土窖,或根據(jù)飼養(yǎng)規(guī)模和原料數(shù)量計算后確定窖型。通常,每立方米青貯窖可貯存500~550千克秸稈。一般養(yǎng)殖戶采用5米長、2米寬、1.5~2米深的長方形青貯窖最為經(jīng)濟實用。小青貯窖比大青貯窖好,相對于大窖,小窖能快速填裝密封,可以更快更好地發(fā)酵。同時,小窖取料面小、易于管理、干物質損失少。
1.適時收割。玉米全株(帶穗)青貯營養(yǎng)價值最高,應在玉米生長至乳熟期和蠟熟期收貯,即在玉米收割前15~20天收貯。收獲果穗后專門青貯秸稈,要在玉米成熟后盡快摘穗并收割秸稈,以保證較多的綠葉。收割時間過晚,露天堆放將造成含糖量下降、水分損失、秸稈腐爛,最終造成青貯料質量和成功率下降。
2.切碎。玉米秸稈收獲過程中或收獲后,應及時加工處理。要求玉米秸稈切短至1~2厘米,切得越短,裝填時可壓得更結實,有利于縮短青貯過程中微生物有氧活動的時間。此外,青貯原料切得較短,有利于以后青貯飼料的取挖,也便于牛羊采食,減少浪費。用鍘草機切短時,除了要掌握切的長短外,還要注意集中人力和機器設備等,以便及時裝窖和封窖。青貯時,玉米秸稈的含水量必須達到百分之65%~70%,這樣才能更好地使玉米秸稈進行乳酸發(fā)酵。檢測的方法是:將鍘碎后的玉米秸稈用手握住,使勁擠壓,以手縫中有水滲出但不下滴為宜,這時就是最適含水量。
3.裝窖。切碎的原料不可在室外晾曬過久,最好隨切隨裝。裝料前,在土窖或水泥面磚窖四壁及窖底鋪一層塑料棚膜,然后將原料逐層裝入,每當裝入20厘米厚時,可用人踩、石夯、拖拉機碾壓等方法,將原料壓實,特別注意將窖壁及四角附近壓實,裝窖最好在1天內完成。
4.封窖。盡管青貯原料在裝窖時進行了踩壓,但經(jīng)數(shù)天后仍會發(fā)生下沉,這主要是受重力的影響和原料間空隙減少引起的。因此,在青貯原料裝滿后,還需再繼續(xù)裝至原料高出窖的邊沿40~60厘米,然后用整塊塑料薄膜封蓋,再在上面蓋上5~10厘米厚鍘短的濕麥秸或稻草,最后用泥土壓實,泥土厚度30~40厘米,并把表面拍打光滑,窖頂隆起成饅頭狀。
5.青貯飼料的取用。青貯飼料經(jīng)過40~50天封存后可開池飼喂。開窖后首先要判定青貯料品質的好壞,若呈綠色或黃綠色,有酸香味,質地軟,略帶濕潤,莖葉仍保持原狀,池內壓得非常緊密,拿到手里卻松散,均為品質優(yōu)良,即可飼用。如已變質腐敗會有臭味,質地黏軟等表現(xiàn),切勿飼喂,以防中毒。開封后不可將青貯飼料全部暴露在空氣中,取完后立即封口壓實。取出的青貯飼料應盡快喂完,切勿放置時間過長,以免變質。
(趙玉花)